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勇於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馮工幹啥都追求完美極致。時間長了,總感覺他有點強迫症。

有時候為一個小小不言的事,他能連續幾天不睡覺。非弄出來個樣樣不可。

這麼幹,總會有損耗。比如,身體扛不住了。

給我打電話,這一段狀態實在不好。

老想著睡覺。

也對嘛。

春困秋乏夏打盹,都是生理常態。

可馮工接受不了,想盡一切辦法扭轉,越扭轉越糟糕。

找我,給他破破思路。

本來想來見我,出門捎帶把垃圾扔了。下樓才發現,忘拿電瓶車鑰匙了,提著垃圾回家,又拿了回鑰匙。

騎上電瓶車過來了。

問他電瓶車上帶的啥?

他抓抓頭,笑了。

他把垃圾放電瓶車上,忘記扔了。

自嘲說,老年痴呆了,總是忘事。

馮工才30多,正是幹事創業的好時候,怎麼會老年痴呆?

就是平常事太多,腦子的帶寬不夠用了。

要勇於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下樓才又回想起,家裡的門鎖沒鎖上?有的人甚至要上樓再查看一下才放心。這就是腦子帶寬不夠用的具體表現。

解決這個問題也簡單。關上門,用手拉一拉,確認一下。不要小看這個動作,它是告訴大腦已經完這一步程序。

如果你不拉一拉的話,腦子裡沒有存儲這個動作,很容易犯迷糊。

馮工為啥會犯迷糊?

腦子裡操心的事太多了。

每天晚上加班到午夜,早上爬出被窩就要謀劃今天干什麼。

不幹,可能就斷頓了,老婆和娃都指著他養活呢。

一場疫情,把許多草根創業者打懵了。

許多人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了,只好用焦慮撫慰自己的緊張。

越焦慮越睡不著,導致經常抬手忘事。

要勇於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馮工反省自己,是不是腦子不夠用?

不夠完美了?

高自尊人群都這樣,遇上事了,先內求。從自身檢視問題。

腦帶寬不夠這個事,在我看來不重要。人嘛,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大科學家牛頓曾把手錶當咖啡煮了。難道牛頓的腦帶寬也不夠?

真實的情況是,人的大腦在集中關注一件重要事情的時候,往往會忽略其他不太重要的事情。

這是大腦的自我保護功能,能把優勢資源用到最有效率的地方。

這不是帶寬不夠,是注意力聚焦了。

所有大成就的人,注意力都容易聚焦。那些不能聚焦的事,必須由他人代辦。

為啥領導都要配秘書?不是領導耍闊氣,是注意力聚焦的時候,必須有人在旁邊替他操心次要信息。

這就需要分工協作完成工作。

從這一點上說,所有的職位,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如果大腦不能聚焦,啥事都靠自己操心的話,很有可能只是造就了一批自給自足的農民。

啥都想自己幹,就不容易聚焦。

如果不聚焦,往往收入就會微薄。時間效率太低嘛。

不信你看看,這個世界的大部分價值都是分工協作產生的,靠單打獨鬥,自給自足,攢不了多少財富。

而分工協作,就需要大腦長時間聚焦。

大腦聚焦,可能讓你忘卻時間,沉浸在心流當中。

聚焦是要耗費大量能量的,如果你攝入的糖元不夠,很容易疲倦。

為啥人一到春天就睡不醒?

是因為晚上睡眠質量太差。

要勇於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這幾年,患有睡眠障礙的年輕人數量有了明顯的增加,甚至已經有取代老年人成為失眠主力軍的趨勢。

有數據統計說,年輕失眠者特別是30歲左右的人,近10年來至少翻了5倍。而且,每年失眠人數還在迅速增加。

出現這種情況,除了年輕人工作、生活壓力大之外,更多是因為年輕人的作息不合理以及不恰當的生活方式造成的。

換句簡單話就是,你看手機太多了。

長時間看手機,對手機都不好。何況是眼睛。

都想在互聯網上挖一桶金,結果金沒挖下,卻把生活弄亂套了。這可不值得。

所有事物都是變化的,不可能盡隨人意。不必太追求完美。

必須認識到,不完美也是一種美。

事事求完美,其實是病,得治。

以此,與馮工共勉。

要勇於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