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打假,到底觸動了誰的利益?

拼多多打假,到底觸動了誰的利益?
拼多多打假,到底觸動了誰的利益?

“打假”,這是一個困擾著幾乎中國所有互聯網電商的問題!

無論是淘寶還是京東,在發展的歷史軌跡上都有著“假貨”的身影。

即使之後花了大力氣整頓仍會被當作“黑點”反覆提及。而拼多多作為電商的後起之秀,把打假一直放在首要位置,吸取了歷史的教訓,推出了各種措施。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拼多多用戶投訴比例明顯趨降。

為什麼一件明明應當點讚的行為,反而招致各種質疑,甚至圍觀拼多多打假,它到底觸動了誰的利益?

拼多多打假,到底觸動了誰的利益?

拼多多到底觸動了誰的利益?

3月23日,某自媒體發表了《圍觀拼多多打假》一文,文章連用“緊張的拼多多”、“著急的拼多多”、“猶豫的拼多多”三個段落小標題,質疑拼多多《消費者權益保護年度報告(2019)》。

對此,拼多多方面表示,事件系競爭對手能影響到的自媒體發文抹黑,此前平臺已被多次“潑髒水”。“如果高年級的班長,為了不讓低年級的同學成績趕上來,就四處抹黑,這個學校的未來會好嗎?”

上述自媒體文章稱,“為了解決平臺假貨氾濫的問題,拼多多其實是做出了很多努力的,只是收效甚微。”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同時,淘寶的假貨比例相比打假之前又真的有降低嗎?

3月27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聯合課題組發佈《關於電商領域知識產權法律責任的調研報告》,對涉及國內多家電商平臺的知識產權案件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報告顯示,2014年到2018年的5年間,浙江全省審結相關案件數量快速增長,分別審結445 件、1159 件、2074 件、3440件、5613 件,由於阿里巴巴旗下多家公司屬地杭州,因此涉阿里系平臺案件佔比最高,年均增速達88.46%。

以2018 年為例,在當年審結的5613 件案件中,涉阿里系平臺案件5174 件,佔比92.18% ;涉其他平臺案件439 件,其中涉京東平臺案件369 件,涉拼多多平臺案件68 件,其他2 件。

由此可以看出,假貨是社會問題,打假是平臺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在2019年財年的成交額為5.73萬億元,相當於是同年拼多多體量的6倍。但根據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和上海長寧法院相關報告統計,阿里涉及的知識產權案件數量,卻為拼多多的16倍。

拼多多的打假歷程

事實上,從成立之初,拼多多就設立了專門治理假貨的部門,這個位於總部頂樓的神秘部門,抽調了公司近三分之一精兵強將,不可謂不重視。

在技術端,2019年研發投入38.7億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247%,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於平臺治理和風控系統的不斷升級。

在消費者端,創設的“假一賠十”消費者賠付金制度,從根源提高了商家售假的成本,將其攔在門外。此舉,被最高人民法院納入中國互聯網司法十大典型案例之首。

在商家端,已全面啟用升級後的商家入駐系統,從開店環節起,就接入了公安身份核驗系統,保持高壓嚴控狀態。

有一組過往數據,在2017年的時候,就共下架了1070萬件疑似侵權商品,全年攔截4000萬條侵權鏈接。

但這種重拳打假之下,對於習慣了小懲小戒的商家來說有點接受不了。

2017年2月,成都某貿易有限公司因銷售假冒某品牌睫毛膏被拼多多扣劃了8萬多元款項,並賠付給相關消費者,該公司不服,向上海市長寧法院發起訴訟,稱自己沒有售假,要求退還8萬多元款項,並恢復網店登錄、經營功能。

上海市長寧法院認定原告售假行為屬實,雙方簽署的《平臺合作協議》真實有效,駁回了該商家的全部訴訟請求。

此後大大小小上百名商家委託律師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與拼多多的糾紛,但在法院的正義審判之下,無一勝訴。

有意思的是,在拼多多的打假過程中,還打到了淘寶身上。

2018年8月,杭州互聯網法院宣判了一起案件。拼多多一美妝店鋪因售假,被平臺罰了8.4萬。但沒過多久,這家網店卻把淘寶商家告了。

法院認定從淘寶拿的產品是假貨,並判定淘寶店主對拼多多店主進行10倍賠償。

2019年10月,阜城公安破了一起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案,結果發現商家高某先在阿里巴巴、1688平臺註冊網店,賣了27.9萬後,又在拼多多上註冊網店,被公安端掉。

……

如今,時間已經走到了2020年,再也不是互聯網電商初始魚龍混雜,真真假假在其中的混沌年代。也不是靠著一身戾氣上門砸場子就能逃避責任與義務的年代。

實際上,這樣的風波對於整個電商生態來說是好事。打假並非一朝一夕,需要持續的投入和定力,這個過程中,外界的監督和質疑,反倒是平臺持續的動力之一。

要永遠相信,假貨是存在在各個電商平臺上的蛔蟲,沒有任何一個平臺可以靠假貨壯大,反倒是不驅蟲才會讓自己步履艱辛。

如果中國所有的電商平臺都能團結一致,而不是自己難打就發動“圍觀”阻止別人打,那中國的假貨將無處可逃!

本文轉載自牛刀財經

底部評論區已經開放,歡迎互動!

2016最佳科技原創新銳媒體

已入駐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度百家、

UC訂閱號、企鵝媒體平臺、QQ訂閱號、

網易客戶端、搜狐客戶端、鳳凰客戶端等

全網覆蓋200萬高端科技讀者

拼多多打假,到底觸動了誰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