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得出”更要“稳得住”!曲靖全力做好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曲靖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是国家乌蒙山片区和石漠化片区交织的连片特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实施易地搬迁53622户195982人,搬迁规模居全省第二,万人以上的大型安置点就有5个。目前,全市509个安置点53622套安置房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已搬迁入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万余人。

在确保“搬得出”的同时,如何能让搬迁群众“稳得住”?一场后续帮扶巩固战在各安置点打响。

“搬得出”更要“稳得住”!曲靖全力做好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完善配套,保障搬迁群众基本民生

全市统筹考虑安置点规模和迁入地既有配套设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补齐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新建或者改扩建学校20所、医疗卫生项目19个、供水项目3个,尽力满足搬迁群众就医就学等基本生活保障。同时,配套建设功能齐全的农贸市场、购物中心、活动广场等,满足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

“让搬迁群众的子女有学上,他们基本就能安心住下来。”会泽县教育局局长张宏说。

正在会泽以礼街道滨河卫生服务站看病的张大妈,今年70岁,患有长期慢性病,她说:“我是从马路乡搬进城里的,以前从老家到乡卫生院就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一般的病能拖就拖,随着年纪慢慢地增长,以前的很多小毛病变严重了,现在这个医院离我住的那栋楼就十来分钟的路程,看病很方便。”

“搬得出”更要“稳得住”!曲靖全力做好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强化支撑,助推搬迁群众增收致富

在集中安置点设立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站,全面开展劳动力摸排,建立劳动力就业动态信息台账,举办易地扶贫搬迁专场招聘会,坚持就近就地就业与转移就业并举,努力提高群众工资性收入。

富源县营上镇福海家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王桂香从去年十月份以来就在楼下的扶贫车间从事水晶制品的加工工作,每天能为自己带来一百多元的工资性收入,她说:“以前我都是到广东打工,自从搬迁到这儿,小区里引进了扶贫车间,我就可以在楼下上班,就算工资少一点也能接受,在这儿上班可以照顾家里和孩子。”

“搬得出”更要“稳得住”!曲靖全力做好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富源县整合安置点1.7万平方米活动室,建设刺绣、电子元件、水晶球等来料、来单加工的“扶贫工厂”,实现搬迁群众“楼上居住、楼下上班”,全县28个“扶贫工厂”帮助2000余名贫困群众走上工作岗位。今年以来,全市通过就近就地就业、劳务输出、扶持创业、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安置的搬迁群众共计7.6万余人,最大限度地保障搬迁户至少有一人就业的目标。同时,进一步强化产业培育,累计实施农业产业项目581个,投入资金7.8亿余元,实现对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

“搬得出”更要“稳得住”!曲靖全力做好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提升服务,引导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

按照机构设置与安置规模相适应的要求,我市在会泽、宣威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新成立3个街道13个社区,并及时跟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组团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管理框架,推行网格化管理机制,确保把每一名搬迁群众都纳入有效管理。在会泽,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引导搬迁群众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与此同时,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社会力量、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的力量,主动引导搬迁群众过马路、进超市、进医院、乘坐公交车等新的生活习惯,积极参与到安置点的社会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帮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城镇生活。

“搬得出”更要“稳得住”!曲靖全力做好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自搬迁入住以来,小区‘两案’发生率为零,矛盾调处率百分之百。”会泽新城项目指挥部负责人说道。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也是让贫困群众安居乐业的有效办法。目前,曲靖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已到了最后的阶段,近20万人通过搬迁实现脱贫,在抓好前期“搬得出”工作的同时,也在全力做好搬迁安置后续扶持的各项工作,让群众搬迁之后再“扎根”,生活有奔头,尽快开启新生活。

曲靖日报记者 唐开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