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成全省縣域智庫一塊試驗田,廉江籍人才用智慧反哺家鄉

廉江成全省縣域智庫一塊試驗田,廉江籍人才用智慧反哺家鄉

廉江智庫搬遷新址揭牌。受訪者供圖

元宵節前兩天,廉江智庫辦公室主任陳華勝受當地一家大型集團公司老闆邀約,到其辦公室商談在“音樂小鎮”建設中,智庫專家可能給予的支持。成立至今僅兩年時間,這個黨和政府眼中的“智囊團”,已經越來越為社會各界熟知。

凝聚各界智力資源、服務家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廉江智庫,是由高校教授、各領域專家學者、科研人員、以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為主體的高端人才及熱心家鄉建設的科技企業單位自願組成的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

目前,廉江智庫有專家教授會員52人、研究生團隊500多人,絕大部分為廉江籍。初步構成一個涵蓋黨、政、群、社、科、聯、高校、院所專家教授等各類人才的兼職隊伍。

在廣東縣域率先成立智庫

“廉江在全省縣級領域率先成立智庫是一塊全新的試驗田,我們是先行先試。”陳華勝介紹,2018年成立的廉江智庫,是一個“政府+專家+企業+人才”四位一體的紐帶平臺。設立廉江智庫,旨在圍繞廉江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中的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長期性以及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研究,為廉江市委、市政府政策、決策提供諮詢建議,為本地企、事業發展提供科研、學術、技術支撐,為廉江各項事業發展儲備高端人才。

2017年,廉江發展論壇成功舉辦,來自各領域的高端人才首次站在廉江人民會堂的臺上,向全市幹部群眾展現“雙百一千”人才工程的建設成果,展現智力資本對當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這些與會者,後來大多數成為廉江智庫的專家骨幹。

農業種植專家羅敏如今依然記得,這次論壇上,中山大學副校長張榮芳提出的“文化自信”,為“廉江發展論壇”確立了核心內涵。“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文化,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文化。文化自信的確立,要深入百姓生活。”羅敏認為,確立文化自信,能為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指引,也為廉江經濟社會長遠持續發展找到了精神原動力。

2018年,廉江智庫“千呼萬喚始出來”。這一年7月15日,2018年廉江發展論壇成功舉辦,廉江市智庫在來自全球各地50多名專家、教授和博士的見證下正式成立。智庫成立之後,理事會選定了鄉村振興、產業升級、人才引進、環保文旅4個方向進行深入研究。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深入,智庫在政府決策過程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智庫既不是單純的科學研究機構,也不是諮詢顧問公司,而是為黨和政府提供建立在科學研究基礎之上的決策諮詢和獻言建策,智庫定位要清,成果質量要高。”廉江智庫有關負責人認為,把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的功能擺在首位的同時,廉江智庫要著力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要加強學術建設,提升科技智庫成果質量,確定自身特色和優勢,著力提升專業化水平。

“每年我們通過發佈、宣傳、動員、聯繫等辦法,最後還通過儲備、孵化、遴選等選出課題項。並且每一個課題項目都落實由高校院所專家教授和企業合作組成的專家團隊承擔。”陳華勝說,目前,廉江智庫可承擔的服務和研究課題項目有政智諮詢、技術信息、環境創優、科技培訓、技術研發、大數據、人工智能、文史旅遊、醫療健康、農村金融等農村社會化服務模式體系研究。

廉江成全省縣域智庫一塊試驗田,廉江籍人才用智慧反哺家鄉

廉江市領導與智庫專家一起走訪調研。受訪者供圖

黨和政府的“智囊團”

以高端智力資本為依託,廉江智庫抓住湛江區域發展進入“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歷史機遇,致力造就一支富於創新精神的公共政策研究和決策諮詢隊伍。

2020年,廉江智庫理事、華南理工大學姚錫凡教授主持題為《新工業革命背景下的廉江工業轉型升級研究》,是該年度廉江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會研究(智庫)與華南理工大學合作的研究課題。在2020年第9期的《中國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期刊上,廉江智庫專家發表題為《走向新工業革命的智能製造》論文(被EI收錄),同時以該項目作為配套支撐,申報並獲得2020年度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基金項目一項;與廉江市廣東眾星電器有限公司合作申報獲得湛江市科技計劃產學研項目一項。智庫副會長、廣州大學副教授宋廣文主持題為《廉江小家電產業升級路徑研究》,多次代表智庫向市委市政府領導彙報小家電發展思路,受到領導的充分肯定。

廣東省政府參事陳池,是廉江智庫專家、智庫顧問。他帶領的團隊承擔起《廉江鄉村振興金融策略研究》。陳池多次回家鄉調研,摸底廉江金融現狀,診斷髮展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問題解決的整體思路。

去年應廉江市委邀請,陳池作為主講參與了廉江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作了“形勢變化與地方經濟創新發展”專題宣講。廉江市四套班子領導,法檢“兩長”,市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各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市直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共90多人聆聽了報告後認為,宣講對全市領導幹部在百年變局中牢牢把握重要發展機遇、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廉江經濟改革創新與振興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和指導意義。

作為廉江名片之一的“廉江紅橙”,其行業專家也被吸納進廉江智庫,高級工程師羅敏就是其中之一。他帶領團隊承擔的廉江紅橙產業發展模式研究課題獲得省內專家高度評價,定為成果轉化項目。該項目在廉江智庫2019年組織專家對廉江紅橙進行全面調研的基礎上,指出廉江市紅橙產業中存在的種苗繁育、技術管理、黃龍病防控和加工、品牌營銷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模式研究為抓手,羅敏將紅橙發展模式化研究與技術創新相結合,開展紅橙種植模式嘗。按模式化種植一年多時間的橙樹,現在果實累累,單株產量達50市斤。

“目前由於我們的課題資金侷限性,在課題研究方面只能選擇短、平、快、淺、小的項目,想要做大的、有權威、有更大影響力的項目不容易,需要從申報省、市的科研或產業項目方面去努力,同時也要努力爭取財政和社會力量支持。”廉江智庫有關負責人表示,該智庫成立兩年多,平臺各種機制構建有待完善,課題項目的跟蹤和服務制度也要跟上。今年起,廉江智庫將完善科技智庫管理體制,建立有效的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同時建立成果評價機制和全流程管理機制,提升科研服務水平,努力成為黨和政府的“科技智囊團”。

廉江成全省縣域智庫一塊試驗田,廉江籍人才用智慧反哺家鄉

廉江智庫專家向養殖戶講解海參養殖試驗項目。受訪者供圖

案例

把脈廉江水產業現狀

重振對蝦養殖雄風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廉江龍營圍對蝦養殖基地是廉江市農業發展的龍頭和標杆。2019年7月,廉江智庫組織專家到龍營圍調研,廣東省對蝦養殖首席專家胡超群用三個“最”字概括了龍營圍對蝦養殖基地曾經的輝煌:“東南亞規模最大連片對蝦養殖基地,中國南方對蝦養殖最早發源地,廣東最早的對蝦出口基地。”

曾經是廉江甚至湛江的驕傲,如今卻面臨功能萎縮、前景黯淡的處境。智庫專家們調查發現,多年來養殖戶對蝦塘只是一味索取,沒有投入資金和精力對蝦場進行維修、保養,部分塘基坍塌嚴重,很多蝦塘已成了“人工湖”,進排水渠道嚴重堵塞,部分水閘及人行橋早已報廢,基礎設施遭到嚴重損壞。

此外,包括龍營圍在內的廉江市大部分對蝦養殖場仍處於分散粗放經營狀態,大多靠單打獨鬥自謀生路,沒有精細化管理技術,沒有建立有機生態的養殖體系,沒有統一的市場出口,導致經營效益不高。

有鑑於此,廉江智庫在2019年7月前後組織專家調研,一致認為龍營圍的對蝦養殖場改造升級勢在必行。專家們提出,除了對基礎設施實施升級改造,關鍵是要整合產業鏈上的有效資源為對蝦養殖服務,重點加快種苗、飼料與蝦藥的資源整合,以推動對蝦養殖產業快速發展。

在智庫牽線搭橋下,2019年,廉江市委、市政府通過向社會招標,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打破“大鍋飯”格局。廉江市長旺農業有限公司與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經營,以4000萬元投標獲得龍營圍1萬多畝蝦塘兩年經營權。此後經過大刀闊斧地升級改造,龍營圍形成了以長旺公司近1萬畝蝦塘為中心區,推行“公司+基地+養殖戶”的合作模式,積極組建合作社和蝦產業協會等合作平臺,以廉江智庫專家團隊的技術等服務平臺為支撐,全面推廣對蝦與金鯧魚混養技術。

如今,龍營圍的對蝦養殖升級改造初見成效。長旺公司通過“公司+基地+養殖戶”的模式,給困難養殖戶種苗、動保、飼料等直接經濟支持近6000萬元。目前該區域對蝦養殖每畝可獲年產量1000斤,按每市斤25元計算,可創畝產值25000元,按照成本利潤1:1計算,畝產利潤可達1萬多元。

去年,廉江智庫更進一步,引入廣東海洋大學專家陳水春等,在廉江市沙龍圍開展海參養殖技術研發與示範推廣項目,獲得成功。

按照廉江智庫的計劃,今年將向廉江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議,加大海參養殖推廣力度。首先服務於龍營圍對蝦養殖方面的全過程,從育蝦苗、飼養技術、防病等技術研究和摸索,優化混養模式。其次在龍營圍建立智庫專家工作站,選定合作科研資源,引入海參在龍營圍開展研究養殖試驗。

“引入海參養殖,可改善廉江市海域水質環境,而且可與魚、蝦混養,多了一個養殖種類。”廉江智庫辦公室主任陳華勝說,海參價值高貴、銷量巨大、經濟價值高、加工附加值大,若大規模推廣,將來可大幅度提升廉江市的海域利用價值。

會診土地丟荒、種糧虧本

打造產糧大市稻米品牌

去年初,廉江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劉峰與智庫交流工作意見,肯定了智庫引入海參養殖試驗提高廉江海洋經濟新項目的做法,同時建議智庫利用人才資源豐富的優勢,引入優良水稻品種,打造廉江糧食大市的品牌大米。

“廉江市是人口大市,也是糧食生產和消費大市,糧食耕地規模大,年播種面積高達100多萬畝,曾是全國糧食強市、先進市,產值在農業佔比中也比較大。”廉江智庫辦公室主任陳華勝說,對劉峰的建議,智庫專家表示贊同,迅速與廣東省農科院等有關單位取得聯繫。

去年7月上旬,廉江智庫專家獲得廣東省農科院水稻專家江奕君最新育出的稻種“19香”,在廉江市營仔鎮大山播種了50畝試驗,同時還引導種植大戶陳超種植近2000畝。

“‘19香’非常適合在廉江市種植。”陳華勝介紹,該品種表現耐肥、耐旱、耐寒、抗倒伏、抗病蟲害等,稻米濃香、品質優良,比之前推廣的百香稻等其他品種都強。“普通品種的水稻一年可以種一造或者兩造,每造每畝收糧700斤到1000斤。省農科院公佈信息顯示,在興寧“19香”二造均產1300多斤,畝產值比普通品種翻了一倍多,徹底顛覆了種糧虧本的認知。陳華勝認為,這一試驗在廉江非常具有突破性。

廉江智庫的專家們指出,近十多年來,廉江市的田地丟荒情況比較嚴重。主要原因是勞動力成本高,缺乏良種種法,糧食畝產量低、糧食單價低、種植成本高、種糧體制模式落後、種糧規模小,難以取得效益。

“如果我們大量引入‘19香’並大面積推廣種植,打造和發揮它的品牌優勢,可以吸引更多資本投入優質高效的品牌糧業。”上月上旬,廉江智庫在《打造廉江糧食大市稻米品牌的建議》中提出,推廣良種良法,可解決廉江市20多萬畝土地丟荒問題,可增加10多億元農業產值,為廉江經濟可持續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強大助力。

廉江智庫的專家們計劃,今年早造再在廉江推廣3萬多畝,並擬成立龍頭股份有限公司整合廉江種糧能手、大戶資源,實現種植公司+基地+農戶+加工+品牌營銷+農業觀光等三產融合發展的現代糧食產業園,打造廉江糧食稻米新品種。

除了引進良種良法,廉江智庫的專家們還向廉江市委、市政府提出,以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局等為牽頭單位,組織專門工作組下鄉,配合鎮、村抓好土地流轉,重點查、抓丟荒地復耕問題;扶持抓好一批一流的託管服務機構,開展機耕等託管服務,籌資扶持購置一批收割機、植保無人機等;創新農業公司+農戶+基地+加工+品牌營銷+金融保險服務等融合的新業態發展。

“智庫可以利用人才優勢,牽頭與相關單位組建廉江品牌絲苗米聯盟。”陳華勝說,專家們提出,該聯盟可以研究統一種植標準和稻米品牌標準,規範包裝和貼牌制度、宣傳造勢、策劃推廣等創立品牌的系列活動,齊心協力打造廉江市糧食大市優質稻米品牌。

引入家電研發檢測項目

推動廉江製造“走出去”

作為“中國小家電產業基地”的廉江,如今有600多家小家電生產企業,年產電飯鍋4000多萬個,電熱水壺1億多個,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廉江市電飯鍋、電水壺產銷量約佔全國的30%,小家電產業規模近300億元。

隨著家用電器產業和技術的發展,家用電器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廉江電飯鍋各標準系列發展不均衡、不規範問題成為新市場環境下的一大難題。

去年底在廉江市家電產業公共服務中心揭牌成立的威凱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正是廉江智庫專家為破解這一難題,牽線引入的重要項目。該公司是中國電器領域首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致力於智能家居、智能汽車、5G通信等多個重點領域的質量技術服務工作。

“我們成為廉江市經濟開發區家電產業振興計劃戰略合作伙伴,將攜手當地政府及企業,共同推動廉江家電產業轉型升級。”威凱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凌宏浩介紹,為拓寬廉江家電創品牌、提質量、拓展技術服務渠道,廉江智庫與威凱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聯合申報廉江家電產品研發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該項目被列入廣東省科技廳大專項任務+清單項目,省撥資金100萬元、自籌50萬元,實施時間2年,至2021年7月底完成。

該項目自2019年7月啟動,與中國電研、威凱公司緊密合作,多次組織調研和交流活動,明確雙方合作及分工要求,截至目前項目實施進展順利,於2020年12月12日與市政府和中國電研簽訂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同時進駐九洲江高新技術開發區,繼續開展小家電等多種產品質量檢測服務。

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標準化事務所總經理蔡軍表示,作為標準化的主戰場,廉江電飯鍋產業要強化標準意識,讓企業制標、對標、採標、達標更加自覺;政府要強化政策激勵,讓企業制標、對標、採標、提標更加積極。“廉江作為電飯鍋產業的集群地,電飯鍋企業是參與標準制定的主力軍。”蔡軍認為,通過標準化,能助力廉江電飯鍋企業“走出去”,產品暢銷全國;能助力廉江經濟強起來,打造廉江品牌效應。

【南方日報記者】李廷睿

【作者】 李廷睿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