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掏“份子錢”,就把TA拉黑吧

這個小長假朋友圈裡真的熱鬧極了:第一天不用說,大家整齊劃一;第二天開始,50%的曬旅遊,20%的人回家團聚,30%的在結婚或者參加婚禮。

工作後的年輕人有一項很重要的大頭支出,就是“份子錢”。在我們這樣一個禮尚往來的人情社會,誰也逃不開。

◆ ◆ ◆ ◆ ◆

先講一個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故事吧。

記得是大學畢業兩三年的時候,一個畢業後只聯繫過我一次的同學在微信上跟我說,她要結婚了。剛開始,我並沒在意,只是順手回覆了一句“新婚快樂”,微信恢復了安靜。

幾個小時後,她給我發了一個定位,是石家莊周邊的一個區縣,遠吧倒是不遠,不過我內心一萬個抗拒,真的不想去。

不想掏“份子錢”,就把TA拉黑吧

確切地說,我們是同鄉,大學一起在外省讀書;也是大一年級同學,第二年她轉專業去了其他學院,之後聯繫漸漸就少了,成了點贊之交,有時可能連贊也不點那種。

畢業之後,她去了深圳,我回到家鄉。唯一一次聯繫是她想要出國,讓我幫忙去出入境管理局打聽護照辦理的相關事宜(之前必須在戶籍地辦理)。

幫她問過之後,再聯繫就是她要結婚了。“有事,不想去了”我把內心真實的想法回覆給她,之後竟然收到一句質問:“同學結婚你不應該送上祝福嗎?”

當時我年輕,竟然還來來回回跟她在微信上聊好久,中心思想大概就是勸她,如果不常聯繫的人,結婚就別告訴人家了,跟搶劫、圈錢一個意思。最後,我把她拉黑了。

如果是現在,我肯定不會廢那麼多話,直接拉黑。

◆ ◆ ◆ ◆ ◆

再講另外一個事情,也是真的。

兩年前的國慶節,我在很遠的地方辦了婚禮。眾所周知,每年這會的車票都特別難搶,可她為了來參加我的婚禮,從黃牛手裡買了一張站票,拎著小馬紮坐了7個小時車。

當我在車站接到她,內心感動得一塌糊塗,一時間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不想掏“份子錢”,就把TA拉黑吧

之前我就和老公說過,辦婚禮是家長之間人際關係的往來,不要收我朋友的紅包,可她還是悄悄把禮金留下了。

雖然說金錢並不能代表情誼,可遇到這種事情時,有正常感情的人都會有所觸動吧!

幾年後她結婚時,除了禮金單上和其他同學一樣的數字,我又私下轉過去一部分。

◆ ◆ ◆ ◆ ◆

至此,我的觀點已經很明確了。“份子錢”作為維護人際關係的手段時,確實會讓人身心疲憊——給吧,不情願;不給吧,面子上過不去。

所以,要給就心甘情願地給,而且別指望著收回來;感覺沒必要的,就痛痛快快拒絕,不必為了面子,而用幾百塊甚至上千塊來“買”這份情誼。

情誼這種東西,可以是一起吃過苦磨練出來的,可以是心理上的共鳴志同道合促進的,甚至是血緣關係千絲萬縷斬不斷的。唯獨“買”來的情誼最不牢靠。

不想掏“份子錢”,就把TA拉黑吧

◆ ◆ ◆ ◆ ◆

工資沒有明顯增長的趨勢,可隨著通貨膨脹,“紅色罰單”的“標準價”與日俱增。我的父母都是“60後”,印象中上個世紀90年代,我們普通的十八縣城,他們的禮金標準是2~50元。那個年代,一般關係就是十塊二十塊的,50塊的禮已經是兩肋插刀的交情了。

等到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到了適婚年齡,在石家莊這個“二線城市”,起步價已經到了200,關係稍微好點的1000~2000不等。假如幾個好朋友同時在這個小長假結婚,你這個月的工資就別想要了。

不想掏“份子錢”,就把TA拉黑吧

有網友做過這樣一個有趣計算:

撕蔥個人總資產60億,隨禮30萬,隨禮的資產佔比為:2萬分之1。

按照王思聰“隨禮/資產”百分比計算,普通人隨禮參考表如下:

個人3萬資產,隨禮1.5元。超過1.5元則比撕蔥大方。

個人30萬資產,隨禮15元。超過15元則比撕蔥大方。

個人300萬資產,隨禮150元。超過150元則比撕蔥大方。

個人1000萬資產,隨禮500元。超過500元則比撕蔥大方。

這麼看來,我們大多數人都比撕蔥大方啊。

節前,我們都在搶著加班掙3倍工資的時候,有個同事被通知要去外地參加兩場婚禮。

“現在物價這麼高,裡裡外外差出不少呢,可是沒有辦法。”看著他一臉不情願卻又無奈,我在暗自竊喜:這個假期,沒人通知我參加婚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