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裡“悶瓶兒”的三種存在方式,你還願意成為那個不出聲的人嗎


單位裡“悶瓶兒”的三種存在方式,你還願意成為那個不出聲的人嗎

在一個單位裡,總有那麼些人,他們多數性格較為內向,不善於或不屑於表達,人稱“悶瓶兒”。平時他們典型的表現是:話少,不喜歡走人情,更不喜歡和領導接觸。綜合分類,他們大致有以下三種“存在方式”:

第一種是“老黃牛”式的存在。

這些人的特點是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話不多,也很少會主動去接觸領導,更不會主動向領導彙報工作,在單位裡基本上是“無公害”般的存在。平時幹活、衝刺趕任務,他們是主力軍,領導最喜歡使喚他們,只需要在大會上表揚幾句就足以讓他們滿血復活。但一到單位提拔幹部、晉升職級的時候,由於他們很少去主動爭取,也不會討領導、同事歡心,往往就會錯過了。有的人在一個單位一干就是幾十年,甚至到退休了都還是科員級別,這些人基本就是“老黃牛”式的存在了。

第二種是“技術男”類型。

當然,技術男只是他們的稱呼,也有女的。指的是他們這些人擁有較高的學歷,有過硬的專業技術水平,有時候單位裡就真的“離開他們就不行了”。比如財政局搞財會的、工信局負責網絡技術的、人社局搞統計報表的,還有保密局裡的保密設備管理員、教育局裡的教研員等等,這些人往往都是技術能力很強的,他們不需要刻意去走人情,奉承領導討領導歡心,反而是單位領導的關心愛護他們,為了防止人才流失,該給他們的待遇還是要及時給他們的。

第三種是怨天尤人的“刺頭式”存在。

這些人因為不善於經營人際關係,不喜歡走人情,更不喜歡和領導接觸,長期遊離在單位的主流圈子之外,自然就得不到提拔升職或晉升職級了。時間久了,他們就會心生怨念,輕的發發牢騷、拖延工作,重的話有人會故意搗亂,給領導找茬,甚至舉報別人。在一個單位裡,這些人就是“刺頭式”的存在了。

單位裡“悶瓶兒”的三種存在方式,你還願意成為那個不出聲的人嗎

現實中,一個單位一個公司就是一個小社會,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這個“江湖中”有許多善於巧言令色的人就會投機取巧,走人情,討領導歡心,然後“彎道超車”成功上位。美其名曰“搞好人際關係,走上層路線。”他們擠佔了那些能力突出、默默工作,不善於表達、不屑於走人情路線的“技術男、老黃牛”應得的位置。

小吏認為這不是一個好的風氣,但卻又不得不接受。中華五千年曆史,其實就是一部充滿了人情世故的歷史,王朝無論怎樣更迭,都是人治的社會,職場中人誰也擺脫不了“權謀”二字。因此,與其主動或被動地當“不走人情、不討好領導”的“悶瓶兒”,不如強大自己,融入領導圈子,做個既會辦事又會做人的職場人。

單位裡“悶瓶兒”的三種存在方式,你還願意成為那個不出聲的人嗎

因此,建議職場中在努力做出成績的同時,我們還是需要注重經營人際關係的,該走的人情還是要走,該向領導彙報的還是要主動向領導彙報,充分展現自己的工作能力,融入主流圈子,不做特立獨行的“悶瓶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