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詞,既有李煜一貫的纏綿風格,又有其獨特創新之處,值得一讀

自古以來,每個人都有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使命,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亦無法左右上天賦予的職責。有些人有能力去改變現狀,而有些人只能用盡一生在這不屬於自己的象限中掙扎。

南唐便有這樣一位,身居高位,卻無心為之。整個江山都在他的手裡,可他的心裡卻只有一方平靜的天地,他不想要天下,只想要屬於他的詩詞和生活。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

這首詞,既有李煜一貫的纏綿風格,又有其獨特創新之處,值得一讀

李煜的一生,可謂悲涼,又可謂精彩,揹著亡國之主的身份,卻在詩詞之壇佔有一席之地。

他寫的每一首詞,都能從委婉纏綿的詞風中,感受到心中那個美好而孤寂的角落。這一首《長相思》,便是其一。

長相思·一重山

李煜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這首詞,既有李煜一貫的纏綿風格,又有其獨特創新之處,值得一讀

遠處的山疊著山,一層又一層,看起來是那樣遙不可及,天又如此之高,空氣中的水氣如此寒冷,我心中這深沉纏綿的思念,一如那染紅的楓葉。

菊花開了,又落了。塞外的大雁在空中盤旋悲鳴,而我心中掛念的那人兒怎麼還未歸來?徒有那幽幽的明月孤獨的映照在竹簾之上,在風中飄飄搖搖。

李煜的這一首小令,是他一如既往的風格。詩中描繪了一個思婦在等待她的愛人,且久盼不歸地形焦急和埋怨。

這首詞,既有李煜一貫的纏綿風格,又有其獨特創新之處,值得一讀

詞上闕中,主要寫思婦嚴重所看到的景色,在對這些景的編排上,李煜也是特別用心的

這一節總體的層次是由近及遠,從近處的山慢慢遷移到遠處的山,再到更遠更高處的天,最後到縹緲無跡可尋的水氣,這也在潛移默化之中帶著讀者的目光,跟隨主人公,逐漸遠望。

直到最後,不經意間又暼到,旁邊那已經火紅的但楓林,才想到轉眼又是一個秋天了,而自己的思念就隨著這楓葉一次次生起,一次次變紅,一次次落下。一個“相思”,亦將之前的這些悲涼的原因都點了出來。

而此句中的一個“寒”,一定也不僅僅是寫煙水的寒,更是主人公心中的哀傷和悲涼。正是因為極目遠望,卻又總望不見歸人,而產生的“寒”。

讀到此,不禁讓人想到李清照的“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此情此景此心境,想來是無比相似的了。


這首詞,既有李煜一貫的纏綿風格,又有其獨特創新之處,值得一讀

下闕之中,直接順著“相思”入手,主要來刻畫主人公的心理活動

這部分主要寫女子心中具體的思念和牽掛之事。“菊花開,菊花殘”,映照的時間的流轉,在菊花的開與落之間,是她思念的起起落落。

緊接著,觸景生情,“塞雁高飛人未還”直接點出了主人公悲傷的原因,是因為等待的人一直沒回來。此時,她心中的鬱結無處遁形,就連大雁尚知道回來,可你這一去就沒了音訊,你還不如這大雁懂人的心呢!

但愛人的心總是如此,抱怨歸抱怨,一切的源頭還是因為愛。這麼久了他還沒回來,是不是在外面遭遇什麼意外了?是不是在外面過得不好?想到此,心中的思念便更加沉重了。

“一簾風月閒”,一個“閒”,表現出了女子並無心去賞眼前美景,“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種種心結,大抵就若柳永此中描寫這般了。

這首詞,既有李煜一貫的纏綿風格,又有其獨特創新之處,值得一讀

這首詞中,既有李煜一貫的纏綿風格,又又其獨特創新之處

李煜這一首《長相思》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寫愁怨”而不提“愁怨”,全詩並未點名季節,但從字裡行間,也能輕而易舉地感受到這濃濃的秋怨。

從全詩的細節之中,輕而易舉地能感覺得到李煜詞的空靈之感。這種空靈,亦來自於他對自己生活的深切體驗,亦是自己生活的一種折射。

從整體而看,再從作品中迴歸現實,“思念”永遠是一個永恆不變的話題,但又是一種抽象的東西。


這首詞,既有李煜一貫的纏綿風格,又有其獨特創新之處,值得一讀

我們心中的很多抽象的感覺只能意會,不可言傳,說不清又道不明,很多時候,很多話也總介於說了矯情和不說憋屈之間。

因而,委婉的道出似乎更加合適,就像李煜的詞,淡淡的訴說,既不叨擾了別人,也不至於憋壞了自己,至於剩下的,就留給旁人猜去吧。

那麼,你最喜歡李煜的哪一句詞呢?歡迎大家討論。

(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