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博士说:肩痛的真正原因,大多数人都搞错了!

大家好!我是 Dr李,中医博士后,骨伤专家。

先说一个门诊的故事。

王先生是我同学的父亲,年近七旬。半年多以前开始出现左肩膀的疼痛。

一开始以为是“肩周炎”,常年劳累造成的,都说练练就好了,就没有当回事,仅仅是贴了些膏药,加上每天的“爬墙”练习。

但是肩膀的疼痛的症状不但没有缓解,而且疼痛逐渐加重,晚上疼的尤其厉害,甚至影响到了睡眠,严重困扰正常生活。

不得已做了封闭、针灸和推拿,但是效果不明显。

于是同学找到了我这里。我给这位王先生做了详细的检查,拍了肩部核磁,诊断是肩袖损伤。

中医博士说:肩痛的真正原因,大多数人都搞错了!

1、什么是肩袖损伤?

先说肩袖是什么?

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这四块肌肉组成。

因为它们像衣服袖子一样,把肩膀牢牢包裹住,所以也叫肩袖。

肩袖的功能,就是精确控制肩膀的运动。

所以说肩膀功能的好坏,和肩袖的状态息息相关。

再说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是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这四块肌肉的肌腱因缺血退变或者反复疲劳,导致局部发生无菌性炎症。临床主要以单侧肩袖损伤患者多见。

打一个比方,就像一根绳子。长年的反复牵拉,绳子逐渐磨损、撕裂,甚至断裂。

肩袖损伤也是一样的道理。

中老年人是肩袖损伤的高发人群,发病率远远超过”肩周炎”。

所以说,一旦出现肩膀疼痛,千万不要自我诊断“肩周炎”!更不要自我治疗,小心越练越痛!

因为肩袖损伤和“肩周炎”的治疗相反,可以说是南辕北辙。一定要尽快到疼痛科就诊。

中医博士说:肩痛的真正原因,大多数人都搞错了!

2、肩袖损伤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肩袖损伤的两个标志特征。

一是疼痛,主要是肩膀前外侧的疼痛。

胳膊开始外展时不痛,但是抬到60度左右时疼痛加重,继续上举,超过120度时反而不痛。简单说,就是存在一个“疼痛弧”。

中医博士说:肩痛的真正原因,大多数人都搞错了!

疼痛弧试验

二是疼痛的同时还有无力感。

胳膊向外展的时候,除了疼痛,还伴有明显的无力。

3、肩袖损伤的原因是什么?

研究表明,反复的肩峰下撞击、缺血退变、异常的生物力学因素是主要的导致肩袖损伤的主要因素。

其中,反复的肩峰下撞击损伤肩袖,引发肩痛,是肩关节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中医的看法,肩袖损伤属于“筋伤”的范畴。

筋伤的原因可以从外因、内因两方面来论述。

外因首先是六淫邪气,《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痪”。说明六淫邪气中湿邪多是导致筋伤痪痹的病因。

《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外感风寒湿邪气,经络阻滞,气血不通,发为痹症。

内因主要是气虚不固,抵御外邪能力差,导致风寒湿三邪侵袭留置于肩部经筋骨节之中。

所以临床常见症状为患肩疼痛,遇冷加重,伴有夜间明显加重为特点。其次是外力损伤,如跌仆、撞击,反复重复某一动作等,导致局部气血瘀滞、筋脉受伤,从而发病。

对中老年人来说,肩袖肌腱的缺血老化是最主要的原因。

中医博士说:肩痛的真正原因,大多数人都搞错了!

4、核磁共振能够明确诊断肩袖损伤

核磁共振和超声检查,能够清晰的看到肩袖的损伤情况,做出明确诊断。

而“肩周炎”的患者,肩袖的结构应该是正常的。

5、中医如何治疗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分为肌腱炎(占绝大多数)和肩袖撕裂两种情况。

保守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中医方法里面,铍针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最为突出!

铍针首见于《灵枢》,是针灸的一种,是针尖扁平。

铍针准确松解病灶处的“筋结”,也就是气血循行的阻滞点,解除病变组织的痉挛和粘连,疏通局部的气血,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

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

同时,铍针治疗,纠正肩关节的结构紊乱,消除局部的无菌性炎症,治疗疼痛,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

简而言之,铍针治疗,松解“筋结”,解除粘连,通畅气血,消除疼痛!

好不好,看疗效!

临床上,绝大多数的肩袖损伤患者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总结一下:

1、肩袖损伤是肩膀疼痛的最常见原因。

2、肩痛不要随意诊断“肩周炎”,小心越练越痛!

3、铍针是治疗肩袖损伤,能够快速松解“筋结”,通畅气血,消除疼痛,效如桴鼓。

中医博士说:肩痛的真正原因,大多数人都搞错了!

我是中医博士后李树明,坚持做有用、有趣、接地气的中医科普。

欢迎您的转发、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