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寶穿倉!投資者被收割,這幾百億落入何人之手?

可以肯定的是,在市場交易中有虧損的一方,肯定也會有盈利的另一方。根據目前的大致估計,中行原油寶客戶做多虧損逾300億,這筆鉅額資金不會無緣無故在市場上消失,所以,這筆收益是落在同時期做空原油的投資者手中的,而對於這次交易的做空收益方,市場上主要持兩種看法。

華爾街是幕後推手,收割中國投資者

市場上有不少專家認為,此次事件是華爾街對中國投資者在進行收割。美國有一些專業的做空機構,在股市和一些衍生品投資領域專盯國際金融機構,包括中國投資機構的投資動向。在國際油價暴跌的情況下,很多中國投資者認為現在正是入場抄底原油的好機會,但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交易規則卻在悄然發生改變。

原油寶穿倉!投資者被收割,這幾百億落入何人之手?

4月3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修改IT系統代碼,首次允許負油價申報和成交,規則於4月5日生效,這是市場發出的第一次風險預警信息。4月15日,CME清算所也對交易規則進行了修改,這是市場發出第二次風險信預警息,正是這兩次交易規則的修改讓後來的原油以負37美元收盤成為現實,而中國投資者損失的近300億元都落入了美國資本家的口袋中。

墨西哥提前大量做空,獲取豐厚收益

根據媒體報道,墨西哥在過去20年中,一直從投行和油企那裡購買亞洲式看跌期權,這份期權合約使墨西哥有權以事先約定好的價格賣出原油,在過去每一次油價低迷時都對墨西哥起到了不少保護作用。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2015和2016年分別讓墨西哥獲利51億美元64億美元和27億美元。

原油寶穿倉!投資者被收割,這幾百億落入何人之手?

本次石油危機中,據稱墨西哥早早地就在原油價格較高的時候買了一大批空單,做空石油期貨。在中行投資者遭受鉅額虧損倒欠銀行一筆資金的同時,墨西哥投資者一舉獲利近400億人民幣,是這次石油價格博弈戰的大贏家。

但不管是哪一方在此次事件中收穫巨大的收益,此次中國銀行之所以在原油寶事件中遭受鉅額損失,一大原因是交易所修改了交易規則,第二個原因是中國銀行缺乏風控機制且反應遲鈍導致。在原油寶事件爆發之前,工商銀行的同類型產品甚一度曾因為買盤過多而暫停交易,但是中國銀行方面沒有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規則變更引起重視,更沒有采取相對應的預警措施,仍然敞開交易端口讓投資者買入。同時,中國銀行的投資者教育工作也做得很不好,很多投資者在沒有高風險意識的情況下購買了大金額自以為是理財計劃的類期貨產品。

應該說,中國銀行和投資者都犯了錯誤,過於草率地入場抄底,沒有考量外部的環境及政策變化。無論這次空頭是誰,吃虧的投資者應該從這次的失敗中吸取經驗,吃一塹長一智,今後投資前仔細瞭解要投資的標的情況,不隨意投向自己不熟悉的產品,敬畏市場,謹慎投資。

原油寶穿倉!投資者被收割,這幾百億落入何人之手?

與其去在意自己虧的錢被誰賺走了,不如自我反省,與銀行做好責任劃分,各自承擔自己的損失。也希望通過這次的事件,能夠給國內的投資者以及金融機構一個警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