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追不上“後浪”,可以做平凡人嗎?謝謝他給我的答案

我是怎樣的“後浪”?平凡人會精彩嗎?這本書似乎有種魔力……

我追不上“後浪”,可以做平凡人嗎?謝謝他給我的答案

按:最近被B站的“後浪”反覆刷屏,自覺作為一個平凡平庸的90後,似乎根本達不到這個時代成就的平均水平,我的這一生就沒有意義了嗎?去年我看了一本有魔力的書,它讓我收穫了平靜和淡然,疫情之下,分享給焦慮的大家。

人們常說,明白了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是啊,一生只有一次,短暫但又漫長,但是過沒過好這個判斷卻太過主觀了。

最近快速讀完了約翰·威廉斯的《斯通納》,來自禿頂男神和菜頭的推薦。評論區有留言說感覺找不到目標,不知道未來會如何,化身慈父的菜頭叔只就說出了這本書。旁觀者的我也跟留言者一樣,對目前的人生狀態十分茫然,也期待能找到答案,但奢望看完一本書就有多少收穫,肯定是不現實的,我且來說說自己在沒有做任何功課的情況下對這本書這個故事的感受吧。

菜頭叔說這本書首版5000都沒賣完,而到現代卻又突然爆火起來了,年銷量二十萬冊,那麼它又是如何打動當代人的呢?或許是主角但單純的環境中近乎的行為方式和人生態度格外打動人吧。斯通納成功嗎?他的家庭、學業、婚姻、工作、愛情、友情似乎乏善可陳,但是他這一生絕對是充盈的。

出生在農人家庭,自小和父親務農,學些課本知識,父親寄希望於他到密蘇里大學農學院學習先進的農業知識改變家裡的生產現狀。到這裡,斯通納就像一個沒有感情的人,父親的安排,務農也好,上大學也罷,都無法撥動他的情緒。第一次見到學校高樓時,他肯定也沒意識到這個地方決定了他的一生。

一開始,他就像一個挪動了位置的機器一樣,從老家來到了哥倫比亞,以為親戚的農場幫忙來獲得食宿,在農學院的課程中是獲得了一些對熟悉的土地的新認知,但是他依然還是他那個機械運作的少年,是什麼改變了這一切呢?我該說是一堂課還是一位老師,或者這純粹就是文學的汁水滋潤的他毫無生氣的心田,心絃也開始又了頻率。

轉專業,這是斯通納人生中的第一個自主意識。憑著感覺他做了,他投入了文學的世界,不再是無意識的機械應付學業,他會投入更多的私人時間進入學習,他開始反感過重的農場工作,他暫時還不敢跟父母透露他的選擇,那兩個勤懇在土地上的老人會怎麼想他不知道。

到了要畢業的時候了,他不善於思考未來,但是那個上課時帶有嘲諷神色的斯隆教授居然主動給了斯通納留校的機會。從心他選擇了接受,父母不理解但最後也接受了兒子的選擇。他進入大學了,但只是學校教育體系中最可有可無的一環,也接觸到了他這輩子唯一稱得上朋友的兩個人,一個在他精神世界活了一輩子,一個見證了他生命的盡頭。

他們三人在酒吧裡的那場對話可謂是全書的核心之一,這場對話讓早逝的馬斯特思成為了全書的靈魂人物,也是他傳達作者心中大學這一所在的本質。斯通納和費奇似乎如他所料般的過著自己的人生。

一戰,馬斯特思獻去了年輕的生命,斯通納不受外界影響的投入自己的學業和教學工作中,並且從未試圖和其他的人產生交集。

但戰爭結束後的一場宴會卻實實在在地改變了他的一生,他見到了那個女孩,只一眼他就認定了,伊迪絲,銀行家的內向的女兒,世俗眼裡這兩個人是沒有共同點的,甚至不屬於一個階層。但這些都不是斯通納考慮的問題,他只是喜歡了,就會盡量爭取和她接觸的機會,不膽怯不掩飾。

而伊迪絲也是一個令人猜不透的人,她愛斯通納嗎?似乎是不愛的,因為婚後的種種都表現出他對斯通納的厭惡,但是她卻選擇嫁給他,生了孩子,跟他生活了一輩子。

我認為一開始她是將斯通納看作她逃離父母,改變她厭惡的生活方式的一種手段,但後來從她對女兒的管制和女兒的逃離來說,就是這種生活方式的複製罷了,多諷刺……

他的婚姻幸福嗎?他娶了自己愛的人,但婚後生活並不如人意,彼此間感情沒有互動,伊迪絲排斥他的任何心靈接觸,他也就逐漸失去了熱情,忙碌於家務和學校間,有時候讓人覺得他就是個機械的鐵人,深埋感情。他也是有過快樂的時光的,在教學中找到了價值,跟女兒間享受了親密和親近。

但是美好的事情並不常駐。工作上,他因為對原則的堅持觸怒了文學院的院長,我想這位瘸腿的院長對於那位瘸腿的學生的包庇是出於對他本身弱勢過去的投射和試圖治癒。所以他由衷地認為斯通納是個別有居心的偽君子,他將所有的憤怒投射給斯通納,不加掩飾,我們甚至可以就此諷刺學校確實是單純的,就連勾心鬥角都這麼明明白白。

這一切給斯通納的教學和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但是他從未有過悔恨的念頭,這一點,讓我這樣總是謹小慎微總是習慣性反省自己的人很是羨慕,其實人生哪有最優選擇,能評判選擇對錯好壞的只有你自己。就在這樣艱苦的環境裡,妻子包攬了對女兒的管制,掠奪了他所剩無多的親情,院長勞曼克思則在不與他交流的情況下對他極盡打壓之能事,他在感到疲累的同時也沒有產生過多的情緒。

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四十多歲的斯通納戀愛了,享受了和婚姻完全不同的情感體驗,是一種全身心的契合,環境艱苦,愛好相同,要躲避別人,但是兩人的心卻完全一致,這算是最深情的婚外情嗎?外界對他們的看法也是格外“有意思”的。妻子是嘲諷式的打趣,身邊人是窺探式的好奇,聯翩的猜測,費奇擔心的是他的生活狀態是否會被打破,勞曼克思一行到是想借此打壓他,而兩個當事人倒是意外地旁觀者般的冷靜,明白彼此的感情,做出了理智的決定,然後凱瑟琳有計劃般的離開了,但是他們的心卻依然是共通的。

然後呢,日復一日的工作,女兒對自己人生逃避式的選擇像極了她的母親,他本人也開始失去了年輕時的耐心,開始帶有一種年長者的隨心所欲,但是他對自己專業的專業讓他的個人性情不需要修飾。他依然需要應對勞曼克思的打壓,但哪有什麼重要的呢?他的專業是他的底氣。

但是在退休大戰中他還是敗給了身體,敗給了生命,敗給了死神,在這上面,所有的人類都是無助且無力的。但斯通納卻能安然接受這一切,不再跟對手較勁,妥當安排自己的後續工作,安心走進醫院,默然等待生命的終結。

回顧這一生,我們依然無法評判他是否成功,但是這樣的一生足以打動所有人,面對未來和興趣他是從心的,面對愛情他是主動的,面對工作學業他是不斷累積底氣的,其餘的,生活的苦痛,對他而言不足以撼動毫分。

但他也絕不是廣泛意義上的成功人士,他的社交,他的經濟,他的社會地位確實是毫無可說之處。但這樣的一輩子就是一篇平民的史詩,他平淡且真實,平實而堅韌,我們在這樣紛繁複雜的環境裡,又有誰能做一個不動聲色又敢於主動的斯通納呢?

他,確實撼動了我的心,我也希望做一個無懼外界干擾的人,可我,做得到嗎?僅以此文,記下此刻的感受,來日且方長,勇敢大膽上吧。

2019.8.2-8.3

最後,奉上這個平民90後,努力樂觀的樣子,他是許多平凡後浪的寫照,但依然在感到這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