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融科技衝刺“奶油第一股”,產能過剩、產品單一成絆腳石

海融科技衝刺“奶油第一股”,產能過剩、產品單一成絆腳石

近年來,隨著消費水平不斷提升,消費結構升級,蛋糕、麵包等烘焙行業得以迅速發展,烘焙市場進入發展“快車道”。

由於烘焙行業的快速發展讓上游產業公司受益頗豐,主營植脂奶油研發、生產、銷售的海融食品近期再次向資本市場發起衝擊。

2018年2月,海融科技曾進行IPO預先披露更新,遞交A股主板上市申請,但之後被終止審查。

蟄伏兩年後,海融科技於2019年11月6日再次向證監會報送了招股書,此次IPO轉向深交所創業板。然而,淨利潤率的下滑趨勢以及承辦IPO證券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被責令整改,或讓海融科技的第二次IPO蒙上陰影。

海融科技衝刺“奶油第一股”,產能過剩、產品單一成絆腳石


產能擴充令人憂

海融科技成立於2003年,最初從事香精香料的生產和銷售,目前主要從事植脂奶油、巧克力、果醬等烘焙食品原料的研發、生產、銷售等業務。其產品被國內大型烘焙連鎖商麵包新語、好利來、雲南嘉華等廣泛使用。

2019年11月,海融科技於11月6日遞交申報稿,宣佈闖關創業板IPO,並於11月15日獲受理。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目前尚未有專門生產植脂奶油的公司,如果海融科技能夠上市,將成為A股的“奶油第一股”。

根據發行方案,海融科技擬向公眾投資者發行1500萬股股票,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為25%,發行完成後公司的總股本將由4500萬股增至6000萬股。與首次向A股發起衝擊類似,募集資金主要還是投向擴建產能方面。

值得關注的是,海融科技兩次IPO均將大部分資金用於產能建設上。根據2018年海融科技的招股書中顯示,公司募資總額為4.16億元,將全部用於新建廠房項目。

但讓投資者擔憂的是,募集資金投資於植脂奶油、巧克力、果醬擴產建設項目,將來擴產項目達產後,海融食品的植脂奶油、巧克力和果醬產品的產能將大幅增加。現實情況確是海融食品的產能利用率其實並不高。

以主要產品植脂奶油為例,2019年上半年,海融科技植脂奶油產能利用率僅66.06%。還有近34%的產能處於閒置狀態;果醬的產能利用率也才65.35%;巧克力產能利用率不到60%;香精香料的產能利用率更是常年不到20%。

這樣的產能利用率不得不讓資本市場擔憂海融科技存在達產後產能不能充分消化而使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不能實現預期收益的風險。並且盲目擴大產能而不能很好地消化產能對企業來說是一種產能浪費。

海融科技衝刺“奶油第一股”,產能過剩、產品單一成絆腳石

淨利潤率逐年下滑

在海融科技企圖大幅擴增產能的同時,公司營收及淨利潤情況在2019年並未有更好的表現,甚至或出現三年來的首次下滑。

據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6月(下稱報告期)海融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4.12億元、4.71億元、5.41億元及2.59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6145.73萬元、6959.30萬元、7293.28萬元及2107.80萬元

報告期內該公司淨利潤率分別為14.93%、14.77%、13.48%及8.12%。更加不樂觀的是,海融科技的淨利潤增速還低於營收增速。

據資料顯示,2017年、2018年該公司營收同比增速為14.50%、14.82%;而同期淨利潤同比增速僅為13.24%、4.80%。

以上看來,營收增速高於淨利增速且淨利潤率持續下滑乃是企業盈利能力下降的表現。

報告期內,公司經營狀況良好,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基於主營業務毛利率逐年上升,說明公司的主營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但海融食品則表示,淨利潤下滑非毛利率原因,而是費用影響所致。

據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期間費用中工資和津貼的金額分別為6595.57萬元、8502.88萬元、10489.22萬元和6339.26萬元,分別佔當年度期間費用的50%左右。

員工工資增長對企業及員工來說本是多贏之事,然而,將利潤下滑原因全然歸結於此,卻有些難以理解。

從整個行業來看,奶油行業也不乏強勁的競爭者,企業逐漸呈現出品牌化、規模化的競爭趨勢。

海融科技目前的處境比較尷尬,隨著業績增速下滑,且募資擴張的合理性需要打個問號。同時還要想要在奶油這一細分市場獨佔鰲頭,並非易事,畢竟海融科技的競爭對手們也不是吃素的。

海融科技衝刺“奶油第一股”,產能過剩、產品單一成絆腳石

高度依賴經銷商

海融科技包括直銷和分銷兩種模式,其中經銷商的營業收入佔比長期超過80%。由此可見,海融科技對於經銷商的依賴。

但這種模式也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管理問題。然而,經銷商又比較分散。後續經營過程中,若兩方之間存在利益糾紛,則會影響海融科技的市場佔有率,進而對產品銷售產生影響。如何有效管理分散的經銷商,成為擺在海融科技眼前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海融科技在招股書中數次提及的知名客戶麵包新語、米旗、好利來、中山採蝶軒,或未出現在公司的前十大客戶名單中,或採購量在逐年遞減。

公司前十大客戶只有安徽巴莉甜甜食品有限公司和西安米旗食品有限公司兩家公司為直銷客戶。四個報告期的直銷客戶前五名單中也並無麵包新語、好利來的身影。

據公開資料顯示:米旗本是海融科技2016年直銷客戶之首,金額810.41萬元;到2017年降至595.09萬元,仍是第一位;到2018年再降至530.92萬元,掉至第二位;2019年上半年,對其銷售金額為260.21萬元,不及前一年的一半,仍在降。

中山採蝶軒同樣如此,2016年至2018年,海融科技對其銷售金額分別為414.02萬元、337.55萬元和235.39萬元,到了2019年上半年,中山採蝶軒已消失在海融科技直銷客戶前五的名單中。

擁有知名客戶對奶油這個較為分散的行業來說能起到一個標杆性的作用,這也是為何海融食品在數次衝擊IPO時均重點提及這些品牌。

目前,國內植脂奶油行業規模化企業和小型生產企業並存。隨著我國對食品安全要求越來越高,且消費者消費水平的逐步提高,規模企業逐漸佔領市場,搶奪市場份額競爭態勢趨於激烈。

雖然有好利來、麵包新語做靠山,但行業主導廠商蘇州維益食品、立高食品的實力不容小覷,海融食品想要充當A股的“奶油第一股”如今看來也絕非易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