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黑手”:“稜鏡事件”背後的美國“黑客部隊”

2013年6月,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愛德華.斯諾登揭秘了一個代號為“稜鏡”的秘密監控項目,該項目通過直接接入9家美國互聯網公司的中心服務器,不僅對美國公民的諸多個人隱私實施網絡監控、對所有進出美國的網絡信息進行復制,而且還長期入侵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很多國家和地區的網絡系統,在竊取美國所謂“最可靠情報”方面可謂是無孔不入。


“幕後黑手”:“稜鏡事件”背後的美國“黑客部隊”

愛德華.斯諾登

此事件一經曝光,立刻引起了全世界輿論的一片譁然,美國國家情報局對此事痛心疾首,認為愛德華.斯諾登的洩密行為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了極大損失,美國政府迅速對其進行全球通緝,指控他背叛了自己的國家。而世界其它各國則不約而同地譴責美國侵犯了別國的網絡信息安全,並紛紛表示對本國網絡信息被秘密監聽的擔憂。

“稜鏡事件”發生以後,長期在幕後隱藏的美國“黑客部隊”也逐漸浮出水面,其規模之大、組建之久出乎世人意料,這支早在海灣戰爭之前就已經開始組建的網絡戰部隊,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美國國防部“陸、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空間”作戰力量。本期“歷史微鑑”就跟您聊一聊美國打贏高科技戰爭的“幕後黑手”——網絡戰部隊。

“幕後黑手”:“稜鏡事件”背後的美國“黑客部隊”

1988年11月2日,一種不知名的計算機病毒入侵了美國國防部戰略系統的主控中心和各級指揮中心,導致8500臺軍用計算機出現各種異常情況,給美軍造成了上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損失。但最終的調查結果發現,這一切只是美國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系23歲的研究生莫里斯在無意間製造的一個惡作劇。

這一事件給美軍敲響了網絡作戰的警鐘:只要有一臺計算機接入互聯網,就有可能製造比殺傷性武器還要嚴重的作戰效能,不僅能夠竊取敵方的核心機密,而且還可以癱瘓敵軍的整個指揮系統。

於是,美軍開始著手組建網絡戰部隊,1988年,美國國防部建立了陸海空三軍計算機應急反應中隊,專門研究網絡攻防作戰。1991年,海灣戰爭打響,美國在全世界的矚目中,首次將網絡攻擊運用到實戰之中,在實施空襲作戰之前,美軍通過網絡激活病毒,致使伊拉克的防空網絡陷於癱瘓,之後又在網絡上假借伊軍指揮官的名義發號施令,製造混亂,使伊軍到達指定地點“接受”美軍轟炸。

海灣戰爭中,美國的網絡戰部隊所表現出來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巨大威力,使全世界為之震驚,也使美國更加重視網絡信息作戰部隊的建設。

從1993年開始,美國陸海空三軍分別開始成立各自的網絡信息作戰中心。其中空軍的動作最快,於1993年10月率先成立了“空軍信息戰中心”,負責空軍情報蒐集、安全保密、電子戰分析等工作,發展到2006年7月,美國空軍已經組建了美軍唯一的專業化網絡戰部隊。美國陸軍於1995年1月開始籌建陸軍地面信息戰中心,隸屬於陸軍情報與保密司令部,至2001年籌建起計算機網絡戰辦公室。


“幕後黑手”:“稜鏡事件”背後的美國“黑客部隊”


1995年10月1日,美國海軍成立了作戰級的艦隊信息戰中心,負責向部署在海上的戰鬥群以及兩棲部隊指揮官和作戰參謀提供有效的信息戰支援,並研究信息戰戰術和訓練,隸屬於海軍空間電子戰部,至2008年,美國海軍整合旗下的信息戰體系,成立了海軍信息作戰司令部。

2002年7月,布什總統發佈第16號國家安全總統令,在戰略司令部下組建了網絡戰聯合職能司令部,以統一指揮分散在陸、海、空軍以及海軍陸戰隊的網絡作戰指揮機構和力量。該部隊組成人員包括中央情報局、國家安全局、聯邦調查局以及其他部門的專家。

據報道,由於該部隊所有成員的平均智商都在140分以上,因此又被稱為“140”部隊。至此,美國戰略司令部發揮網絡戰職能主要通過兩個系統:一個是全球網絡作戰聯合特遣部隊,負責五角大樓在本土和全球範圍的網絡系統防禦;另一個就是網絡戰聯合職能司令部,主要負責網絡進攻。

近年來,網絡戰作為一種新型的作戰形式,已經在多次局部戰爭和地區衝突中發揮威力,美國因佔據了網絡戰的優勢地位,曾多次對別國發起網絡攻擊。

上世紀90年代末,美國空軍領導北約部隊,對當時的南聯盟發起了網絡攻擊行動,這是美國組建網絡戰部隊以來首次實施的實戰網絡攻擊。

美軍的“黑客部隊”被空投至塞爾維亞,秘密切開塞爾維亞軍方的雷達網絡數據線,植入專門的干擾裝置,使得塞爾維亞軍用雷達顯示屏上出現干擾信號或虛假目標。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正是利用這種壓倒性的網絡戰優勢,迫使塞爾維亞束手就範。

2010年9月,伊朗政府突然宣佈,伊朗布什爾核電站大約3萬個網絡終端感染了一種名為“震網”的計算機病毒,該病毒能自我複製並將副本通過網絡傳輸,自動傳播給網絡上的其他電腦,最終導致整個網絡系統癱瘓。


“幕後黑手”:“稜鏡事件”背後的美國“黑客部隊”

震網病毒傳染過程


這種威力巨大的“網絡導彈”,目前已經認定是美國和以色列的網絡戰部隊的“傑作”,“震網”病毒輕鬆控制了西門子公司為伊朗核電站設計的工業控制軟件,從而控制離心機操作電腦的運行,篡改監控錄像畫面,導致伊朗核電站約1000臺離心機報廢,放射性物質洩漏,其危害不亞於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

“稜鏡事件”曝光後,引起了國際關係的緊張局面,美國政府一再堅稱,“稜鏡”計劃是合法的,它經過了美國國會的授權,其執行過程也是在美國情報監視法庭的監管之下。奧巴馬聲稱,執行這一計劃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獲取隱私,而是為了反恐並有效保障美國公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針對這一說法,除美國以外的其它國家和地區均表示了強烈的不滿。

各國一致認為,在網絡信息時代,美國依仗其獨步天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藉助其在信息領域的技術優勢,竊聽全球電信與網絡信息,監視人類的個人隱私,隨心所欲地採取“雙重標準”實施全球霸權,理應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和約束。

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愛德華.斯諾登早年曾在美國陸軍服役,退役後憑藉其卓越的網絡知識和電腦技能服務於美國中情局,並迅速得到晉升,曾被派駐瑞士負責維護當地的計算機網絡安全,離開中情局後,他又作為某計算機公司僱員在美國國家安全局工作了四年。

如此的工作經歷,使斯諾登熟知美國政府正在秘密實施的互聯網竊聽計劃,2013年,在做好揭露美國“稜鏡”計劃的準備後,他離開公司,並前往香港作短暫停留。事件曝光後,由於美國政府的全球通緝,斯諾登由香港飛往俄羅斯進行政治避難,至今仍是俄羅斯的臨時難民。

正是由於愛德華.斯諾登對“稜鏡”計劃的曝光,美國的“黑客部隊”在網絡空間所做的無聲無息的入侵行動才得以昭告天下。但是,美國政府仍然一意孤行,繼續加大網絡戰部隊的建設力度。2016年10月24日,美國防部發表聲明,美軍網絡司令部下屬的133支“國家網絡任務部隊”已經全部具備初步作戰能力,能夠“執行基本任務”。


“幕後黑手”:“稜鏡事件”背後的美國“黑客部隊”

2017年8月1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將美軍網絡司令部升級為一級聯合作戰司令部,從而使美軍聯合作戰司令部由9個變為了10個。目前,美軍約有3000至5000名信息戰專家和5至7萬名網絡戰士兵,再加上原有的電子戰人員,美軍的網絡戰部隊總人數已經超過了10萬人,相當於7個101空降師。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網絡安全逐漸成為一個全球性的重大問題,網絡攻擊是全球許多國家都曾遭遇且非常關切的安全挑戰。在未來戰爭中,網絡戰將像空襲戰、地面戰、登陸戰一樣,成為一種主要作戰樣式,其全新的作戰特點將使部隊通過點擊鼠標、敲打鍵盤就可以摧毀敵方的計算機控制系統。

因此我們認為,如果網絡戰已經不可避免地成為了現實,面對美國的“幕後黑手”,全世界各國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通過對話溝通加強合作,迅速提升在網絡戰場的實戰能力,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

參考資料:

陳輝:《“稜鏡事件”背後的美軍“黑客部隊”——美軍網絡戰部隊一瞥》,《軍情瞭望》,2013年第9期

宋軍:《“稜鏡事件”的警示與思考》,《辦公室業務》,2013年第7期

汪濤、彭浩泰:《“幕後黑手”——美軍網絡部隊的發展演變》,《軍事文摘》,2017年第12期

薛豔豔:《稜鏡事件折射美國網絡霸權——基於新帝國主義論視角》,《現代商業》,2014年第9期

吳清麗、王君學:《世界網絡戰部隊的發展現狀》,《紅旗》,2010年第21期

錢惠新:《美軍網絡戰部隊建設的研究》,《信息管理》,2008年第12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