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京都,山林雨道后是糺之森

在路上|京都,山林雨道后是糺之森

从西本愿寺回到酒店,便在酒店旁的一家小食店点了鳗鱼饭,鳗鱼厚度鲜度令早已饥肠辘辘的我们大快朵颐,感慨在国内吃不上这般食材的鳗鱼饭,决定再来。回到酒店小憩一会,不想浪费一日劵,决定将第二天去上贺茂神社的计划提前。

酒店楼下坐上去上贺茂神社的公交车,经过鸭川江,天空便下起毛毛细雨,中途经过鸭川江和一座座在日剧中常见到的桥和岸边的步行道。突然看见一只野鸭从绿油油的江下浮出,但瞬间便埋头下沉,只留下一圈圈清凉的涟漪。

在路上|京都,山林雨道后是糺之森

车到上贺茂神社,上贺茂的鸟居被重重包围,恰逢上贺茂神社的“式年迁宫”,到处都现出迁宫工地样的景象。在清水泰博的《意·象·京都》一书中是这样描述“式年迁宫”:“也就是建筑物每二十年就会重建一次的做法。”“式年迁宫就是一套【将建造方法传承下去】的机制。这种传承在石造建造的世界里并不存在。”“重建时就在现有建筑物的旁边施工兴建。”上贺茂神社和下鸭神社都是二十一年进行式年迁宫,看过此书后再回头看当时的照片,果然,那正在兴建的建筑与一旁的是一模一样的。

在路上|京都,山林雨道后是糺之森

从车站走过长长石子路的一侧,碰上一个武馆正在进行剑术表演,原来是一个流派正在做招生的表演。表演者表情凝重沉静,一静一动间足见他们对某种信仰的笃定。最后还收到一老人发来的传单,记不住叫什么“流”,不舍的向神社走去。

一走到门口,便看见神社门口左侧的一个马厩,一匹白色的马孤立站在那里,你只需交钱就可以亲自将它喜欢的食物送到它嘴边,有些害怕,没敢这样做。

上贺茂神社并没有过多的逗留,后山需要很长的时间,于是临时起意,坐车向市区前行。

在路上|京都,山林雨道后是糺之森

在路上|京都,山林雨道后是糺之森

当时,在上贺茂神社面前缺少三样知识,这些知识都是返回后在各色书重温时再学到的。当然第一个就是式年迁宫,还有一个是上贺茂神社殿前那两个沙堆,不知何物,初以为是式年迁宫所需要的建造材料,后才在清水泰博的《意·象·京都》书中得知,那其实是模仿天神降临的神山的形状。最后便是上贺茂神社后的山,其实是一座形似倒盖碗状的神山,传说有神明曾经降临在这里。不过,那时我们因式年迁宫而无缘大殿,匆匆返回了。

在路上|京都,山林雨道后是糺之森

又是临时起意在下鸭神社站下车,下鸭神社一直未在我的计划之中。在下鸭神社站下了车,眼前是一片蜿蜒的居民楼,我们寻找了许久也没有找到入口,四周没有行人,似乎这里是一片寂静的海。朋友催促我去找人问路,四下找,然后放弃。最终找到一个过路的妇人,她指着我们走过三遍都未曾注意到的一个小巷,她极其肯定的告诉我,那里走进去就是下鸭神社。一条小巷突然间豁然开阔,那一眼的绿,我们走进一个开阔的神社。

在路上|京都,山林雨道后是糺之森

或许真是应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古语,真倒是意外必有意外之喜。犀利的暴雨,彩虹的桥,当然那时我并不知“糺之森”,不过就算这一切都是意外之喜。人生总是要有这样的际遇,就在你毫无防备之前。

在路上|京都,山林雨道后是糺之森

踏步其间,一隔间正在举办活动,门口摆放着精致的插花,还有穿着巫女服的巫女,我悄悄地拍了一张背影。彩虹般的小桥坐落在眼镜不足十米的茂密树丛之中,仿佛是返回天宫的道路。那时我可不知就就是有顶天家族狸猫一族的领地,继承伟大父亲笨蛋之血统的下鸭矢三郎,总是能在人类和天狗、狸猫中掀起风浪,以“有趣就是正义”为人生座右铭,却不担心自己像父亲那样被星期五俱乐部煮成火锅。现在有顶天家族已经成为京都特别亲善大使,也真是有趣!

在路上|京都,山林雨道后是糺之森

在桥的另一侧,一条小涧穿流而过,难得看到一树红叶,这在早夏是难得的。顺着小涧而行,看见紫式部的歇碑。那个写下《源氏物语》的女作家,竟在这里相逢,喜悦已经不是全部。

在路上|京都,山林雨道后是糺之森

就这样走着,安静,是一种奇妙的体味,你可以这样静静地,毫无杂念,却又心潮涌动,仿佛置身古时,却人在此时,你想要思忖古时人的情感思绪,如同现时的自己,只能发现时间不顾你的今时今想,静静地流过,留下来的,不被毁灭的,也只有这样的山川河流。

在路上|京都,山林雨道后是糺之森

发现一个不高的台阶,走上去是一个供奉狐狸的神社,从那里望过去,是成片的楼房,清新呼吸之间,未离开现时现地的眼前。

在路上|京都,山林雨道后是糺之森

在路上|京都,山林雨道后是糺之森

毛毛细雨变成犀利的大雨,我们躲在井上社躲雨,雨丝密扎,不见棉润,只见那御手洗川溪水潺潺,在雨中犹显得完全是神灵之所。现在回想,可见下鸭矢三郎坐在那里和哥哥对峙的场景。每一帧画面中,蓝天、神社、鬼神、剑流,就在这一天,嵌入步履之间。

雨中的神社,是静态的,不忍打扰。

在路上|京都,山林雨道后是糺之森

在路上|京都,山林雨道后是糺之森

可能是不愿错过这场雨吧,我们依旧决定穿过下鸭神社那橘红色的像极上海世茂会的中国馆,便看到一条漆黑的参道,或之不愿原路返回,或者是我们想躲雨,看那天盖般的树林,我们就不免好奇,于是走过那鸟居便走进了糺之森,自然那时是不知的。

在路上|京都,山林雨道后是糺之森

偶遇糺之森,漫步在细碎的沙石路上,浓密的树高耸入云遮蔽连天,雨自然没有那般犀利,就连刚刚已经湿透的头发也渐渐干了。安静,仿佛走进了另一个空间,四周无声到你不敢大声喘气,你还可以听见水声和一两声乌鸦的叫声。雨停了,阳光几乎是挤过那些挂着树叶和苔藓,轻柔柔地落在树干一侧,参道两旁便是终年不见日光已经长满苔藓起伏,你就这样走着,当走出那一刻,才恍然回到现世,再回头那里什么也看不清了。

在路上|京都,山林雨道后是糺之森

在路上|京都,山林雨道后是糺之森

上贺茂神社与下鸭神社共称为贺茂神社,之前是联成一体的森林,不过只有开山劈田建筑房屋,也将两个神社一分为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