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講解古箏基本功:彈奏中的氣息

講解:潘文老師(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

解答要點

呼吸也是基本功

呼吸,從古箏初期就要開始的基本功之一。如果可以在指法中找到氣息,就可以在樂句中找到氣息,進而就可以在整首曲子中自如的氣息。

氣息與節奏、律動有關係

抓的住節奏,才能抓住氣息;同理節奏穩了,氣息才能穩定,自如。

氣息是可以延伸、擴展、變化無窮的。

氣與古箏的演奏

1.在與“氣”結合的詞組中,表示力量的有“力氣”、“氣力”、“有氣無力”、“氣勢”、“氣壓”等。其中的“力氣”、“氣力”、“氣勢”等詞組反映了在人們的習慣思維中,人的體能中的氣與力是緊密相伴,不可分割的,氣力相隨、氣到力到。因此演奏者需要有充沛的氣與力,才能精神飽滿地完成樂曲的演釋。

教授講解古箏基本功:彈奏中的氣息

2. 古箏教學時教師經常會對學生在演奏中的用力問題作出各種提示。如:力度大一些或小一些;手上的力甩出去或收住些,用力時手動作的副的大一些或小一些……。在作各種提示時,如能配上氣息的上升下降;發散、凝集;外出、內入等運動方式,可以使手臂各部位的力度運動更為暢通,甚至調動起全身的力來介入演奏。彈箏時如感到力度運用不夠暢通時,可檢查演奏中身體的某個部位的狀態是否存在氣息不夠通暢或有憋氣的現象,需作適時調整。

教授講解古箏基本功:彈奏中的氣息

彈奏動作與呼吸要正確配合:手臂力量往上提時是吸氣,手臂力量下落時是呼氣;演奏開始的力度準備是吸氣,彈奏樂曲與樂段的第一旋律音時是呼氣;彈奏比較高昂悠揚的旋律音時是吸氣,並使氣停留在胸腔中,幫助奏出輕盈高揚的音調;彈奏色彩比較凝重與深厚的旋律音時是呼氣,幫助把力度往腹腔內壓,使音色比較寬厚深沉。在太極拳中這叫開合動作。呼為開為發,吸為合為蓄。

3.中國畫歷來講究“氣韻”。

什麼是畫布上的“氣韻”?我的理解是:畫家在作畫時,身心進入放鬆祥和的境態,使全身氣息通暢,在操作作畫的筆桿時呈現出揮灑自如、行雲流水的畫姿,使畫面的線條與點、塊都猶如水中游魚,風韻而靈動;佈局錯落有致而融為一體。畫是靜止藝術,但充滿氣韻的畫使人能窺到內在的動感。曼妙的樂器演奏流淌出來的旋律是生動和流暢的,旋律的音韻抑揚頓挫、虛實輕重清晰融合。這樣動人的音樂來自演奏者氣力相隨、張弛有度的演奏姿態與良好的音樂素養。

教授講解古箏基本功:彈奏中的氣息

4.古箏的旋律聲部一般以右手彈奏為主,氣息隨力度重心偏右手的部位流動,它除能幫助體內的力量往右邊引,還能幫助右腦進入音樂思考。如果樂曲的氣勢比較恢弘與雄偉,上身就需端坐,兩腿與上身的胸腔都要往兩側打開一些,使氣息在身體各部位暢通流動,能使演奏姿勢與力量都呈現出恢弘雄偉的氣概。

5.樂曲與樂段開始的第一個起音進行吸氣,配合手腕、手臂向上運動的動作,然後用呼氣配合手與臂往下彈琴絃的動作。實踐告訴我們,有彈第一個起音的動作準備與呼吸準備,可得到良好的藝術效果:如果是慢板樂段,手與臂的下行都較為自然放鬆,音色音質也比較從容平和;如彈雄健的快板,則彈奏出的聲音比較有凝聚力,或爆發力。與無動作與呼吸準備的起音相比較,前者在音樂表達上相對內在含蓄,後者則相對平淡蒼白。

6.彈撥樂器的出音是點狀的,力呈發散狀態的。要使聲音入木三分,必須使彈奏的力凝聚集中起頭,從而獲得能表現音樂深度的聲音,運用氣聚的解釋方法是使人能理解與領悟的途徑之一。

說明:本平臺意在分享古箏知識,凡是沒有標明出處的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