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智慧:堅守道德的人寂寞一時,攀附權勢的人淒涼萬古

《菜根譚》創作於明代萬曆年間,與《圍爐夜話》、《小窗遊記》並稱為三大處世奇書。

《菜根譚》的作者洪應明早年熱衷於仕途,晚年卻開始誠心向佛。

洪英明一生坎坷,於是結合生平之所學,編撰了《菜根譚》一書。書名取自北宋名儒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一個人只要能堅守清貧,那麼做任何事都會有所成就。

也許你沒有讀過《菜根譚》,但肯定聽過這些名句,比如“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君子雖不玩物喪志,亦常以借境調心”等。

《菜根譚》智慧:堅守道德的人寂寞一時,攀附權勢的人淒涼萬古

今天我們解讀《菜根譚》立德修身篇的開篇名句: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悽。

句子大意如下:堅守道德的人,可能會寂寞一時,但依附權貴的人,必定會永遠孤獨。通達事理的人,往往能洞察萬事萬物的本質,考慮到身死之後的名譽,所以寧可忍受一時之寂寞,也不願為了依附權貴而遭受萬古之淒涼。

堅守道德從古至今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作者在這裡用了“棲守”二字,意思是堅守道德的人就像棲息在樹上的鳥兒,寂寞而孤獨。依附權貴雖然能讓人們過上錦衣玉食、前呼後擁的生活,但表面的風光並不能掩蓋內心的孤獨。

《菜根譚》智慧:堅守道德的人寂寞一時,攀附權勢的人淒涼萬古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物質遠比古人豐盈,但很多人過得並不幸福。原因就是我們現在過於追求物質,而忽略了精神世界,忽視了道德的作用。一些明星大腕出入都是豪車,不管去哪裡都是前呼後擁,好不風光。但是他們內心卻很孤獨,有的為了排解寂寞,甚至誤入歧途。

《菜根譚》智慧:堅守道德的人寂寞一時,攀附權勢的人淒涼萬古

而在古代,許多士人寧願堅守清貧,也不願趨炎附勢,過上富足的生活。最著名的大概就是西晉的李密了,晉武帝司馬炎仰慕他的才名,想聘請他當太子的老師。李密以祖母年事已高需要照顧為由,創作了《陳情表》,晉武帝被他的孝心所打動,就再沒有強求。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喪期滿後繼續出仕,他在擔任溫縣縣令期間,依然堅守道德底線,不趨炎附勢。中山王路過溫縣時,常常對百姓予取予求,李密對此據理力爭,使得中山王不敢再過分苛求。

《菜根譚》智慧:堅守道德的人寂寞一時,攀附權勢的人淒涼萬古

李密雖然因為堅守道德,忍受了一時的寂寞,但他創作的《陳情表》傳承千年,他的名聲也被許多人稱頌,唐代名相房玄齡就評價他“孝養可崇,清風素範,高山景行

”。

《菜根譚》能為現代讀者帶來什麼?

《菜根譚》智慧:堅守道德的人寂寞一時,攀附權勢的人淒涼萬古

有人說《菜根譚》是一本距今400多年曆史的老書,現在再讀有點不合時宜。其實恰恰相反,《菜根譚》正是在這幾年煥發了新的活力。原因就是人們漸漸發現物質並不能帶來一切,有些人雖然衣食無憂,但內心卻很苦悶,嚴重的甚至患上了抑鬱。

《菜根譚》不同於一般的雞湯文學,他直麵人世的黑暗,為正人君子提出應對之道。比如書中提到“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疏狂。

這句話的大意是:對於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來說,與其學人圓滑,不如保持淳樸的個性;與其委曲求全、謹小慎微, 不如放開手腳,胸懷坦蕩地面對一切。《菜根譚》的這種處世哲學,被後人總結為“抱朴守拙”四個字。

《菜根譚》智慧:堅守道德的人寂寞一時,攀附權勢的人淒涼萬古

雖然《菜根譚》的文筆已經足夠樸實,但有些字詞還是比較難懂,因此我在這推薦一套全譯本《菜根譚》。這套書共四卷,包含了原作的所有內容,並附有譯文和賞析,方便讀者理解。全書採用環保紙張,印刷清晰、裝幀結實,很適合收藏。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鏈接進行購買,原價196元,現在僅需68元,還是比較划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