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家家居營收首超百億,擴張開店仍是重點

記者 | 孫梅欣

4月22日晚間,顧家家居(603816.SH)交出了2019年度的成績單。年報顯示,顧家家居2019年營收達到110.93億元,首次進入百億規模,同比上升20.95%。

這一營收規模,也進一步逼近國內軟體家居龍頭企業敏華控股。敏華控股2019財年的營收為113億元,去年11月公佈的2020上半財年營收水平為55.93億港元,兩家龍頭企業的規模身位競爭日益白熱化。

顧家在年報中稱,2019年銷售收入的增長,是拉動營收上升的主要原因。從2016年42億元的營收,到2019年營收超過100億元,顧家家居近年來加速併購,激進擴張的效果頗為明顯。

除了營收之外,顧家家居去年歸屬上市股東淨利潤11.6億元,同比上升17.37%;基本每股收益1.98元,同比上升17.86%,盈利水平持續上升。

顧家也提高了分紅比例,分紅總金額約為6.96億元,佔股東淨利潤比例高達59.91%,這其中的絕大部分分紅,將由顧家家居控股股東顧氏家族獲得。

截至2019年底,顧家家居的前兩大股東分別為顧家集團和“TB Home Limited”,持股比例為49.28%和26.33%。其中顧家家居董事長、47歲的顧江生持有顧家集團61.6%股權;顧玉華和王火仙分別持有TB Home的60%和40%股權,二人系夫妻關係,顧江生為二人之子。

從營收的結構分類來看,傢俱製造中的沙發品類,仍是顧家的收入來源,去年營收58.3億元,同比上升13.35%,佔總營收一半以上,但和2018年提供近6成的營收貢獻率而言,倚重正在下滑。

另一方面,床類產品和定製傢俱則成為增量最多的業務,營收同比增幅分別為72.51%和61.72%。其中床類產品和集成產品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均超過17%,是僅次於主打產品沙發的營收來源。

近年來顧家家居一直試圖彌補在在床類業務上的短板,2018年11月收購了國內床墊出口企業璽堡51%的股權,之後還曾嘗試收購另一家床墊龍頭喜臨門的股份。儘管最終這場收購中止,但仍然可以看出顧家試圖拉動床類業務的決心。

在市場佔有率上,顧家家居的門店擴張仍在繼續。儘管到2018年末,全球門店數量已經超過6000家,不過去年開店數量仍在持續增加,到去年年末,全球門店達到6486家,比2018年末增加了6.74%。

從開店類型來看,經銷店是新增主力,雖然關閉了732家門店,但新開數量過達到1173家,淨增441家。其他品牌門店也淨增了126家,在家居企業中開店速度頗為迅猛。

與之形成對比的,則是直營店數量的下滑,從2018年末的207家,到2019年末的84家,關閉了大多數直營門店。

儘管從利潤率來看,直營店的減少有助於利潤的提升,降低成本,然而大比例的經銷商渠道,使得企業對於經銷商的依賴性變得更重。

除了業務類型上的拓展和門店的擴張,顧家家居在投資業務上也頗為積極。繼2018年公司自籌不超過15.1億元投資位於湖北黃岡的年產60萬標準套軟體及400萬方定製家居的產品項目之後,去年顧家董事會又通過自籌10億元,投資建設顧家定製智能家居項目的議案。

到去年年末,黃岡項目總體工程進度達到34.88%,智能家居項目基地工程進度則為2.9%。

另一方面值得關注的是,顧家家居在海外的業務。區別於國內大部分家居企業,顧家家居年報顯示,去年營收中境外收入超過46億元,佔總營收的43%,同比上升31.66%,增幅超過境內收入的增長。

自2018年開始,顧家家居就加大了“出海”力度,先後完成了對意大利家居品牌Natuzzi、德國品牌Rolf Benz、澳大利亞傢俱品牌Nick Scali的收購。雖然去年將Nick Scali的股份出售,但顧家並沒有放慢“出海”步伐。

去年12月,顧家家居公告,自籌4.49億元用於在越南同帥工業區投資建設年產45萬標準套軟體傢俱的越南基地,成為顧家家居第一個海外基地。

按照計劃,該項目會在2020年一季度在越南開工建設,一期預計在2020年四季度竣工投產,項目整體計劃在2024年底前達綱。

不難看出,不論在境內還是境外,顧家家居的擴張意圖都頗為明顯。然而由於新冠疫情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境外貿易的不確定性也隨之增加。

顧家家居公佈的今年一季度報顯示,今年前三個月營業收入為22.87億元,同比下滑6.99%;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金額為-4.01億元,同比下滑261.47%,交易量明顯萎縮。

顧家在年報中也提到,線下零售渠道及國外市場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如果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對家居行業的消費抑制時間也將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