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个工厂老板的独白:活着比倒闭还要艰难

2020注定是很丧的一年,疫情爆发,股市熔断,石油危机。每天都是潮水退去,每天都在讲寒冬。作为企业主的我颇有感触,特别是身边越来越多工厂暂时歇业,停工,裁员,放假。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山东办厂的时光,有所感触之下就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故事。

2020年一个工厂老板的独白:活着比倒闭还要艰难

手头充裕,发现商机

2006年我组织起了自己的小工厂,位于青岛黄岛的一个郊区。做为一个靠做脚手架搭建出身赚到第一桶金的胶洲人,我瞄准了户外建材行业。那年我30岁,那时户外建材市场竞争还不是很激烈,加上手头上资金充足,便想自己搞点事,于是找了一个合伙人开起了工厂。从决定到实施进行的很快,没什么顾虑。找厂房的过程也比较顺利,记得当时在网上搜索了一个厂房租赁的信息,之后找到负责人,一谈即成。接着我就在黄岛这个900平方的厂房,投入70万买了一条生产线,一些检测设备,办公设备及生产工具,工厂就这样张罗起来了。因为我与那个伙计都做这行很多年了,所以各项准备工作还算轻车熟路,没费多大周折。

工厂小、订单不稳定

  那时工厂规模小,订单不稳定,员工也不好招,所以我也会和工人一起生产,在拉线上打螺丝等。“用工荒”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从那时开始到现在是愈演愈烈。特别是近两三年的时间,一线工人的工资已经至少涨了50%以上。在五金车间,有一点技术的焊工分分钟月薪过万,低于9000块几乎招不到人。而且现在的90后,比较喜欢新兴行业衍生的职位,认为设计师、程序猿、银行或者做淘宝,可以更快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比较有趣。以前超过45岁的工人不要,现在超过60岁,只要还能干活,都要。现在还记得当时有个员工说:“从来没见过老板自己来拧螺丝的”,当时真是一点都没感觉到自己是老板!

一纸通知,工厂搬迁

  被迫离开青岛,在自己坚持下,工厂慢慢的好了起来,过了几年,随着产品的推广,客户的积累,工厂开始有些许盈利。2013年,我加大了投入,买新设备、增加运营人员,人员扩大到了60个人,做的是有声有色。可是资金投入越大,风险也就越来越高,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危机开始悄悄降临。2015年底,铝材价格开始持续下降,一顿的价格足足下降了6000元,这个打击让库存200多吨的我一下就损失了100多万。接着2016年春节过后,最狠的打击终于来了,工业区联和街道办一起通知:由于产业升级,工业区改造,所有企业必须在2016年6月份前搬离目前的工业区。当时企业正处在发展期,而且厂房办公室装修等各方面都花费了好几十万!突然而来的资金周转和厂房搬迁等问题,让我伤透了脑筋。在各方确定,以及找关系也没有办法处理的情况下,工厂搬迁势在必行,渐渐定下神来的我开始四处找新的厂房。对于本来就已经遭受行业材料大涨,市场恶性竞争加剧的我来说根本就吃不消。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开始让我产生了离开青岛的想法。终于我找到新厂房但事事亲力亲为,身心疲惫,我选择了淄博作为工厂的新地址,对于做铝材行业的工厂来说最适合不过了。这边便宜,租金成本就降低了70%,而且人工、材料、物流等等无一不比青岛便宜很多。

市场冲击,工厂濒临破产

  被迫上信息化,降本增效。

  由于现在行业的不景气,工厂在市场低迷和互联网大潮的催逼下显得摇摇欲坠,面临着随时破产的风险。成本上升!人员不足!渠道狭窄!资源短缺!……工厂处境艰辛,步履维艰。大专学历的我,数字化转型之路并不顺利。光浪潮PS这套管理软件我就摸索了半个多月,还好他们专门上门实施培训。对于工厂来说,管理软件最大的好处,实在货源管理上,现在工厂都是由订单再生产。除了几个常备的型号,基本不压货。目前企业盈利状况良好,现在做工厂首先要保证现金流不能断。

  最后我想说的是,企业该转型时就要转型,如果在企业经营不善时还继续走老的路线,不尝试换条路的话,可能只会随着大流消失吧。

  这就是我的故事,一个曾经青岛工厂主的创业历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