隨便生活 | vol.4

隨便生活 | vol.4

新開的一個欄目,用來記錄我們生活裡不值得長篇贅述,卻也有意思的時時刻刻。

如果要給它定個性,可能更像是朋友跟朋友間,那些有一搭沒一搭的對話,分享點新鮮的事,隨便聊上幾句,互相沒有壓力。

「Hey👋🏽我跟你說了嗎?我最近...」

十月下旬的這兩個禮拜大概是上海我最喜歡的時氣了🍂

里爾克的《秋日》裡寫過「誰此時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就醒來,讀書,寫長長的信,在林蔭路上不停地徘徊。」想來也快兩個月沒跟大家在《隨便生活》裡聊幾句了,便挑了個暖洋洋的週末下午,找了咖啡廳一個角落,戴起耳機,寫下這篇。

過去這兩個月,趁著葡萄採收季的尾巴,去了一趟大西北的小酒莊,也在一個好天氣裡,把過去一年多里存著的咖啡罐整理好,帶它們回家了🌖

隨便生活 | vol.4

👩‍🚀

to°the‘StarS“ ✨

返航計劃,是三頓半一項長期的咖啡空罐回收計劃,一年兩季。平時喝完的小罐子都留著,通過專屬小程序預約,在指定的返航日,帶著它們去散佈在城市各個角落的返航點,以空罐兌換新款咖啡或者限定主題周邊小物。

“將散落在星球的咖啡空罐進行回收,就像巡遊太空的艦隊返航”。

今年下半年這一季返航在10月16-18號之間,我早早地在返航計劃的小程序上預約了想要兌換的物資:一個滑板(280個能量)+一個購物袋(35個能量)。在17號的早上,整理好了一共315顆空罐,齊齊整整地向返航點出發。

隨便生活 | vol.4

315顆空罐,是315個有咖啡陪伴的日日與夜夜,它們散落在過去一年多的記憶裡,在這一天彷彿是完成使命的旅人,整裝待發要踏上回家的路途。

三頓半的返航計劃進行到今年已經是第三季了,全國各地都開闢了航線,有咖啡店(當然啦)、書店、買手店、黑膠店、滑板店、戶外生活方式店等等等等,返航前我在他們公眾號上刷了一遍全國64條航線的清單,就我對一些城市的瞭解,這些返航點選擇得可謂是十分挑剔,一看就是深諳「生活方式」的團隊精心挑選出來的。

上海這個佔據著全國咖啡消費一半的城市自然是不會少的,比如那個時候剛巧在進行的陸家嘴咖啡節、鉅鹿路上的FREITAG、衡山·和集...我最後選了烏魯木齊路上的戶外運動生活方式店An Ko Rau,作為我此次的返航點。

隨便生活 | vol.4

● 我原以為是安福路上Boom Boom Bagel旁邊那家,結果居然相隔500米又開了一家新的An Ko Rau(它們把攀巖和戶外的衣服做的太好看太時髦了!店裡也有組織攀巖觀影會呀野攀呀啥的),隔壁連著3ge3的新店,要不是這次返航,我都不知道。新的經歷會帶著人去往新的地方,無意間發現這個城市在眼皮底下溜走和錯過的變化。

路過這家店旁邊的咖啡店的時候,碰上了一個拍潮流雜誌的攝影師朋友在門口chill,剛巧他也是三頓半的忠實用戶,聽了我今天是來返航的,一時興起便說要幫我記錄一下。

所以你看,返航計劃更像是一場關於生活和城市的探索旅行,在這段旅程裡,你不知道會遇見誰,走進什麼地方。只是揣著大大小小的空罐,也僅僅是做好了打招呼的準備,一切會自然發生。

隨便生活 | vol.4
隨便生活 | vol.4隨便生活 | vol.4
隨便生活 | vol.4

● 這張是兌換物資之一——“小星球”咖啡盲盒(只要25個能量)。左滑就看返航點用心佈置的小細節。

總之你一定不會錯過任何一個返航點,它們就像在浩瀚宇宙裡一座座明亮的空間站,向志趣相投的宇航員發射著友好的邀請電波。

一上樓就看到返航櫃檯前一大一小以麻袋為計算單位的空罐回收袋,估計是前一天返航的宇航員們帶來的物資。

隨便生活 | vol.4

整個返航流程非常簡單,志願者們耐心清點完咖啡空罐,讓它們和其他的空罐小朋友團聚之後,掃描我的預約碼就好——當看到我頭像下面的「新人」二字變成「練習生」的時候,有一種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小事的成就感。

隨便生活 | vol.4隨便生活 | vol.4

● 我問志願者,練習生的下一個級別是什麼?她笑了笑說你明年再來返航就知道了:)

完成對接的最後的一步,就是兌換物資。用喝完的咖啡空罐換取自己想要的生活小物,不過是一個日積月累的微小習慣,卻能在這一天變成實實在在的滿足感。

隨便生活 | vol.4隨便生活 | vol.4
隨便生活 | vol.4

● 左滑看看我兌換到的滑板,可是很專業的呢!

這塊是三頓半返航計劃第三季的主題限定,一個8.0英寸標準極限滑板,整套包括了板橋、砂紙及滑板輪,七層加拿大楓木板面,是到手在店裡拆了包裝,抱著出來就可以滑起來的樂趣。

隨便生活 | vol.4
隨便生活 | vol.4

板的滑輪上印著to°the‘StarS“✨,讓我想起那個口袋裡除了快樂什麼都沒有的時候,想起當初做廣告和營銷這一行的時候,Leo Burnett的那句話:When you reach for the stars you may not quite get one, but you won't come up with a handful of mud either. 「伸手摘星,即使徒勞無功,亦不至一手汙泥。」也算是一個對今年很好的紀念,身陷溝渠,仰望星空,永遠熱誠永遠勇敢。

隨便生活 | vol.4
隨便生活 | vol.4

擺擺樣子...我滑得好爛!以前家裡有一個老高的小魚板,我沒事兒就玩,沒想到踩到正常大小的滑板上還是緊張。

隨便生活 | vol.4
隨便生活 | vol.4隨便生活 | vol.4

● 滑動查看some of本季和樂隊/設計師/其他品牌的聯名物資,那個橘子海x返航計劃的主題飛盤我本來也想換的🛸

第一季,17座城市,29條航線。第二季,24座城市,42條航線。第三季,43座城市,64條航線。Project Return把因為對咖啡的熱愛,延伸到生活方式的不同單元。

因為喜歡一個樂手,因為想收藏一本獨立雜誌,因為覺得環保可以更酷,也許那些有著不同軌道的旅人,因為這千絲萬縷的吸引力法則,在返航點不期而遇了。他們年輕勇敢,玩世不恭又認認真真,在茫茫宇宙中浩瀚而明亮。

期待在下一季的返航裡,遇見同為星球旅行者的你👩‍🚀

/

隨便生活 | vol.4

🍷

隨便生活 | vol.4隨便生活 | vol.4
隨便生活 | vol.4隨便生活 | vol.4
隨便生活 | vol.4

●左滑看一些西北寫真,從城市的mood裡轉換一下

賀蘭山東麓 🌵

寧夏的葡萄,是苦環境里長大的孩子。 賀蘭山山脈綿延200多公里,在它身後是戈壁沙漠,身前是黃河水,幾千年來川流不息地流經著銀川平原。這片黃土地乾燥而寒冷,晝夜溫差大,夏季光照綿長,到了冬季最低溫度卻能達到零下26°,從現在算起時間,酒農們過不了多久就要開始準備埋藤,用黃土做棉被,不然這些葡萄藤都活不到春天。也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才有著適宜葡萄生長的微氣候,越貧瘠,越努力生長,越惡劣,葡萄中的糖分、色素、香氣、單寧等物質才紮紮實實地完成積累,最終它們帶著生命力和當年風土的印記,流進瓶中。

如果是老讀者,應該還記得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寫過一篇《葡萄成熟時的波爾多》,風土一詞,從那時起不再是教科書上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它是活生生的天與地與人與情。第一次親歷了採收季之後,今年十一,我和朋友再次趕在這個時節,去拜訪了寧夏的幾間酒莊。

在寧夏,不乏巨大資本投入建造的釀酒巨擎。比如中糧集團旗下的長城雲漠酒莊,剛剛落成不久美如一座圖書館的西鴿酒莊,美的控股耗資兩億修建的美賀莊園,LVMH旗下的Chandon夏桐酒莊,還有保樂力加的賀蘭山。

隨便生活 | vol.4
隨便生活 | vol.4

●西鴿的釀造間和酒窖是我見過最歎為觀止的,乾淨到可以用一塵不染形容,看不見工作人員,因為儀器已經可以快速準確且高效地完成自動調試。

但今天我想寫寫兩個和它們相比起來,小之又小的家庭式酒莊。們讓我相信,擁有酒莊實在是一件浪漫又在樸實不過的事。

|銀色高地 Silver Heights

「車庫酒莊,國宴用酒。05年建莊,海拔1200米,中國最高的酒莊之一。」

隨便生活 | vol.4

一個陰雨天的下午,我們沿著賀蘭山中路抵達銀色高地,遠處是阻擋風沙的楊樹林,近處是修剪齊整的葡萄藤,酒莊裡簡單坐落著幾排矮房,彷彿一個普通院落,這裡既是莊主高源的釀酒車間,也是她的家。

隨便生活 | vol.4

雖然是十一假期,但正值酒莊忙季,拖了酒商朋友的關係才得以拜訪,正巧那天下午,撞見高源的先生,也是這裡的釀酒師Thierry Courtade和師傅們在採收今年的赤霞珠。挑揀上機去梗,他一直盯在旁邊親力親為。

隨便生活 | vol.4隨便生活 | vol.4

高源在工作間隙也過來和我們聊了一會兒天,她是極少數擁有法國國際釀酒師資格的中國女性,但談起葡萄酒時眼角就會泛起笑意的模樣卻格外親切。銀色高地也是國內較早開始嘗試100%有機種植的酒莊。賀蘭山東麓海拔比較高,降雨量較很少,給無須農藥、少人工干預的綠色種植提供了天然條件。高海拔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優勢,可以保持葡萄的酸度,而大晝夜溫差則使得葡萄中的酚類物質能夠更充分地成熟。

銀色高地的葡萄酒,真實地反映著寧夏的風土:純淨。

隨便生活 | vol.4
隨便生活 | vol.4

●酒莊裡除了葡萄,還養了許多羊,一對狗狗,和幾隻小野貓

隨便生活 | vol.4
隨便生活 | vol.4

●在矮房的小天台上,淋著雨喝到了17年份的愛瑪(高源自己和女兒的名字都是Emma)私家收藏乾紅,50的赤霞珠50的梅洛,典型的波爾多混釀比例。

|博納佰馥 Domaine des Aromes

「做減法的匠人酒莊。」

隨便生活 | vol.4

博納佰馥是彭帥、孫淼夫婦的酒莊,也是中國記錄在冊最小的酒莊,100畝,6公頃,一片葡萄酒的烏托邦。孫淼的父親題寫了酒莊的名字,“博”和“馥”另有深意:「“博”少一點,與人與酒,所知有限,不可自大。“馥”少一撇,酒香但不可過度,為自然留有一抹餘香。」

隨便生活 | vol.4隨便生活 | vol.4
隨便生活 | vol.4

寧夏啟程前,我問之前去過的朋友哪間酒莊是一定要去的,她向我推薦了博納佰馥,very inspiring couple,她說。

隨便生活 | vol.4
隨便生活 | vol.4隨便生活 | vol.4

●兩個人一個小孩,一頭鵝一隻狗兩隻貓四隻羊(看莊主視頻,羊媽媽最近剛生了酒莊裡第四隻羊,取名四喜)差不多構成了這片土地的居民。左滑可以看博納佰馥裡這隻領地意識極強的鵝。

見到彭帥的第一面,他走來時身後跟著酒莊裡養的一頭鵝,頗為天然。我們被鵝轟著往前走,邊走他邊給我們介紹了一個「土地的脅迫」概念,我覺得特別有意思:植物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特性,植物如果知道它腳下的土地貧瘠,知道自己長不大,便會很早地結子,雖小但卻有味、香甜。實踐生物動力法的博納佰馥酒莊,一年只澆兩次水,為的就是激發它們的生長潛力,這裡的葡萄藤紮根很深,結子快,果粒非常小而壯實,木質化得很好。

隨便生活 | vol.4

●當初選址的時候人人都勸彭帥不要選這塊地,土地貧瘠土質也不是什麼受人追捧的沙礫土,怕是種不出好葡萄。但他卻說,這裡周圍沒有農田,也就沒有農藥作物,適合嘗試生物動力法種植,這裡便成了他一年又一年的實驗田。他說做自然酒,除了操心之外,沒什麼其他成本,不用去進口輔料,也沒有人工酵母,用這樣自然地方式釀酒,都能釀出還不錯的葡萄酒,說明寧夏的葡萄,是真的好。

博納佰馥酒莊推崇生物動力法,尊重自然,讓整個葡萄園內的生命體順從自然的規律生長,與當地的風土建立起一種難得的平衡關係。在博納百馥的官網上,孫淼這樣描述自己的酒莊:“在我們的腦海裡,酒莊的定義充滿了傳統、鄉土、簡約、古樸甚至手工的表達,如果你有機會到我們的酒莊裡來,請一定不要指望看到奢華的場景和擺設,更不會有富豪們炫耀的現代和前衛,或繁多的系列與商品名。不是不想講排場,因為我們知道,做酒的本質在於與自然的相處,與自己的平靜和夢想相處。秉持節儉,好的葡萄酒要用心做,而不是用面子做。”

採葡東麓下,悠然見蘭山。我想只有真正喜歡鄉村和土地,才能踏實地守住一方貧瘠的土壤,用心釀造有溫度有性格的葡萄酒,家業安穩。

隨便生活 | vol.4隨便生活 | vol.4

最後說一個花絮,大概也能反映出莊主和酒莊還有酒的性情,不緊不慢。那天聊了兩個多小時,臨走的時候我們一行人買了好幾瓶酒,莊主當下沒有收錢說得空算好了告訴我們,結果隔了一個禮拜才想起來問我們收錢。

/

給你們帶了博納佰馥一瓶酒回來,留言裡抽一位送出🍷

隨便生活 | vol.4

17年的馥,100%赤霞珠,自然酒,天然發酵,自然澄清,沒有二氧化硫,可以聞到一絲絲的橡木感,酒精度不低,vegan-friendly.

好啦,這次的《隨便生活》就到這裡打住吧。

也歡迎回看這個年輕的欄目:

🛴 隨便生活 | vol.1

🛴 隨便生活 | vol.2

🛴 隨便生活 | vol.3

Enjoy.

***** by sugar *****

隨便生活 | vol.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