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象棋史,各種故事精彩紛呈,比如這些跟象棋有關的悲劇

導讀:中國的象棋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千百年來關於象棋的故事是多如牛毛。今天,咱們就來講幾個有關於下棋的傳奇歷史故事。

千百年象棋史,各種故事精彩紛呈,比如這些跟象棋有關的悲劇

千百年象棋史,各種精彩故事紛至沓來

先說這第一個,這位可是南北朝時期的大人物。據說在他之前,中國的佛教徒是可以吃肉吃葷的,就是因為他特別崇信佛教,有次在誦讀經文時讀到一句“菩薩大慈大悲,不忍心吃眾生肉”,被深深感動,從此便開始吃起素來。

也就是從他那開始,吃素不吃葷就成了當今佛家必須遵守的戒律。這個人是誰呢?就是琅玡榜老梁王的原型,南北朝時的梁武帝蕭衍。

說起蕭衍,那真是南北朝時期,少有的文武兼備,博學開明的皇帝。此人琴棋書畫是無一不通,為當年的竟陵八友之一。要知道,南北朝是個標準的亂世,能在這種環境中取得他早年那些文治武功,那是相當不容易的。

不過呢,我說的是早年啊。那麼,當了皇帝以後,在政務繁忙的情況下,蕭衍也是常常手不釋卷,徹夜讀書。他老人家在經學,史學方面那都是建樹頗豐。

最關鍵的是,在他的薰陶下,梁朝的武將竟然一改偏武重文的現狀,開始文鄒鄒的吟詩作賦了。在當年那個亂世,拳頭大才是王道的時代,一個朝代能有這樣的改變著實是很不容易的。由此可見,蕭衍在文化建設方面的成就。

千百年象棋史,各種故事精彩紛呈,比如這些跟象棋有關的悲劇

蕭衍是南北朝時期非常有作為的皇帝

蕭衍其他才華我就不多說了,單說說蕭衍在象棋方面的故事。蕭衍酷愛象棋,而且棋藝高超。尤其是到了晚年的時候,他已經下棋下到不吃不喝,可以對弈到深夜,不眠不休的痴迷程度。

可能的也是因為他太愛下棋了,所以,一生當中也犯了一個讓他非常後悔的錯誤。前面講了,蕭衍是佛教徒,信佛的人都喜歡講經論道。蕭衍也不例外,他很喜歡跟當時全國的著名的佛家大師們一起探討佛教理論。

當時有一位高僧柯紏(ketou),蕭衍非常欽佩他,便下詔請柯紏進宮一敘。不巧高僧來覲見的時候,蕭衍的正在棋盤上大殺四方,正是廢寢忘食的狀態。


那旁邊的太監就稟告了,說僧人柯紏來了。蕭衍太過沉迷,竟然完全沒有聽到。最後一次,太監特意請示,“僧人柯紏請求覲見,已經等候多時,請問陛下如何處理呢?”

恰好這時到了整個棋局的關鍵時刻了,蕭衍一撂子連喊,“殺掉,殺掉”。太監立即遵旨,下令把柯紏大師給砍了。等到這一局終了,蕭衍把棋癮過足了,再問大師是不是已經到了。

千百年象棋史,各種故事精彩紛呈,比如這些跟象棋有關的悲劇

蕭衍得知大師被誤殺,大驚失色

得到答案卻是已經被砍頭了。蕭衍大驚失色,問明原委。這位棋迷皇帝非常的難過。那怎麼辦呢?覆水難收啊,就問了,”大師臨死之前還說了什麼嗎?“

“迴避陛下,大師說無罪,只因前世做小沙彌的時候,鋤草時錯奪了一條蚯蚓的性命,誤斷其頭。料想您就是那隻蚯蚓,故有此一報也”。

蕭衍聽罷,是後悔不迭,從此下棋就稍有收斂。當然了,並不是說不玩了,只是痴迷程度略有下降而已。就在同一個時期,蕭衍手下還有一位戰神級別的大將,白袍戰將軍陳慶之。

歷史上是真有陳慶之這個人的,年少時是梁武帝蕭衍的貼身隨從,頗受蕭衍信任。到了中年,開始領兵征戰沙場。他的戰績實在是太過輝煌,令人是瞠目結舌,甚至讓人懷疑其真實性。

據說他首次出征,就以兩千梁兵大破敵軍兩萬兵馬,後頭更是以三千兵馬對抗四十萬大軍。這還不算,還有更猛的,陳慶之曾經統兵七千,擊敗敵方五十萬大軍,堪稱當世的常勝將軍。

千百年象棋史,各種故事精彩紛呈,比如這些跟象棋有關的悲劇

白袍將軍陳慶之就是因象棋而上位

因為他平時喜歡穿白色戰袍,故民間也有“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的說法。歷史上,陳慶之的戰績是不是被虛誇了,我們不討論。但陳慶之下棋的功夫遠比他打仗猛,為什麼這麼講呢?

據說他當年能得到蕭衍的賞識,就是他投蕭衍之所好。他知道蕭衍酷愛下象棋。陳慶之認為很好的機會,可以通過下棋和皇帝搞好關係。

所以,他很是下了大功夫學象棋,也因此得到蕭衍的器重,對他委以重任,這才成就了陳慶之白袍戰神的歷史威名。說到這,大家千萬不要覺得陳慶之拍馬屁,如果不是靠這一招的話,那他估計一輩子都混不出什麼名堂來。

因為,當時講究門閥,他是寒門的身份,靠能力是沒有辦法出頭的。這沒辦法,那個萬惡的舊社會就是這個德行,身為那個時代的人,陳慶之也沒得選。

下面再說一個清朝時期的象棋故事,這個故事可能有點悲哀。主人公是誰呢?是康熙皇帝的護衛那任福。說實話,這孩子簡直是太悲催了,怎麼回事呢?

千百年象棋史,各種故事精彩紛呈,比如這些跟象棋有關的悲劇

話說康熙37年,按照慣例,康熙要率領王公大臣們,前去木蘭獵場狩獵。這是清朝的慣例,傳統。滿人是馬背上的民族嘛,通過這種狩獵活動可以提高滿人的騎射本領,也有沙場點兵,搞搞軍事演習的意思。

那麼,就在大軍安營紮寨休息的時候,康熙的棋癮來了,就找來幾個大臣和他對弈。不知道是不敢贏皇帝呢?還是真就棋藝太臭,幾個大臣們全都敗給了康熙。

康熙殺得興起,覺得太沒意思了,就下令“誰願意跟朕下棋,如果贏了,朕重重有賞”。正當大家都低頭不語的時候,突然的有一個侍衛叫那仁福,自告奮勇要跟康熙對弈。

康熙很開心,讓其跪在對面,棋局就這麼開始。沒想到那仁福居然是個象棋高手,不一會兒就把康熙殺的是丟車丟炮。康熙看馬上自己要輸,這有點拉不下面子了。

恰好康熙身邊有一個小太監,察言觀色,發現康熙有點尷尬。讓萬歲爺尷尬,這可不是小事,是要出大事的。正想轍呢,正好瞅見前方山腳有一隻麋鹿跑了過去。“皇上,您快瞧,那邊有一猛虎出沒。”

千百年象棋史,各種故事精彩紛呈,比如這些跟象棋有關的悲劇

得知侍衛跪死了,康熙懊悔不已

“是嗎?”康熙馬上興致大增,放下棋局,上馬前去追趕。這時,他還不忘回頭叮囑那仁福,“你守著棋,不要離開,等朕打虎歸來,再下完此局。”隨即,大隊人馬揚長而去。

這次圍獵,雖然沒有獵得猛虎,可是麋鹿、兔子也是打了不少。康熙心情挺好,玩的開心嘛,竟然是全然忘記了還有那仁福那一檔子事。

等到半個月以後,木蘭秋獵結束了,大部隊回京的途中,又路過了下棋的那個山坡。大家突然發現原來的營地有人跪著呢,走近一看,這不是那仁福嗎?

只見那任福緊盯著棋盤,早就沒有了呼吸。看來是這孩子太實誠了,他是真把皇帝說的話當成聖旨了。康熙讓他等著,那就必須得跪著等,就這樣跪了半個月,把這孩子活活給跪死了。

康熙知道之後,羞愧不已的說道,“君而無信,何以為君?”。可人死不能復生啊,康熙只得下旨厚葬了那仁福,並親自做詩一首:“侍臣松下守枰臺,逐虎歸來命已衰。未識君王輕許諾,悔將一馬踏車來。”

​說起來,這應該是象棋史上,最悲傷的象棋故事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