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慈湖畔曉靜處,千金難買風華來

廣慈湖畔曉靜處,千金難買風華來

在去一座城市之前,我們總是會習慣某種概念文化存在,因為在我們之前,一個城市的文化特徵早已被打上標籤和被定義了。但其實,我們每個人瞭解一座城市的文化,都是一個豐富而立體的過程,在“觀光客式”的抓住浮光掠影的表現之外,是否更傾向於多層次的體驗,逛一次當地集市,參加一個文化體驗,或者走進一場創意體驗。

建水“千年”偏安一隅,靜享人傑地靈,這裡沒有豔遇的噱頭,沒有矯揉的故事,不用濃妝豔抹、豔彩藻飾,沒有盛名之下的熱鬧,建水好像被遺忘在記憶的角落。一壺紫陶,一盞豆花就是一座城池。建水的陶器聲名遠播,雲南的普洱茶一定要用建水紫陶泡製方顯其滋味的細膩,文廟供著孔夫子,幾百年來煙火不散,見證了文化名邦的溫良與仁義。

廣慈湖畔曉靜處,千金難買風華來


廣慈湖畔曉靜處,千金難買風華來


在建水古城中心的廣慈湖畔,有一座懂得生活風雅的院子,名為璞軒和院。一進三院,有穿廊之意,從“醉花陰”到“定風波”之水中錦鯉。一邊石橋蜿蜒,翠綠青蔥,一邊波瀾不驚,錦鱗游泳,再到天音繞樑的“瑤臺曲”,行古代九雅事,重拾院落人生。7年的精雕細琢成就中國最大的劍川木雕群,實木圓柱支撐起來的古典之美,配合著白石地板,尊貴的人生與院中的靜謐合二為一。木雕在綠意悠然的院落故徑中被一一映照著,他們大多出自名匠之手,做開放清水漆面,斑駁之處仍可見木材肌理,刀工霍霍。閒庭信步於錦鯉的池塘,時光靜止,煙水瀰瀰,感懷升騰,那是和院的步調,千金難買,但又唾手可得。

廣慈湖畔曉靜處,千金難買風華來

廣慈湖畔曉靜處,千金難買風華來

客房之外的嘉木堂茶房和本源餐廳,是和院裡最地道的消遣。嘉木堂藏有上好的成年普洱,陸羽《茶經》有云,南方有嘉木。古樹普洱條索分明,氣韻十足,在建水古樸的紫陶茶器中運化,嫋娜之姿,橫貫古今。臨窗觀雲聽雨,便得片刻雅緻安寧,彷彿幾世前庭院深鎖的故宅,流瀉的是時光,不變的是眼前人。

廣慈湖畔曉靜處,千金難買風華來


廣慈湖畔曉靜處,千金難買風華來


微涼冬夜空中,有浮雲,屋簷散發古典風韻,影影綽綽,忽聞有人隔水誦讀《詩經》中的名篇,一群著漢服的姑娘小夥兒魚貫而入,點亮戲臺上的燈火,祈願遠方的來客萬事如意,精緻的入夜儀式設計,配上靜謐的燈光和游魚躍動的水聲,讓人萌生舊時堂前今時月的錯覺。

廣慈湖畔曉靜處,千金難買風華來

廣慈湖畔曉靜處,千金難買風華來

36間客房枕水而居,就算是住滿時也並不顯擁擠,房間內古色古香,木格窗欞,輕紗曼妙,但觸手可及之處又隱藏了奢華酒店該有的現代品質。古風的簡約意境與現代的實用主義,在此握手言歡,殊途同歸,對院式生活美學的地道演繹和精準拿捏。

廣慈湖畔曉靜處,千金難買風華來


廣慈湖畔曉靜處,千金難買風華來


改良的八大碗、炊鍋讓人記住了舌尖上的建水,加入野生菌和雲南天然食材的西式料理也可圈可點,就連早餐的那一碗建水紅米線,草芽的鮮美從土雞湯底溢出,讓人根本無心懶覺。吃飽隔壁紫陶街溜一圈兒,淘兩把精緻的壺,或者乾脆去有名的磐鬆手作親手給自己做個器物,也算不白來一趟。

廣慈湖畔曉靜處,千金難買風華來

廣慈湖畔曉靜處,千金難買風華來

數百年的大板井,汨汨流出甘甜的泉水,當地人用來做燒豆腐、燉汽鍋雞,嘗上一口怕是一輩子都會惦念著;橫跨瀘江與塌衝河交匯水面的十七孔橋,以低矮綿延的黛山為背景,婉轉又磅礴;當地的鄉紳建造的朱家花園,院落深深,步入其間就如同穿越到從前的清歡年代。

廣慈湖畔曉靜處,千金難買風華來

廣慈湖畔曉靜處,千金難買風華來

中式與法式相融合的鄉會橋火車站,每天仍舊有老式的小火車鳴笛路過,定格了百年前的歲月崢嶸;吃飽喝足了就到翰林街上,跟當地的阿伯阿嫲聊聊,聽聽特色的建水小調,雖然聽不懂方言,感受一下曲調迴轉也別有一番滋味。

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橋風。書中的詩句變成了眼前的建水風景,踏入和院的那一刻就似打開了一幅歷史的畫卷,靜享人間百味。

廣慈湖畔曉靜處,千金難買風華來

廣慈湖畔曉靜處,千金難買風華來



廣慈湖畔曉靜處,千金難買風華來


憑欄望明月,倚樓見秋水。留言聊聊“你對建水的印象”,將有機會獲得璞軒和院提供的房券。


廣慈湖畔曉靜處,千金難買風華來



免責聲明:

1、文章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於網絡。

2、文字和圖片之間無必然聯繫,僅供讀者參考。

3、本文如無意中侵犯了某方的知識產權,告之即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