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戀”是一種有後遺症的喜歡

對於你來說,暗戀一個人最心酸的事情是什麼?


大概是:


“懂,卻假裝不懂。”


好在暗戀不死,我還能失望好多次。


“暗戀”是一種有後遺症的喜歡


網易雲《Hanging On》這首歌下有一個熱評:


【有一天我問一個小男孩:愛是什麼?


小男孩回答愛是狗狗會舔你的手。


我聽了之後笑了。他接著說:


就算你已經不要它了。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你是怎麼做到反反覆覆去追一個人?


其中有一個回答是:


“每次我發給他的消息,他沒有回覆,於是我就刪了那段對話框。


第二天一早醒來,重新發給他。”


“暗戀”是一種有後遺症的喜歡


從中學開始,我喜歡上了一個男生,直到中考結束也沒敢告訴他。


可喜歡一個人是藏不住的,嘴上不說,眼裡卻發著光。


於是,身邊的人都知道,他也知道。


我從不是他喜歡的那一類女生,沒有膚白貌美的外表,沒有溫柔體貼的性格。


所以我明白,即便我表白了,他也不會真的喜歡我。


就這樣,我默默地喜歡了他五年。


這五年裡,我秒回他發來每一條消息,秒接他打來的每一通電話。


“暗戀”是一種有後遺症的喜歡


他從不說喜歡我,卻也從不會真的疏遠我。


每次在我想要放下他好好生活的時候,他總會再次出現在我的面前。


甚至有一次他對我說,他想和我結婚。


我知道他不喜歡我,但也想哪怕不喜歡也沒關係,能在一起就好了。


可後來發給他的消息,又開始了石沉大海。


他又很久不再聯繫我。


再聯繫時他交了新的女朋友。


於是我猜,或許別人讓他受了傷,他就想到了我這個永遠對他“無底線”喜歡的人。


只不過即便是“無底線”的喜歡,也不過是血肉之軀。


終於在某一天清醒,放下了他,也放過了自己。


“暗戀”是一種有後遺症的喜歡


有時候,和喜歡的人發消息,他一直沒有回我,我就刪了那個對話框。


總感覺看到那個對話框,就好像看見了自己的卑微和討好。


知乎上,一個女生髮私信給我,講了她自己的一段長達七年的暗戀。


她暗戀的人,是他的高中同學,一個笑起來很溫暖的男生。


高中三年,她暗戀了他三年。


最開始,對男生的感覺不知是喜歡,只是,


走在路上很想碰到他,可真的碰到了卻又想要躲開。


高考過後,他們依舊保持著聯繫,不僅僅是聯繫,


而是時刻保持聯繫。


微信每天都會發消息,內容也從一開始的閒聊,變成了關心和問候,


變成了朦朦朧朧曖昧的感覺。


“暗戀”是一種有後遺症的喜歡


一次,男生約她出去玩,只有兩個人單獨的那種。


那天,男生偷偷地親了她一下。


本以為一切發生的剛剛好。


本以為男生也喜歡自己。


可奇怪的是,自從那以後一切又歸於了平靜。


男生開始隻字不提,就連聊天都變得少之又少了。


都說被愛的人有恃無恐,主動愛的人卻自卑到讓你難以想象。


她就是在主動愛的那一個。


自卑到她甚至沒敢問男生要一個“說法”,就這樣不了了之。


直到大學開始,在飛機起飛的前一刻,她在微信上向男生表白了。


一下飛機打開手機是男生拒絕的消息。


男生說再等一等,現在還早。


她居然內心依舊存有幻想,真的以為現在還早。


後來的大學四年裡,在她想放下,男生突然出現示好中度過。


她始終不能理解的是,七年的時間裡,男生會關心自己,會照顧自己,


可為什麼就是不會喜歡自己?


或許,她就是所謂的“備胎”。


不重要,卻不可少。


“暗戀”是一種有後遺症的喜歡


曾看到過這樣一段話:


朋友十二畫,戀人十二畫,愛人十二畫,家人十二畫;


十二是四季的寫照,十二是一生的縮影,


所以十二的名字叫難忘。


我給你的備註是十一,


因為朋友差一點,戀人差一點,愛人差一點,家人差一點;


所以十一的名字叫遺憾。


“暗戀”是一種有後遺症的喜歡


所謂暗戀,是連一秒都沒有擁有過他,卻感覺失去了他千萬次。


而告白只是為了結束。


“暗戀”是一種有後遺症的喜歡。


它不像明目張膽的喜歡那樣熱烈;也不像傾盡所有的愛那樣深沉。


後來,我們都經歷了很多的事情,對曾暗戀過的那個人慢慢淡忘,再也沒有了從前那樣強烈的喜歡。


但某天走在路上,突然聽到一個很像他的聲音,看到一個很像他的背影,還是會莫名地緊張不知所措。


在放下他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試圖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可卻在有人告白的時候,下意識地與他作比較,找他們的共同點。


明知道這樣不好,卻又難以控制。


看過一句話 [暗戀就像是一場戰爭,敵人和戰士都是自己。小勝和挫敗都只是你一個人的雀躍低落,而他是全世界的中心,卻渾然不知。]


所謂付出,不過是自我感動,自欺欺人罷了。


宮崎駿曾寫過這樣一段話:


“如果重新來一次,我就記住你的模樣,然後躲在人群裡。就算再喜歡我也不會說,


因為這是陰影,也是教訓。”


從今以後,我再也不會喜歡你了。


你便是教訓。


可我,


再也不想聽見,任何人,任何形式的對不起,


我想被對得起。


“儀式感”不怎麼樣,卻好過懶得走過場



— END —


也許你也可以認識一下我,我是@禾子Taya

只賣故事,不賣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