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 作者:李鎮西。日期:2017年8月21日
最近一則關於提醒教師不要在微信圈裡曬旅遊照片的“通知”,引起了老師們的普遍反感,一時熱議不斷,讓沉寂了一段時間的網絡又熱鬧了起來。
大家抨擊該“通知”的發佈者:“老師們假期自費旅遊招惹誰了?”“自己辛苦掙的錢自己怎麼花,還得聽有關部門安排?”“你覺得當老師好玩兒,你來當呀!”……我當然也覺得這個“通知”太荒唐太離譜,荒唐離譜得“不真實”——我最初聽說這個通知,第一個反應是“不可能”,是有人在網上“惡搞”。
我曾經說過,就育人而言,教育這個職業的確不是一般的職業。作為教育人,我們在職業道德和專業技能上對自己應該有著較高的標準。教育以外的人們,對教師各方面的要求高一些,這也可以理解。但教師追求高尚的人格,不等於教師就沒有應有的人的合理訴求,失去了作為一個人應有的享受與樂趣;對教師寄予崇高的期待,不等於要把教師奉為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然而長期以來,教師的精神和肢體總有一種“被束縛感”,做什麼都得“注意影響”,結果不但失去了精神的自由,也失去行動的自如。
我們正在進行中小學教師工作負擔調查,識別參與:
那麼,究竟是誰用無形的“道德”繩索捆住了教師的心靈與手腳呢?
我認為這“繩索”來自三個方面——
第一條“繩索”來自有些教育行政部門。
毫無疑問,正常的學校教育教學需要教育行政部門科學而有序地管理,教育也應該和所有行業一樣,接受政府代表人民監督。這是不言而喻的“默認前提”。但是這種管理和監督只能是依據國家的相關法規來實施,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依法行政”。
恕我直言,一切離開了《教育法》《教師法》等國家法規而對教師的苛求,都屬於“行政亂作為”。比如這次的“老師旅遊不能發朋友圈”的“通知”,就是毫無任何依據而隨心所欲對教師正常私人生活的干涉。對於個別違背師德,違反教師職業規範的“教師”,教育行政部門依法依規嚴肅處理,這是完全應該的,不如此不能維護教育的聖神與教師的尊嚴。但不能因為個“別害群之馬”,便對整個教師群體有一種源於“不放心”的“防範心理”。有些教育行政部門發的通知,總是愛規定教師“不許這個”“不許那個”,卻很少鼓勵老師們“可以這樣”“可以那樣”。如果老師們連週末AA制自費吃個飯,都被通報批評,他每天怎麼可能以一種幸福的心態和瀟灑的姿態走進校園走進課堂?
第二條“繩索”來自某些“社會輿論”。
所謂“社會輿論”,是社會對某一問題的共同傾向性看法或意見,而這種看法或意見,從來都沒有“作者署名”。它可能來自某些媒體奪人眼球的“據說”,可能來自某些機構聳人聽聞的“據傳”,也可能來自街談巷議的“聽說”……雖然無形,卻很有殺傷力。其特點往往是“捕風捉影”“斷章取義”“添油加醋”“以偏概全”。
比如前段時間有一篇文章在網上流傳甚廣,內容是說現在的教師對應該講的知識“課堂不講,課後交費補講”,而且已經是“普遍現象”了,作者由此創造出一個詞:“師腐”!並進一步把“師腐”和“官腐”提到同樣嚴峻的高度,大有“師腐不除,國家不國”的岌岌可危之虞。這簡直是誇大其詞,且聳人聽聞!教師隊伍中當然有個別這樣的敗類——哪個行業敢說自己的從業隊伍都很“純潔”呢?但不能以這“個別”來否定整個教師群體啊!看看我們有些無良媒體吧,有的記者總喜歡盯著容易引發“轟動效應”的個案來渲染報道:教師Q--J女生啊,班主任在學生臉上刻字啊,逼學生跳樓啊,等等。本來應該得到全社會尊重的老師,有時候甚至出了校門都不敢說自己是教師,談何尊嚴?醫生救死扶傷,警察維護平安,教師教書育人,這三類職業本來是最應該受到社會尊重,現在卻被妖魔化為“白蛇”、“黑蛇”和“眼鏡蛇”!有一年我在外面講課時,課件上有一張我校老師春遊打麻將的照片,於是,有記者就提醒我說:“公開場合展示老師們打麻將的照片,而且有沒有批評性的評價,影響不好。”我火了:“老師休息不能打麻將嗎?誰規定的?其他行業的人下班後都可以打麻將,為何老師不行?”現在,連教師暑假旅遊都要被“提醒”,你們還讓不讓教師活了?如果一個老師成天戰戰兢兢、小心翼翼,不做賊也心虛——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引發“影響不好”的“社會輿論”,如此精神被束縛的教育者,他怎麼可能成為新一代公民的創造者?
第三條“繩索”來自教師群體中的某些教師。
記得去年我暑假我旅遊過程中將照片曬在微信圈,也有朋友提醒我要“注意影響”,因為“暑假還有老師在給高三學生補課”;還說“我們收入低,沒法去旅遊”;加上去年國內有些地方發大水,有人就批評我“還有心思旅遊”。當然由於種種原因,教師待遇的地區差異還比較大,現在並不是所有老師都能夠旅遊。但願有一天,每一位中國教師都能夠有經濟實力假期旅遊。這也是我們的“中國夢”。可是不能因為還有老師不能去旅遊,所有教師都不能旅遊呀!還因為去年倫敦奧運會上某澳大利亞運動員批評孫楊服興奮劑,而我剛好在照片說明中寫了幾句澳大利亞如何美麗,於是又有人說我“不愛國”了。我真是無語!微信公眾號有一個打賞功能,讀者可以自願三元五元地打賞作者。其他作者接受打賞好像沒事,可教師都不行,好像教師接受了打賞就“有悖師德”,而這種指責往往都來自同行。因為有老師對我直言:“這好像不是李老師的風格。”我也直言:“這就是我的風格!”很難說這些老師有什麼惡意,他們也許是長期以來揹著沉重的“道德重負”所致,也許是“我過得不好,你也不應該好”的平均主義傳統觀念使然,他們不僅自己被無形的“道德”繩索捆縛,而且用這繩索去捆縛同行。但長期如此,教師的精神狀態會是怎樣的,不言而喻。
再說一遍,教師當然需要起碼的從業良知、過硬的專業技能和規範的職業言行,但不需要“道德”綁架——無論這綁架來自何方。教育的使命是培養具有自由精神、創造能力的人,因此教師最應該擁有舒展的心靈。願我們老師的身心掙脫一切枷鎖,以明亮的精神世界去造就同樣精神明亮的現代公民。
溫馨提示:為幫助教育從業者節約時間,我們依託數年行業研究經驗,推出2020年會員計劃,具體如下:
本號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通過私信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