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系列:靖難之變之消失的皇帝

靖難之役: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


明史系列:靖難之變之消失的皇帝

朱棣當年可是打著清君側的旗號,什麼叫清君側?按朱棣的說法:就是我侄兒建文帝旁邊有壞人的挑撥我們叔侄關係,我們是皇室,我們是一家人,所以我起兵的目的不是推翻建文帝,而是把建文帝身邊的壞人給抓起來。

明史系列:靖難之變之消失的皇帝

朱棣


當然了,誰都明白根本不是抓什麼壞人,根本就是要造反!可是靖難之役成功之後,建文帝哪裡去了呢?

明史系列:靖難之變之消失的皇帝


在朱棣攻入京師應天府(今南京一帶)後,建文帝在宮中放火打算同歸於盡,其老婆馬皇后死於火海,但建文帝本人和太子朱文奎卻一直下落不明。從那個時候開始,建文帝到底去哪了,就眾說紛紜?

明史系列:靖難之變之消失的皇帝

建文帝朱允文


對於朱棣來講,他給了一個官方的說法。他說,建文帝和他的兒子一起死於亂軍之中。一把大火人都燒死了,所以最後只能找到建文帝的屍骨。既然此事已經死了,那我就勉為其難,我替我侄兒當這個皇帝。這種說法是保證了朱棣能夠合理合法當上皇帝。

明史系列:靖難之變之消失的皇帝


但是關於建文帝的下落,其實清代夏燮的明代編年史《明通鑑》有記載:傳言「帝自地道出,翰林院編修程濟、御史葉希賢等凡四十餘人從。」這也可反映由明到清,坊間甚至可能宮闈也有這傳言。

明史系列:靖難之變之消失的皇帝


另有清代吳乘權在《綱鑑易知錄》書中記錄朱允文扮成一個僧人跑到了中國的大西南,這一躲就躲了將近40年。一直到後來的正統五年,朱祁鎮當了皇帝,這都已經傳了三四代了。建文帝都快六十歲了,才重新到北京和明英宗相認。朱祁鎮還算不錯給他接到大內之後,大內的各色人等都稱呼建文帝為老佛,讓建文帝又在北京生活了十幾年。

明史系列:靖難之變之消失的皇帝


這似乎對建文帝來講算是一個很完滿的結局了。只不過這種說法有很多疏漏之處。按書中所說,建文帝是在正統五年也就是1440年來的北京。可那個時候,朱祁鎮剛當了沒幾年皇帝還是個十三四歲的小毛孩怎麼可能敢把建文帝接回大內呢?


明史系列:靖難之變之消失的皇帝


雖然當時已有傳言建文已經出家,但同時亦有講法為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其實是為朱棣找回侄兒。原來,《明史·鄭和傳》竟然也記載了這個說法:「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六月,命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在清朝官方眼中,鄭和下西洋除了有向異域宣示富強這個外交目的,也包括處理自己家事。雖說後朝論前朝歷史總難免有偏差,但《明史》是由清代名臣張廷玉作主編,屬嚴謹史著,裡面的敘述也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


明史系列:靖難之變之消失的皇帝


那麼建文帝究竟是死是活,他又到了哪裡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