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种人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种人

简直跟发哥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有木有

过去两千多年里,孔圣人一直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与正义的完美化身,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健康长寿、胶原满满的至圣先师。但这都是出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形象需要,只要翻查史料不难发现:孔子并不完美。

林语堂说他挑食。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种人

鲁迅说他有病。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种人

据贰爷查证,孔子不但没有高高在上,而且有血有肉有烦恼。他偶尔会骗人,有时会骂人,生气还会打人,爱恨分明,爱开玩笑,特别爱吃肉。

他是音乐家,也是美食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很落魄,跑去当老师是出于无奈,结果一不小心成为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今天我们就来开八这个“不一样的孔圣人”。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种人

据说,孔子出生时“头上圩顶”(中间凹,俗称“屁股头”),故名丘。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种人

他三岁丧父,从小跟孔妈妈相依为命。本已家贫,偏偏他又长的牛高马大,饭量惊人,所以生活更凄惨了。

孔子十七岁那年,孔妈妈去世了。守孝期间正好鲁国贵族季氏请客吃饭,贪吃的他连孝服都没脱就屁颠屁颠跑过去参加,结果被季氏家臣阳货(又名阳虎,他算是孔子命里的天敌,后面还会提到)拦在门口不让进,还羞辱了一番。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反正孔子恨死阳货了,回家后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不出几年,孔子的学识在鲁国已小有名气,他儿子出生时鲁国国君还专门送了份贺礼。孔子打开贺礼一看是条大鲤鱼,口水横流,顿生一想法:给儿子起名为孔鲤,字伯鱼。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种人

乡亲们都说孔子老牛逼了,啥玩意儿都会。他却说:“我会啥?我只是一会开车的老司机而已啦。”

(“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其实孔子是谦虚啦,他博学多才,什么乱七八糟的书都看,天书奇书在他眼里就跟说明书似的,一看秒懂,简直是人肉版的生活小百科。

他当“乘田”主管牲畜,把牛羊养得肥肥壮壮;他当“委吏”管理仓库,把账目理得清清楚楚。此外,他字写得好,会弹琴,知礼节,懂算命,偶尔还能客串葬礼司仪赚赚外快……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种人

孔子真迹

孔子最想做的事情是当官,他白天想,晚上想,连做梦都在想。他常常在梦里跟男神周公见面,对此孔夫人颇有微言。

但光靠想是没有用的,孔子一没家庭背景,二没社会关系,还穷,把满腹经纶用来搞养殖、管仓库,也只够养家糊口。

直到三十岁那年,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办学。

准确的说是办私学。这可是一笔空手套白狼的大生意,以亲近大自然为噱头,随便找棵大树坐在底下就能开课,连课桌椅和租教室的钱都省了。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种人

当时主流的教育机构是公学,只有贵族子弟才能读。孔子办的私学则无身份限制,他的招生宣传单上只有一句话:“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脩”指肉干,“束脩”指十条肉干,意即交十条肉干做学费任何人都可以来听课了。

——史称“有教无类”

从这招生条件我们可以看出两点:一是孔子招的学生家境都不错,毕竟能交得起十条肉干的人绝不是贫苦老百姓(事实上有不少是贵族子弟)。二是孔子真心爱吃。

孔子对自己爱吃这件事从来都不避讳,他平时穿的是粗麻烂布,但只要有人请吃饭,一定会打扮得漂漂亮亮跑去出席。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

凭借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强大的背景关系,孔子的命运终于开始改写了。

公元前518年,在学生南宫敬叔的安排下,34岁的孔子第一次出国,而且还是公费报销的。

他来到了周都洛阳,手捧一只大雁为礼,与天字第一号大牛人老子见了个面,并向对方好好学习了一番。

——史称“孔子问礼”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种人

见完老子之后孔子的觉悟更高了,他心想与其在鲁国搞教育,不如到齐国碰运气,正好他跟齐景公曾有过一面之缘,说不定能搞到个一官半职。

到齐国后,孔子找人疏通了一下关系,顺利见到了齐景公。

一见面,齐景公被孔子侃得心花怒放,差点就跟他上升为革命友谊了。

齐景公想给孔子赏赐封地作为奖励,但晏子阻止了,他说孔子只会吹牛逼,提倡的都是烧钱烧脑又费时的项目,一点用处都没有,而且¥@%+#&……

晏子是当时齐国的上大夫,也是著名的实干派。齐景公觉得他分析得很有道理,后来就不怎么鸟孔子了。

孔子一呆三年,连个村长都没当上,只好回鲁国了。

回国后孔子继续教书。

转眼十年过去,孔子的教育事业已经办得风生水起。

他的学生多朋友多,名声又好,逢年过节总会收到很多礼物。有送水果的,送保健品的,甚至送宝马的,他一般都爱理不理,只有遇到送肉的他才会回礼。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种人

公元前504年,孔子的天敌阳货又登场了。

此时阳货坐拥鲁国军事大权,他想让孔子出来当官,借孔子的名声增加自己的政治影响。孔子本来就很讨厌他,知道他的想法后,更是一直避而不见。

阳货跟孔子虽是冤家,但从小玩到大,他深知孔子爱吃肉,而且对吃还十分讲究,于是专门送了只美味的蒸乳猪给孔子。

孔子是个注重礼数的人,按照礼数,他收到礼物后必须登门回谢。

但孔子已不是当年单纯的孔子了,他专门等阳虎不在家时才去登门,这样既不失礼也不用见面。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一切全都在阳货的计算之中。他先假装不在家,等孔子来登门时突然出现在街角的牛肉店,两人大街上直接碰面,躲也躲不了。

然后阳货噼里啪啦发表了一大段关于责任与理想的精彩言论,一向能吹的孔子被他怼得像只鹌鹑,竟无言以对,最后只好答应“好啦,我去做官就是啦。”

(“诺,吾将仕矣。”)

当官是孔子多年的愿望,而阳货是他最讨厌的人。回家后他经历了一场非常痛苦的思想斗争,最终做了一个决定:放阳货鸽子,不去当官了。

没过多久阳货失势离开鲁国,季氏另一个家臣公山不狃又跳出来搞搞震。他也跑来找孔子当官,孔子又心动了,结果被弟子子路鄙视了一番。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孔子只好又放弃了。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种人

眼睛一闭,一睁,又过了三年,鲁国局面稍微安定下来。

这次轮到鲁国国君。

鲁定公一直听说孔子的大名,决定请他来做个中都宰试试水,孔子立马就答应了。

这一年是公元前501年,孔子51岁,他的梦想终于实现。

他把憋了51年的才华一次性发泄出来,干了好几件大事,一年之内连跳三级,从中都宰升为司空再到司寇。第二年又在“夹谷之会”上把齐景公怼得体无完肤,顺势收回了被齐国占据多年的三个城池。孔子的这些英勇事迹被春秋各国的狗仔队争相报导,一举成为炙手可热的政治大牛。

从此孔子不但顿顿有肉吃,还配有家臣,终于过上了贵族生活。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种人

这时的孔子有点轻佻也有点得瑟,学生们看不过眼,讽刺他说:“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回答:“话是这么说没错,但还有种说法是‘炫富不要紧,只要尊敬人’的嘛?”

(“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在孔子的英明领导下,鲁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显著效果,路不拾遗,童叟无欺,差点就奔小康社会了。

鲁国的高速发展令春秋各国都感到恐惧不安,尤其是老邻居齐国,因为他们一直引以为傲的晏子不久前刚刚去世,实在没人是孔子的对手了。

在经历无数个失眠夜之后,齐国想到了一个办法——离间计。他们给孔子的顶头上司鲁定公和季桓子送来了美女和宝马。

这两人收到礼物后,每晚嗨到流鼻血,连续几天没去上班。孔子虽然不爽,但也不方便说些什么。

更过分的是他们明知道孔子最喜欢肉,但祭天仪式过后居然没给孔子送一份。

孔子这次是真的生气了,他连辞职信都没写,直接离家出走,不对,离国出走。

——史称“不致膰俎”事件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种人

公元前497年,55岁的孔子带着学生们离开了鲁国。

他们首先去了卫国,因为孔子有几个学生是卫国人,而且学生子路有个连襟在卫国混的相当不错。这个连襟兄弟名叫弥子瑕,是个双性恋,他跟卫灵公关系非同一般,著名的“余桃”事件就是讲他们之间的故事。

弥子瑕给卫灵公吹了吹枕边风,卫灵公便给了孔子在鲁国时相同的生活待遇,但没给官职。

而且卫灵公防孔子跟防小偷似的,一直派人跟踪监视孔子。孔子连上个茅厕都感觉隔墙有耳,心里非常不爽,呆了十个月就离开了。

孔子想去晋国。

当时卫晋边境有个名为匡的城市正在准备战事,孔子一群人路过这里时突然被匡城人民给围困了,一连围了5天,期间还一度动了手。还好孔子学生中有不少是练过家子的,才没吃亏。

原来以前阳货曾经带兵打过匡城,匡城老百姓都恨死阳货了。偏偏孔子像周润发,阳货长得也像周润发,所以他们把孔子误认为是阳货,就给围了。

所幸最终误会消除,除了被饿几天,孔子一群人并无伤亡。

孔子跟阳货旧恨未消,现又无端躺枪,估计杀人的心都有了。晚年他编写《春秋》时把阳货怒骂为“盗”,这事一直被后人诟病写得不够客观,足可见恨意有多深。

刚离开匡城,孔子就听说晋国的两大贤人被赵简子杀了。他觉得此时晋国的水太深,还是不去为妙,于是打道回府,返回卫国。

卫灵公因为之前派人监视孔子的事深感内疚,一听说孔子回来了赶紧出城迎接。不过客气归客气,客气完了该咋地还咋地。

倒是他的夫人南子对孔子很感兴趣。

卫灵公跟南子夫人是天生一对的奸夫淫妇,一个男女通杀,一个水性杨花,各自各精彩,更难得的是人尽皆知。

南子夫人突然提出要见孔子,而且暗示说只有通过她才能得到卫灵公的信任。

孔子自认为身正不怕影子斜,所以便赴约了。

——史称“子见南子”事件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种人

据说故事就发生在门后

他们具体谈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没有人知道,毕竟当时只有他们两人在场,而且是在房里。

但这次事件给了外界很大的想象空间,八卦满天飞,连子路都忍不住浮想联翩,跑去质问孔子,气得孔子对天发誓:“我们只是谈话,如果还有做别的事,天打雷劈!天打雷劈!”

(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南子没有食言,卫灵公确实让孔子当了客卿,而且好酒好肉供着。但孔子还是没有实权,他的主要任务是为卫灵公提供三陪服务:陪游、陪玩、陪唠嗑。

卫灵公常常会问孔子一些政治意见,但感觉就像逗孔子玩似的,因为每次都表扬孔子说得好,然后从来不去执行,气得孔子总是跑回家里击罄发泄。

路人一听到孔子家有罄声响起,就知道孔子又被卫灵公耍了。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种人

如今竟成文物保护单位

后来卫灵公死了,他的儿子跟孙子为了王位之争把卫国搞得鸡犬不宁。孔子觉得留在卫国没啥意思,便离开了。

此时是公元前492年,孔子60岁了,但他还是官心不死,想到旁边的宋国去试试。

一进宋国国境,孔子便在一棵大树下给学生们上起了历史课:“宋国原来是我祖上的封地,到了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还当过宋国的大司马……”

这时突然来了一群士兵,带头的人是宋国司马桓魋。

孔子以前在接受采访时曾批评过桓魋,骂他又土又残暴。所以桓魋一见到是孔子,二话不说,直接将他们驱逐出境。

没办法,孔子只好去了陈国。

陈国国君陈泯公对孔子很客气,让他在政府部门挂了个虚职,保证他衣食无忧。但也仅此而已,他安于现状,不想孔子来插手他的国事。

孔子像个退休老干部在陈国生活了三年,然后吴国攻打陈国,63岁的孔子带着弟子们跑到蔡国避难。

结果在蔡国遇到吴楚交兵,他们一行人被围困了。孔子倒是觉得这没什么,他们从前在匡城也被围过,已经有经验了。他们每天都上课、弹琴、唱歌,就像出来野游的。美中不足的是他们断粮了,断了七天七夜,差点全部饿死。

幸亏子贡跑到楚国搬来救兵,才把孔子一群人救出,并接到楚国去。

——史称“陈蔡绝粮”事件

楚国是当时的超级大国,楚昭王早就想拉孔子入伙,帮忙完成霸业了。一听说孔子已经进入楚国国境,楚昭王兴奋过头一口气没跟上抽了过去,没过多久就死了。

楚国的贵族们跟楚昭王可不同,他们担心孔子太有才,又人多势众(带着一大群学生),会反客为主,所以一点都不欢迎孔子。

孔子连楚国国都都还没走到,只好掉头离开了。

此时孔子有点想家了,但他还没有做官,绝不能这么灰溜溜的回鲁国去。

最终,他选择回到了政局已恢复稳定的卫国,因为那里离他家乡最近。

学生们似乎看穿了老师的心事,他们有的留下来继续跟随老师,有的到周边各国去打工谋发展,并私底下约定谁将来要是有了出息就回来请老师去当官。

没过多久,鲁国也开始打仗,季康子专门来信邀请孔子的学生冉有等人回国相助。孔子听说后很开心,鼓励他们赶紧回国。

短短几年里冉有屡建战功,但他将功劳全部归结为是孔子教导有方。于是季康子派了三名代表,带上重礼,到卫国去迎接孔子。

公元前484年,68岁的孔子离别故乡14年后,终于回到鲁国。

孔子他不是你想的那种人

回国后孔子仍然关心国家大事,但已经不想再当官了,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写《春秋》,做教育,搞音乐。

孔子其实是春秋时期非常著名的乐评人和音乐家,他精通多种乐器,还创作过很多琴曲,如《龟山操》、《幽兰操》(又名《猗兰操》)等等。大约一千多年后,有个叫韩愈的年轻人,为了向偶像孔子致敬,也写了一首《幽兰操》。然后又过了一千多年,有个叫王菲的歌手为电影《孔子》唱了一首主题曲叫《幽兰操》,所用歌词正是韩愈写的《幽兰操》。

又过了5年,有一天孔子跟子贡聊天,聊着聊着突然即兴来了一段freestyle:

“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虽然只是单押X3,也没有掌声,但孔子在歌声里唱到自己流泪了。

七天之后,孔子去世。

后来,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们编写了一部书,书的内容全部都是孔子与弟子的言论记录,总共二十篇,名为《论语》。

贰爷一向以讲食为己任,这次就以孔子的一段美食言论做结尾吧。这段内容又被称为“二不厌,十不食”理论,出自《论语·乡党》,常被吃货们引为经典,如下: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不食。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不撤姜食,不多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