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十大奇葩美食名,有些平時也可以見到!

國外十大奇葩美食名,有些平時也可以見到!

國外十大奇葩美食名,有些平時也可以見到!


搞怪的菜名無處不在,相信同學們也曾經看過不少被我們翻譯玩壞的食物與菜名:“夫妻肺片”被譯成Husband and Wife Lungs、“口水雞”變成Saliva Chicken、“骨肉相連”寫成Bone and Flesh Stick Together......


因文化差異而造成的翻譯代溝如今已見怪不怪了,在國外,也有許多因環境、歷史、或文化等因素造就的“奇葩菜名”。這些菜名,猛一看絕對會讓你想成另一種畫面,或是令你誤解其中的內涵。


話不多說,這就跟著東方君一起來見識,這些怪名菜色的面貌吧!


第十二名:Funeral Potatoes

譯名:葬禮土豆


國外十大奇葩美食名,有些平時也可以見到!


額,這是用來形容變質的土豆麼?


並不是,這是以奶酪、酸奶油、濃縮湯與土豆絲做成的熱鍋菜,在美國西部山區和中西部極受歡迎。本來這樣的一道菜,應該是叫Hotpot Potatoes或是 French Fries Bowl之類的名字,不過當地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會員們卻稱它為Funeral Potatoes,因為這是他們一般出席葬禮後,在晚宴上會吃得到的熱門菜餚。


儘管是葬禮晚宴專屬的菜餚,Funeral Potatoes至今也能在普通節日或宴會上出現,只是這名字一時半會兒改不了了。若是按照這個套路為美食命名,估計我們在婚宴上能吃到的喜糖或是鮑參翅肚,都可以改名為什麼Wedding Candy,或是Wedding Shark Fin之類的了。


第十一名:Ladyfingers

譯名:淑女手指


國外十大奇葩美食名,有些平時也可以見到!


雖然秋葵也有Ladyfingers的暱稱,但這裡的“淑女手指”說的卻是一種餅乾。


由意大利語Savoiardi翻譯而來的Ladyfingers其實是一種以雞蛋為主食材的海綿餅乾,味道偏甜,多數用來當甜品或蛋糕等食品的配料。它的外觀看起來就跟淑女的手指一樣纖細光滑,所以才有了這個有趣的名字。別看它表面平平無奇還長得像“某旺”餅乾,Ladyfingers在古代可是皇家專屬的宮廷點心。


15世紀末,意大利的薩沃伊公國(Duchy of Savoy)為了迎接法國國王的來訪,專讓廚房研製了這種特殊的餅乾來款待貴賓,以上等的水果酒作為沾醬。很快這種餅乾就受到了外國貴賓的承認,薩沃伊公國就將Ladyfingers賜封為宮廷至寶,專用來款待外交使者與他國貴客,由此將這食譜文化散播開去。


第十名:Devils On Horseback

譯名:馬背惡魔


國外十大奇葩美食名,有些平時也可以見到!


“馬背惡魔”是一道熱騰騰的開胃小菜,是聖誕節期間的熱門小吃。它以乾果為主,一般是利用一片培根裹著帶核的西梅與杏仁,淋上芒果酸辣醬,再放進烤箱中烘烤,最後可以當作土司餡搭配一塊吃。簡單說就是“培根乾果卷”的甜品吧!但為什麼會取這麼恐怖的名字?


這道菜主要以紅色與黑色作為主要色調,看起來就像紅彤彤的“培根”惡魔騎在黑黝黝的西梅“馬”背上,所以就有了這個天馬行空的名字。有趣的是,“馬背惡魔”還有一道姐妹菜叫做“馬背天使”(Angels On Horseback)。“馬背天使”的主要食材還是培根,不過將黑黝黝的西梅用白皙皙的牡蠣來替代了,變成“培根牡蠣卷”。


國外十大奇葩美食名,有些平時也可以見到!

馬背天使


按照這個套路發展的話,東方君只要拿一片辣條卷著顆酸梅吃,也能算是中國版的“馬背惡魔”了吧?


第九名:Toad In The Hole

譯名:井底之蛙


國外十大奇葩美食名,有些平時也可以見到!


玩過吃雞或槍戰遊戲的同學們應該都聽過"Fire in the hole"這句話。這是一個警示用語,主要想表達一個密閉空間內即將發生爆炸性的事件。那"Toad in the hole"又是什麼梗?


先來看“井底之蛙”這道菜的原貌,它就像我們平常吃的披薩一樣,以烤麵皮原理製作的餐點,主要食材是香腸。18世紀中期,英國與蘇格蘭部分貧困家庭因吃不起肉類,只能以“膨化”的方式來將僅有的一些肉末散佈開來烹調,最初用的材料也不是香腸,所以當時還沒有Toad in the hole這個怪名字。


進入20世紀,英國的家庭條件也逐漸改善,人們都可以用奢侈點的肉類來取代肉末了。當時在諾森伯蘭郡的阿爾茅斯鎮(Alnmouth)有一個被蟾蜍大軍佔領了的高爾夫球場。在某次高爾夫球比賽中,某選手揮打出球后,發現地下的球洞中藏著一隻睡覺被驚醒的蟾蜍。蟾蜍正以憤怒的目光盯著那一臉無奈的選手,正巧該球場的酒店廚師也在場,目睹了這幽默的一刻。


之後這名廚師就提倡用香腸來當主肉類,麵糊裡的香腸烤熟後會露出半截身子,看起來就像蟾蜍從高爾夫球洞中探出頭來凝視一樣,這道菜名——"Toad in the hole"就這麼誕生了。


第八名:Burning Love

譯名:燃燒的愛


國外十大奇葩美食名,有些平時也可以見到!


東方君如果不告訴你這是一道菜名的話,同學們估計會把這當成一首歌名或一部片名吧?“燃燒的愛”是一種丹麥美食,原名"Brændende kærlighed",是一道以培根、蔬菜與或肉豆蔻粉作為配料,高溫燜煮出來的土豆泥。不就是個平平無奇的土豆泥麼?憑什麼叫燃燒的愛啊!


這依然是培根惹得禍,被燙熟的培根紅彤彤的就似火焰熔岩,流過軟綿白皙的土豆泥表面,就像純潔的心中燃起一股火熱的愛意一樣,能用熱情將世間萬物都融化。不可不說,別於一般的土豆泥,Burning Love的味道可以輕易融化任何一個土豆迷的心,所以它才能從19世紀稱霸至今。


第七名:Puppy Chow

譯名:小狗糧


國外十大奇葩美食名,有些平時也可以見到!


這不是情侶們秀恩愛撒的狗糧,也不是你喂家中旺財吃的狗糧,這是我們人類喜愛吃的“狗糧”零食。


Puppy Chow源自美國,是一種小吃類零食,除了“小狗糧”這個稱呼,它還有根據材料成分變化的其他名字如monkey munch猴子點心、reindeer chow馴鹿點心等等。大多數的Puppy Chow材料成分都會包含穀物、融化的巧克力、花生醬(或其他堅果醬)和糖粉。


Puppy Chow的外觀設計得與普通狗糧大同小異,甚至比他們更真實更有趣,要是與真狗糧擺一起還真會發生傻傻分不清的狀況。美國人偏愛在特殊節日與大型活動期間,製作類零食款待賓客,不管男女老幼都對它愛不釋口。目前全球最大的Puppy Chow生產商是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也是知名冰淇淋——哈根達斯的製造商。


第六名:Coddled Eggs

嬌生慣養的雞蛋


國外十大奇葩美食名,有些平時也可以見到!


蛋類食品可以說是我們日常裡最熟悉的菜餚了,什麼水蒸蛋、番茄炒蛋、茶葉蛋、蛋花羹等各種花樣的都嘗過了,就是沒吃過“嬌生慣養的雞蛋”,這Coddled Eggs究竟是什麼來頭?


煮蛋的至高境界,就是能將蛋清燙煮得蛋清剛好“凝固不散”,而蛋黃同時也呈骨碌圓滑,吹彈可破的那種形態。這蛋蛋整體看起來,就像一個具體高度彈性的小海綿,可以想象得到吧!這對煮蛋時溫度與時間的拿捏,必須恰到好處,多一份少一秒,它都會變成其他蛋類。


現在該明白了吧,這麼“傲嬌”,也許要用心去“寵”的蛋,為什麼要叫做Coddled Eggs了。在中文裡我們稱這種蛋為“溏心蛋”(Half-Boiled Eggs)。一般煮雞蛋是將雞蛋直接丟進沸水中滾煮的,而不像Coddled Eggs這樣,會先用一個模具裝著來定型與保護,再放進沸水中慢慢“暖”熟,簡直是十足的嬌生慣養蛋!


第五名:Bubble and Squeak

譯名:泡泡與吱吱聲


國外十大奇葩美食名,有些平時也可以見到!


發揮你的極致想象力,你覺得這是什麼菜?難道是魚與鴿子肉的組合?並不是,這不過是平平無奇的土豆配捲心菜組合!


泡泡和吱吱聲是一種傳統的英國早餐,由煮熟的土豆和捲心菜做成。在現代,這道菜是用燒烤晚餐剩下的煎炸蔬菜做成的。主要成分還是土豆和捲心菜,但已經混入了更多的配料,如胡蘿蔔、豌豆、球芽甘藍等,這些蔬菜都有一個共同點:必須是隔夜吃剩的。


做這道菜的時候,需要將切碎的蔬菜與土豆泥或是烤土豆一起放在平底鍋裡進行油炸,直到它們相互混合煮熟。在烹煮過程中,捲心菜會發出氣泡和吱吱的聲音,所以廚師們就給了它Bubble and Squeak這個名字。這是英國18世紀末,最出名的早餐,也是處理廚餘的一種方法。

Bubble and Squeak這道菜名的定義,至今在Dictionary of the Vulgar Tongue辭典中也有記載:


Bubble and Squeak, beef and cabbage fried together. It is so called from its bubbling up and squeaking whilst over the fire.

泡沫和吱吱聲,當牛肉與捲心菜炒在一塊時,它會在鍋中冒泡,發出吱吱的噼啪響聲,因此得名。

第四名:Priest Stranglers

譯名:牧師絞殺手


國外十大奇葩美食名,有些平時也可以見到!


誰也料不到這匪夷所思的菜名,居然只是普通的一種“意大利麵”。這種意大利麵偏粗厚,表面黯淡,長短不一,有點像我們吃的“粉面”,但比正常粉面還要短些。意大利人給它取名為Strozzapreti,翻譯成英語後就是Priest Stranglers(牧師絞殺手)或是Priest Choker(牧師窒息者)。


究竟這意大利麵跟牧師們有什麼深仇大恨呢?關於怪名的起源,歷史給出兩個說法,皆與牧師有關。


這個傳說反映了古羅馬涅和托斯卡納人民瀰漫的反教權主義,當時的“阿茲朵拉”們(Azdora,古語,即家庭主婦們)曾被當地的神職人員壓迫與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於是他們設計了一種長相奇特的意大利麵,送給牧師們當供品。這種意大利麵表面看似平凡,但設計上卻別有心機,且美味異常,牧師們吃得津津有味時,一不小心食道就會被這種意大利麵相互糾纏堵塞,活活噎死。


另一個說法就是在週日舉行彌撒儀式之後,牧師們會慣例“抽取”隨機有緣的家庭,前往拜訪並與他們一塊共進晚餐,可以想象成我們中國和尚們“化緣”的情況,只是牧師們比他們條件更好。只要那家人的款待周到,牧師們就會在下一次彌撒後,重新考慮再到那個家庭去“化緣”。反覆化緣也是一種麻煩,但村民們又無法抗拒牧師們的這股“熱情”,只能在晚宴上刻意給牧師供應這種特殊的意大利麵,希望可以靠那個“噎死人”的恐怖傳說恐嚇他們,讓牧師們知難而退。


傳說是否真實,無可考究,但同學們如果有緣吃到這個“牧師絞殺手”時,記得要認真咀嚼哦!


第三名:Rocky Mountain Oysters

譯名:落基山牡蠣


國外十大奇葩美食名,有些平時也可以見到!


香炸雞塊?No!這不過是牛牛們的……額……睪丸,炸睪丸……是不是瞬間產生了莫名淡淡的憂傷了?


美洲西部的落基山脈,是個很神秘的地方。早前那裡住了一群缺乏文化,但卻非常幽默的山民們,這個“落基山牡蠣”,便是他們的傑作之一。落基山的牧場每年春季都要為牛牛們進行閹割、除角與烙印的程序,這樣一來人與牛之間就不會互相傷害,牛與牛之間也不會過量繁殖。而在每一次大型的“閹割儀式”結束後,山人們都能收集到約100個左右數量的牛睪丸。


國外十大奇葩美食名,有些平時也可以見到!


自給自足的生活,讓落基山人有不浪費食物的偉大精神,他們覺得就這樣把這數百個睪丸給扔了非常可惜,於是就決定拿來烹調下飯!這烹調睪丸的方式也不省心,需要用特製的醬料醃過後再去油炸,最後夾在鬆軟的麵包裡一塊享用。至於味道方面,恕東方君無可描述啦!但這些炸睪丸對落基山人來說,就跟海鮮牡蠣一樣珍貴,所以就取名為Rocky Mountain Oysters。


至今這道“落基山牡蠣”再也不是非主流美食了,在蒙大拿州,就有專門慶祝這道菜的“睪丸嘉年華會”節慶-Testy Festy。


(Testy=Testicle,即睪丸;Festy=Festival,即節慶/嘉年華)。在Testy Festy中,平均每日會消耗5萬磅睪丸,這得太監多少頭牛哇!


第二名:Welsh Rabbit

譯名:威爾士兔肉


國外十大奇葩美食名,有些平時也可以見到!


Welsh Rabbit不是兔子肉,準確地說它完全不是一道葷菜,它只是一個用融化乾酪製成的烤麵包片。那為什麼還叫Rabbit?


最早發明Welsh Rabbit這個詞的時候是在1725年,當時的英國威爾士有著強烈的社會分層制度,兔肉在當代是一個非常奢侈的葷類食品,但有兔子出沒的土地都被貴族們統治壟斷了,導致貧困的農民們沒辦法弄到兔肉,望梅止渴,他們只能將自己產量最豐盛的“芝士”,當作“兔肉”來享用。某些貴族看到了,就用Rabbit來嘲諷農民們當作高級食品享用的乾酪麵包,於是Welsh Rabbit(假兔肉)由此而來。


Welsh Rabbit還有另一層內涵與寫法:Welsh Rarebit。


Rabbit 與 Rarebit諧音,但在字典上卻搜不到這個詞的出處與內涵,因為這是個錯誤的拼寫詞。於是學者們推測,這是貧困威爾士人自己篡改,反嘲諷貴族們的一個單詞,因為Rare有“稀有”之意,寫出Rarebit的話,就是“稀有兔肉”的意思,比貴族們吃的普通兔肉還高了一等。


不管是叫Welsh Rabbit還是Welsh Rarebit,這至今都是一款非常精緻的純素西式點心。


第一名 French Fries

譯名:法國炸薯條


國外十大奇葩美食名,有些平時也可以見到!


這個有什麼問題麼?有!薯條並不是法國人發明的!


炸薯條這零食最早出現在17世紀末歐洲的比利時,有一群居住在默茲山谷( Meuse Valley )居民們特別愛吃炸魚,他們的魚多數都是從河裡捕捉上來的。一旦冬季來臨,河水都凍結了,村民們短期內無法捕魚來吃,於是他們必須找個類似的替代品來解饞。


最終村民們選擇了最好生產的根莖植物——馬鈴薯。他們將這些馬鈴薯削成片狀,把它當成魚片一樣放下油鍋去炸,由此解饞,最初的薯條形態就這麼誕生了,但與其說是薯條,它更像是薯片。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駐紮在比利時的美國士兵首次接觸到炸薯條。由於比利時軍隊的官方語言是法語,那些美國人就給薯條取了French Fries這個綽號,這個綽號一經叫出就改不了了,幾個世紀後人們還都認為炸薯條是法國人發明的,其實應該糾正為“說法語的歐洲人發明的”,這樣才算正確。


美國人沒比利時人那麼喜愛吃魚,後期他們便就將 French Fries從魚片的形狀,改良成我們今日吃的薯條狀,所以你若覺得炸薯條是美國人發明的也沒錯,反正這一切無論如何都與“法國”沾不上邊。


美食文化當真是博大精深,不知道同學們又吃過哪些名字聽起來怪怪的食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