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掏“份子钱”,就把TA拉黑吧

这个小长假朋友圈里真的热闹极了:第一天不用说,大家整齐划一;第二天开始,50%的晒旅游,20%的人回家团聚,30%的在结婚或者参加婚礼。

工作后的年轻人有一项很重要的大头支出,就是“份子钱”。在我们这样一个礼尚往来的人情社会,谁也逃不开。

◆ ◆ ◆ ◆ ◆

先讲一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故事吧。

记得是大学毕业两三年的时候,一个毕业后只联系过我一次的同学在微信上跟我说,她要结婚了。刚开始,我并没在意,只是顺手回复了一句“新婚快乐”,微信恢复了安静。

几个小时后,她给我发了一个定位,是石家庄周边的一个区县,远吧倒是不远,不过我内心一万个抗拒,真的不想去。

不想掏“份子钱”,就把TA拉黑吧

确切地说,我们是同乡,大学一起在外省读书;也是大一年级同学,第二年她转专业去了其他学院,之后联系渐渐就少了,成了点赞之交,有时可能连赞也不点那种。

毕业之后,她去了深圳,我回到家乡。唯一一次联系是她想要出国,让我帮忙去出入境管理局打听护照办理的相关事宜(之前必须在户籍地办理)。

帮她问过之后,再联系就是她要结婚了。“有事,不想去了”我把内心真实的想法回复给她,之后竟然收到一句质问:“同学结婚你不应该送上祝福吗?”

当时我年轻,竟然还来来回回跟她在微信上聊好久,中心思想大概就是劝她,如果不常联系的人,结婚就别告诉人家了,跟抢劫、圈钱一个意思。最后,我把她拉黑了。

如果是现在,我肯定不会废那么多话,直接拉黑。

◆ ◆ ◆ ◆ ◆

再讲另外一个事情,也是真的。

两年前的国庆节,我在很远的地方办了婚礼。众所周知,每年这会的车票都特别难抢,可她为了来参加我的婚礼,从黄牛手里买了一张站票,拎着小马扎坐了7个小时车。

当我在车站接到她,内心感动得一塌糊涂,一时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不想掏“份子钱”,就把TA拉黑吧

之前我就和老公说过,办婚礼是家长之间人际关系的往来,不要收我朋友的红包,可她还是悄悄把礼金留下了。

虽然说金钱并不能代表情谊,可遇到这种事情时,有正常感情的人都会有所触动吧!

几年后她结婚时,除了礼金单上和其他同学一样的数字,我又私下转过去一部分。

◆ ◆ ◆ ◆ ◆

至此,我的观点已经很明确了。“份子钱”作为维护人际关系的手段时,确实会让人身心疲惫——给吧,不情愿;不给吧,面子上过不去。

所以,要给就心甘情愿地给,而且别指望着收回来;感觉没必要的,就痛痛快快拒绝,不必为了面子,而用几百块甚至上千块来“买”这份情谊。

情谊这种东西,可以是一起吃过苦磨练出来的,可以是心理上的共鸣志同道合促进的,甚至是血缘关系千丝万缕斩不断的。唯独“买”来的情谊最不牢靠。

不想掏“份子钱”,就把TA拉黑吧

◆ ◆ ◆ ◆ ◆

工资没有明显增长的趋势,可随着通货膨胀,“红色罚单”的“标准价”与日俱增。我的父母都是“60后”,印象中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普通的十八县城,他们的礼金标准是2~50元。那个年代,一般关系就是十块二十块的,50块的礼已经是两肋插刀的交情了。

等到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到了适婚年龄,在石家庄这个“二线城市”,起步价已经到了200,关系稍微好点的1000~2000不等。假如几个好朋友同时在这个小长假结婚,你这个月的工资就别想要了。

不想掏“份子钱”,就把TA拉黑吧

有网友做过这样一个有趣计算:

撕葱个人总资产60亿,随礼30万,随礼的资产占比为:2万分之1。

按照王思聪“随礼/资产”百分比计算,普通人随礼参考表如下:

个人3万资产,随礼1.5元。超过1.5元则比撕葱大方。

个人30万资产,随礼15元。超过15元则比撕葱大方。

个人300万资产,随礼150元。超过150元则比撕葱大方。

个人1000万资产,随礼500元。超过500元则比撕葱大方。

这么看来,我们大多数人都比撕葱大方啊。

节前,我们都在抢着加班挣3倍工资的时候,有个同事被通知要去外地参加两场婚礼。

“现在物价这么高,里里外外差出不少呢,可是没有办法。”看着他一脸不情愿却又无奈,我在暗自窃喜:这个假期,没人通知我参加婚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