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戴莊村水稻“一種兩收”增產增效

25日,在戴莊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田間,3臺插秧機在連片的水田裡來回穿梭,不一會兒,一排排秧苗整齊地立在田間。

今年是我市研究水稻“再生”技術的第4年,也是戴莊規模推廣水稻“一種兩收”的首年,插秧第一天,農技專家趙亞夫一早便守在田間。

“這些秧苗都是一個月前通過大棚育秧的越光有機水稻,採用中粳早栽的方式,一年可收割2次。”趙亞夫告訴記者,4月份栽秧,8月份收割第一次,只收稻穗不割梗,畝產約700斤。第一季收割後,不翻田重栽,只需定期灌溉讓其再度生長,10月份將二次收割稻穀約300斤。

據瞭解,“再生稻”俗稱“一種兩收”,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即頭季收割後,利用頭季稻樁經肥水管理使休眠芽重新發棵、長穗、結實,省去了育苗、插秧、翻耕環節,大幅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

“首批300畝水稻3天即可插秧結束,第二批插秧在5月中旬。”戴莊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技術員任廣明介紹,由於“再生稻”的揚花期在9月15日左右,避開了高溫,10月份穀粒灌漿結實期正值秋高氣爽,晝夜溫差大,大米質量及口感會更好。

有機水稻是戴莊村的一張名片,去年,戴莊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採用“再生”技術試種了200畝有機水稻,畝產值達5000元。今年,合作社在去年的經驗基礎上,擴大有機水稻種植面積到2700畝,其中“再生稻”有800至1000畝。

水稻“再生”技術不僅省時省工,產量的保證也是該技術的一大亮點。任廣明和記者算了筆賬,以前種植一季的越光水稻每畝收穫700斤,收益約4200元。而採用“再生”技術,越光水稻兩季收穫近1000斤/畝,效益約6000元。趙亞夫表示,通過增加產量的方式降低價格,讓更多人吃上綠色健康的大米。(明庭舒 談德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