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種人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種人

簡直跟發哥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有木有

過去兩千多年裡,孔聖人一直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愛與正義的完美化身,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健康長壽、膠原滿滿的至聖先師。但這都是出於封建統治階級的政治形象需要,只要翻查史料不難發現:孔子並不完美。

林語堂說他挑食。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種人

魯迅說他有病。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種人

據貳爺查證,孔子不但沒有高高在上,而且有血有肉有煩惱。他偶爾會騙人,有時會罵人,生氣還會打人,愛恨分明,愛開玩笑,特別愛吃肉。

他是音樂家,也是美食家,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很落魄,跑去當老師是出於無奈,結果一不小心成為了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今天我們就來開八這個“不一樣的孔聖人”。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種人

據說,孔子出生時“頭上圩頂”(中間凹,俗稱“屁股頭”),故名丘。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種人

他三歲喪父,從小跟孔媽媽相依為命。本已家貧,偏偏他又長的牛高馬大,飯量驚人,所以生活更悽慘了。

孔子十七歲那年,孔媽媽去世了。守孝期間正好魯國貴族季氏請客吃飯,貪吃的他連孝服都沒脫就屁顛屁顛跑過去參加,結果被季氏家臣陽貨(又名陽虎,他算是孔子命裡的天敵,後面還會提到)攔在門口不讓進,還羞辱了一番。

(陽虎絀曰:“季氏饗士,非敢饗子也”。)

反正孔子恨死陽貨了,回家後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不出幾年,孔子的學識在魯國已小有名氣,他兒子出生時魯國國君還專門送了份賀禮。孔子打開賀禮一看是條大鯉魚,口水橫流,頓生一想法:給兒子起名為孔鯉,字伯魚。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種人

鄉親們都說孔子老牛逼了,啥玩意兒都會。他卻說:“我會啥?我只是一會開車的老司機而已啦。”

(“吾何執?執御乎?執射乎?吾執御矣。”)

其實孔子是謙虛啦,他博學多才,什麼亂七八糟的書都看,天書奇書在他眼裡就跟說明書似的,一看秒懂,簡直是人肉版的生活小百科。

他當“乘田”主管牲畜,把牛羊養得肥肥壯壯;他當“委吏”管理倉庫,把賬目理得清清楚楚。此外,他字寫得好,會彈琴,知禮節,懂算命,偶爾還能客串葬禮司儀賺賺外快……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種人

孔子真跡

孔子最想做的事情是當官,他白天想,晚上想,連做夢都在想。他常常在夢裡跟男神周公見面,對此孔夫人頗有微言。

但光靠想是沒有用的,孔子一沒家庭背景,二沒社會關係,還窮,把滿腹經綸用來搞養殖、管倉庫,也只夠養家餬口。

直到三十歲那年,他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辦學。

準確的說是辦私學。這可是一筆空手套白狼的大生意,以親近大自然為噱頭,隨便找棵大樹坐在底下就能開課,連課桌椅和租教室的錢都省了。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種人

當時主流的教育機構是公學,只有貴族子弟才能讀。孔子辦的私學則無身份限制,他的招生宣傳單上只有一句話:“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脩”指肉乾,“束脩”指十條肉乾,意即交十條肉乾做學費任何人都可以來聽課了。

——史稱“有教無類”

從這招生條件我們可以看出兩點:一是孔子招的學生家境都不錯,畢竟能交得起十條肉乾的人絕不是貧苦老百姓(事實上有不少是貴族子弟)。二是孔子真心愛吃。

孔子對自己愛吃這件事從來都不避諱,他平時穿的是粗麻爛布,但只要有人請吃飯,一定會打扮得漂漂亮亮跑去出席。

(“有盛饌,必變色而作”)

憑藉學生以及學生家長強大的背景關係,孔子的命運終於開始改寫了。

公元前518年,在學生南宮敬叔的安排下,34歲的孔子第一次出國,而且還是公費報銷的。

他來到了周都洛陽,手捧一隻大雁為禮,與天字第一號大牛人老子見了個面,並向對方好好學習了一番。

——史稱“孔子問禮”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種人

見完老子之後孔子的覺悟更高了,他心想與其在魯國搞教育,不如到齊國碰運氣,正好他跟齊景公曾有過一面之緣,說不定能搞到個一官半職。

到齊國後,孔子找人疏通了一下關係,順利見到了齊景公。

一見面,齊景公被孔子侃得心花怒放,差點就跟他上升為革命友誼了。

齊景公想給孔子賞賜封地作為獎勵,但晏子阻止了,他說孔子只會吹牛逼,提倡的都是燒錢燒腦又費時的項目,一點用處都沒有,而且¥@%+#&……

晏子是當時齊國的上大夫,也是著名的實幹派。齊景公覺得他分析得很有道理,後來就不怎麼鳥孔子了。

孔子一呆三年,連個村長都沒當上,只好回魯國了。

回國後孔子繼續教書。

轉眼十年過去,孔子的教育事業已經辦得風生水起。

他的學生多朋友多,名聲又好,逢年過節總會收到很多禮物。有送水果的,送保健品的,甚至送寶馬的,他一般都愛理不理,只有遇到送肉的他才會回禮。

(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種人

公元前504年,孔子的天敵陽貨又登場了。

此時陽貨坐擁魯國軍事大權,他想讓孔子出來當官,借孔子的名聲增加自己的政治影響。孔子本來就很討厭他,知道他的想法後,更是一直避而不見。

陽貨跟孔子雖是冤家,但從小玩到大,他深知孔子愛吃肉,而且對吃還十分講究,於是專門送了只美味的蒸乳豬給孔子。

孔子是個注重禮數的人,按照禮數,他收到禮物後必須登門回謝。

但孔子已不是當年單純的孔子了,他專門等陽虎不在家時才去登門,這樣既不失禮也不用見面。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一切全都在陽貨的計算之中。他先假裝不在家,等孔子來登門時突然出現在街角的牛肉店,兩人大街上直接碰面,躲也躲不了。

然後陽貨噼裡啪啦發表了一大段關於責任與理想的精彩言論,一向能吹的孔子被他懟得像只鵪鶉,竟無言以對,最後只好答應“好啦,我去做官就是啦。”

(“諾,吾將仕矣。”)

當官是孔子多年的願望,而陽貨是他最討厭的人。回家後他經歷了一場非常痛苦的思想鬥爭,最終做了一個決定:放陽貨鴿子,不去當官了。

沒過多久陽貨失勢離開魯國,季氏另一個家臣公山不狃又跳出來搞搞震。他也跑來找孔子當官,孔子又心動了,結果被弟子子路鄙視了一番。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孔子只好又放棄了。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種人

眼睛一閉,一睜,又過了三年,魯國局面稍微安定下來。

這次輪到魯國國君。

魯定公一直聽說孔子的大名,決定請他來做箇中都宰試試水,孔子立馬就答應了。

這一年是公元前501年,孔子51歲,他的夢想終於實現。

他把憋了51年的才華一次性發洩出來,幹了好幾件大事,一年之內連跳三級,從中都宰升為司空再到司寇。第二年又在“夾谷之會”上把齊景公懟得體無完膚,順勢收回了被齊國佔據多年的三個城池。孔子的這些英勇事蹟被春秋各國的狗仔隊爭相報導,一舉成為炙手可熱的政治大牛。

從此孔子不但頓頓有肉吃,還配有家臣,終於過上了貴族生活。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種人

這時的孔子有點輕佻也有點得瑟,學生們看不過眼,諷刺他說:“聞君子禍至不懼,福至不喜。”

孔子回答:“話是這麼說沒錯,但還有種說法是‘炫富不要緊,只要尊敬人’的嘛?”

(“有是言也。不曰‘樂其以貴下人’乎?”)

在孔子的英明領導下,魯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都取得顯著效果,路不拾遺,童叟無欺,差點就奔小康社會了。

魯國的高速發展令春秋各國都感到恐懼不安,尤其是老鄰居齊國,因為他們一直引以為傲的晏子不久前剛剛去世,實在沒人是孔子的對手了。

在經歷無數個失眠夜之後,齊國想到了一個辦法——離間計。他們給孔子的頂頭上司魯定公和季桓子送來了美女和寶馬。

這兩人收到禮物後,每晚嗨到流鼻血,連續幾天沒去上班。孔子雖然不爽,但也不方便說些什麼。

更過分的是他們明知道孔子最喜歡肉,但祭天儀式過後居然沒給孔子送一份。

孔子這次是真的生氣了,他連辭職信都沒寫,直接離家出走,不對,離國出走。

——史稱“不致膰俎”事件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種人

公元前497年,55歲的孔子帶著學生們離開了魯國。

他們首先去了衛國,因為孔子有幾個學生是衛國人,而且學生子路有個連襟在衛國混的相當不錯。這個連襟兄弟名叫彌子瑕,是個雙性戀,他跟衛靈公關係非同一般,著名的“餘桃”事件就是講他們之間的故事。

彌子瑕給衛靈公吹了吹枕邊風,衛靈公便給了孔子在魯國時相同的生活待遇,但沒給官職。

而且衛靈公防孔子跟防小偷似的,一直派人跟蹤監視孔子。孔子連上個茅廁都感覺隔牆有耳,心裡非常不爽,呆了十個月就離開了。

孔子想去晉國。

當時衛晉邊境有個名為匡的城市正在準備戰事,孔子一群人路過這裡時突然被匡城人民給圍困了,一連圍了5天,期間還一度動了手。還好孔子學生中有不少是練過家子的,才沒吃虧。

原來以前陽貨曾經帶兵打過匡城,匡城老百姓都恨死陽貨了。偏偏孔子像周潤發,陽貨長得也像周潤發,所以他們把孔子誤認為是陽貨,就給圍了。

所幸最終誤會消除,除了被餓幾天,孔子一群人並無傷亡。

孔子跟陽貨舊恨未消,現又無端躺槍,估計殺人的心都有了。晚年他編寫《春秋》時把陽貨怒罵為“盜”,這事一直被後人詬病寫得不夠客觀,足可見恨意有多深。

剛離開匡城,孔子就聽說晉國的兩大賢人被趙簡子殺了。他覺得此時晉國的水太深,還是不去為妙,於是打道回府,返回衛國。

衛靈公因為之前派人監視孔子的事深感內疚,一聽說孔子回來了趕緊出城迎接。不過客氣歸客氣,客氣完了該咋地還咋地。

倒是他的夫人南子對孔子很感興趣。

衛靈公跟南子夫人是天生一對的姦夫淫婦,一個男女通殺,一個水性楊花,各自各精彩,更難得的是人盡皆知。

南子夫人突然提出要見孔子,而且暗示說只有通過她才能得到衛靈公的信任。

孔子自認為身正不怕影子斜,所以便赴約了。

——史稱“子見南子”事件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種人

據說故事就發生在門後

他們具體談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沒有人知道,畢竟當時只有他們兩人在場,而且是在房裡。

但這次事件給了外界很大的想象空間,八卦滿天飛,連子路都忍不住浮想聯翩,跑去質問孔子,氣得孔子對天發誓:“我們只是談話,如果還有做別的事,天打雷劈!天打雷劈!”

(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南子沒有食言,衛靈公確實讓孔子當了客卿,而且好酒好肉供著。但孔子還是沒有實權,他的主要任務是為衛靈公提供三陪服務:陪遊、陪玩、陪嘮嗑。

衛靈公常常會問孔子一些政治意見,但感覺就像逗孔子玩似的,因為每次都表揚孔子說得好,然後從來不去執行,氣得孔子總是跑回家裡擊罄發洩。

路人一聽到孔子家有罄聲響起,就知道孔子又被衛靈公耍了。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種人

如今竟成文物保護單位

後來衛靈公死了,他的兒子跟孫子為了王位之爭把衛國搞得雞犬不寧。孔子覺得留在衛國沒啥意思,便離開了。

此時是公元前492年,孔子60歲了,但他還是官心不死,想到旁邊的宋國去試試。

一進宋國國境,孔子便在一棵大樹下給學生們上起了歷史課:“宋國原來是我祖上的封地,到了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還當過宋國的大司馬……”

這時突然來了一群士兵,帶頭的人是宋國司馬桓魋。

孔子以前在接受採訪時曾批評過桓魋,罵他又土又殘暴。所以桓魋一見到是孔子,二話不說,直接將他們驅逐出境。

沒辦法,孔子只好去了陳國。

陳國國君陳泯公對孔子很客氣,讓他在政府部門掛了個虛職,保證他衣食無憂。但也僅此而已,他安於現狀,不想孔子來插手他的國事。

孔子像個退休老幹部在陳國生活了三年,然後吳國攻打陳國,63歲的孔子帶著弟子們跑到蔡國避難。

結果在蔡國遇到吳楚交兵,他們一行人被圍困了。孔子倒是覺得這沒什麼,他們從前在匡城也被圍過,已經有經驗了。他們每天都上課、彈琴、唱歌,就像出來野遊的。美中不足的是他們斷糧了,斷了七天七夜,差點全部餓死。

幸虧子貢跑到楚國搬來救兵,才把孔子一群人救出,並接到楚國去。

——史稱“陳蔡絕糧”事件

楚國是當時的超級大國,楚昭王早就想拉孔子入夥,幫忙完成霸業了。一聽說孔子已經進入楚國國境,楚昭王興奮過頭一口氣沒跟上抽了過去,沒過多久就死了。

楚國的貴族們跟楚昭王可不同,他們擔心孔子太有才,又人多勢眾(帶著一大群學生),會反客為主,所以一點都不歡迎孔子。

孔子連楚國國都都還沒走到,只好掉頭離開了。

此時孔子有點想家了,但他還沒有做官,絕不能這麼灰溜溜的回魯國去。

最終,他選擇回到了政局已恢復穩定的衛國,因為那裡離他家鄉最近。

學生們似乎看穿了老師的心事,他們有的留下來繼續跟隨老師,有的到周邊各國去打工謀發展,並私底下約定誰將來要是有了出息就回來請老師去當官。

沒過多久,魯國也開始打仗,季康子專門來信邀請孔子的學生冉有等人回國相助。孔子聽說後很開心,鼓勵他們趕緊回國。

短短几年裡冉有屢建戰功,但他將功勞全部歸結為是孔子教導有方。於是季康子派了三名代表,帶上重禮,到衛國去迎接孔子。

公元前484年,68歲的孔子離別故鄉14年後,終於回到魯國。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種人

回國後孔子仍然關心國家大事,但已經不想再當官了,他把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寫《春秋》,做教育,搞音樂。

孔子其實是春秋時期非常著名的樂評人和音樂家,他精通多種樂器,還創作過很多琴曲,如《龜山操》、《幽蘭操》(又名《猗蘭操》)等等。大約一千多年後,有個叫韓愈的年輕人,為了向偶像孔子致敬,也寫了一首《幽蘭操》。然後又過了一千多年,有個叫王菲的歌手為電影《孔子》唱了一首主題曲叫《幽蘭操》,所用歌詞正是韓愈寫的《幽蘭操》。

又過了5年,有一天孔子跟子貢聊天,聊著聊著突然即興來了一段freestyle:

“太山壞乎!樑柱摧乎!哲人萎乎!”

雖然只是單押X3,也沒有掌聲,但孔子在歌聲裡唱到自己流淚了。

七天之後,孔子去世。

後來,孔子的弟子以及再傳弟子們編寫了一部書,書的內容全部都是孔子與弟子的言論記錄,總共二十篇,名為《論語》。

貳爺一向以講食為己任,這次就以孔子的一段美食言論做結尾吧。這段內容又被稱為“二不厭,十不食”理論,出自《論語·鄉黨》,常被吃貨們引為經典,如下: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不食。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不撤姜食,不多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