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公司蹭口罩熱點 這家企業為何如此奇葩

三百六十行,行行做口罩,在疫情期間,不少公司打起口罩生意算盤。

3月17日,格力地產(600185.SH)收到上交所問詢函,要求其說明是否利用市場熱點信息(即生產及出口口罩),影響公司股價,以及是否存在信批違規。

很多人不瞭解,格力地產是珠海市屬的地產平臺公司,主要從事房地產業、口岸經濟產業、海洋經濟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近年來,地產開展不順,一直在打“轉型牌”。

就在3月初,陸續有媒體報道,格力地產旗下的“高格”口罩,年產量可達3.6億片,預計全年出口1億片一次性普通醫療口罩。

這可不是個小數目。

按照工信部官方統計,中國的口罩最大日產能為2000萬,年產量為73億,意味著格力地產的口罩產量,佔全國的5%。

真的假的?一家上市公司,重大信息由媒體發佈,而非主動披露,令人對其信披流程產生質疑。就在2019年下半年,格力地產曾因大股東簽署“抽屜協議”一事,收到上交所下發的問詢函。

這一次,格力地產的回覆異常迅速。

他們直接否認了。

酸點一:炒作一時爽

2月10日,格力地產發佈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珠海高格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與珠海市微創科技有限公司、珠海醫凱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珠海豐炎科技有限公司,合資3000萬元成立高格醫療,其中格力地產持股70%。

公告次日股票大漲5.57%。

3月初,又陸續有多家媒體進行跟蹤報道。例如,2月21日,“高格”口罩首條全自動雙機生產線投產;2月29日,第二條生產線投產,兩條生產線將保障月產能達600萬片。在此基礎上,3月口罩生產線將擴充至10條。

格力地產還放出消息,陸續接到來自歐盟國家、北美客戶的求購信息,預計全年出口要達到1億片。

此後,公司的股價一改頹勢,從2月4日的最低點3.74元,一路反彈到3月6日的高點5.07元,漲幅高達35.6%……這可是在全球金融市場巨震的時段。

被上交所抓包之後,格力地產立即表示,相關信息是公司口罩銷售的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傳達的,他並不熟悉信息披露規則,也未告知董秘處和公司的領導。

實際上,截至目前,高格醫療共生產口罩180萬片,還從海外採購200萬片,目前尚未接到出口訂單,且尚未獲得歐盟國家CE認證和北美FDA認證,尚未申請海關進出口業務資質……

不僅如此。一億片口罩的銷售收入最多也就3到5億,還不到一塊地的價格,而且一旦疫情緩解,口罩單價也就幾毛,現在上生產線賠錢都有可能。這對一家地產公司來說,收入和利潤能有多大影響?

其實,這種套路廣大A股股民都很熟悉。這不就是蹭熱度、炒股價來了嗎?

但這一次更嚴重,上交所要求格力地產提供內幕信息知情人名單,稱將啟動內幕交易核查。

酸點二:小開發商“路難行”

近日,泰和科技、雅本化學和秀強股份相繼發佈公告,稱因為涉嫌信披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這是自3月1日修訂後的《證券法》正式實施以來,首批被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

這三家公司之前都收過交易所的問詢函,原因都是蹭熱點,前兩家蹭了新冠肺炎疫情的熱點,秀強股份則蹭了特斯拉,公告後第二天,這三家公司一起“跌停”。

雖然此前已有富士康、比亞迪、中石化等各行業巨頭宣佈跨界口罩生產。同時,上市公司裡還有藍帆醫療、陽普醫療、中順潔柔、華紡股份等10餘家,醫療、紡織公司居多。

但是地產公司宣佈做口罩的,格力地產是第一家。

從近年業績來看,格力地產的主業步履遲緩,存貨去化速度慢,週轉率低,多項財務指標都不容樂觀。

2019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存貨達到 223.99億元,多個產品去化緩慢,其中格力海岸項目開發週期為7到9 年。同時短期債務激增。截至2019年9月30日,一年內到期非流動性負債73.39億元,同比增加35.52%。

票據募集說明書說,公司短期資金缺口大概為119.7億元。

一直以來,儘管格力地產把自己定位為一家集房地產業、口岸經濟產業、海洋經濟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現代金融業於一體的集團化企業,但是房地產仍是其主要營收來源,因為早年囤地毛利率較高,使的地產業務能夠持續為公司輸血。

2018年,格力地產轉向代建業務。2019年上半年,其代建業務實現營收12.88億元,暴增15654.47%,佔總營收的48.52%,與地產開發業務旗鼓相當。

代建行業素以“輕資產+高利潤”著稱,不少公司的淨利率能做到15%以上,然而格力地產代建業務的毛利率目前僅有3.56%。

看來,隨著房地產行業越來越集中,中小房企的發展越來越艱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