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危廢處置中心!揭開危廢處置的神祕面紗

新冠肺炎疫情,引起了公眾對於醫療廢物處理的關注。其實,除了醫療廢物,工業、農業、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危險廢物真不少,這些危險廢物都去哪了?

在徐州,它們有一個集中的去處——徐州市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以下簡稱“處置中心”)。4月22日,值第51個世界地球日之際,處置中心首次向公眾開放。徐報融媒記者與60多位企業安全負責人一起,探秘處置中心,揭開危險廢物處置的神秘面紗。

實探 | 徐州危廢處置中心!揭開危廢處置的神秘面紗

■管理

每個危險廢物都有“身份證”

佔地79.7畝的處置中心掩映在一片綠色中,周圍鳥鳴陣陣,很難讓人將其與“危廢物”聯繫在一起。走進廠區,看不到“危廢物”蹤跡,也聞不到一絲異味。

“危險廢物都在哪兒了?”大家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危險廢物轉運到廠區後,先要進入危廢暫存庫。”處置中心副總經理林志祥成了大家的嚮導。

在暫存庫裡,大家看到,不同的倉庫堆放著不同廢物,其中有幾間倉庫的大門緊閉著,門上有明顯的警示標誌。林志祥告訴大家,這裡都是高危險性廢物,採取“雙人雙鎖”的管理方法,每個危廢都有自己的“身份證”。

“這間存放室不僅是密封的,而且帶有冷凍功能,這樣可以防止醫廢在高溫下滋生病菌。”林志祥說,醫療廢物是特殊的危險廢物,在《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名列第1、第2大類,特別感染性醫療廢物“從搖籃到墳墓”不能超過48小時,基本上要做到日產日清。

“危廢處理程序複雜,由於危險廢物的種類不同,比如有些廢物毒性、腐蝕性成分和熱值不同,所以處理方法也會不同。”步入寬敞明亮的化驗室,林志祥告訴大家,通常危險廢物送達之後,先由化驗室對廢物進行化驗分析,然後制訂相應的焚燒配伍方案。

“目前,醫療廢物最有效的處置方法有高溫蒸煮和焚燒兩種方式。在這次疫情中,我們全部採用高溫焚燒處置。”林志祥舉例說。

■焚燒

1200℃高溫分解有害成分

作為徐州市唯一一傢俱備醫療廢物處置資格的專業公司,處置中心承擔著全市醫療機構產生的醫療廢物收運和安全處置任務。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市500多處醫療廢物集中點的收集、運輸和處置,都由這裡完成。

在林志祥的帶領下,大家又來到醫療廢物處理流水線。現場,一臺焚燒爐正在工作,工作人員則全副武裝,穿著特製的工作服,戴著口罩、手套。

一袋袋打包好的醫療廢物被放至鬥提機,送入迴轉窯進行焚燒。“焚燒溫度達850℃,經過60分鐘左右的高溫焚燒,物料被徹底焚燒成高溫煙氣和灰渣。”林志祥向大家介紹。

隨後,再進入二燃室再次焚燒。二燃室溫度則高達1200℃,經過這一程序,可以使煙氣中的二口惡英和其它99.99%以上的有害成分被分解掉,對於針頭等金屬性不能燃燒的無機物,則直接通過出渣機收集,送固化填埋處置。焚燒最大程度縮減了醫療廢物的體積,完全滅絕了有害細菌和病毒的汙染物,破壞了有毒的有機化合物。

高熱煙氣進入餘熱鍋爐進行後熱量回收,回收的熱能可用於平時高溫蒸煮工藝需要和其他生產利用。緊接著,設有霧狀噴頭的急冷塔會在一秒鐘內將煙氣急速冷卻,以避免廢物中的二口惡英再次合成。完成冷卻後,再通過布袋攔截煙塵,使吸附在石灰和活性炭粉末上的酸性氣體及重金屬與煙氣分離。最後對飛灰和煙塵進行固化處理後,再送到填埋場進行安全填埋。

■監管

危廢全閉環智能化監管

處置中心只是徐州市危險廢物閉環上的其中一環。徐州市每年產生的危險廢物涉及毒性、腐蝕性、易燃等,其汙染具有潛在性和滯後性,簡單貯存或直接排放都會對環境造成難以評估的危害,處置和管理難度很大。為此,徐州將危險廢物監管納入日常環境監管執法體系。

“在嚴格淘汰落後產能,依法關閉規模小、汙染重、危險廢物治理難度大的企業的同時,我們嚴厲打擊非法轉移、傾倒、填埋危險廢物,以及無經營許可證從事危險廢物收集、貯存、利用、處置等環境違法行為;涉嫌環境汙染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企業法人責任。”徐州市生態環境局經濟開發區分局副局長王冬平表示,此次徐州市危廢處置中心向公眾開放,就是讓企業的危險廢物處置人員都清楚法律規定,提高責任意識。

作為全國“11+5”“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我市正在積極推進危廢管理智慧應用平臺建設,努力打造危廢全閉環智能化監管模式。通過採集危險廢物產生、轉移、處置利用的過程信息及視頻監控,實現危險廢物“產、貯、處”全過程可追溯、可視化智能監管。近期,全市近百家重點產廢和經營單位將全部納入平臺管理,將有效降低危廢環境風險和安全隱患,減少涉危廢環境違法行為發生。

來源:徐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