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企業家自律“祕訣”背後的六個新內涵


陳春花:企業家自律“秘訣”背後的六個新內涵

導讀:未來企業家能否抓住這個時代機遇,帶領企業取得持續成功,關鍵在於企業家能否自律。企業家自律有六個新內涵:持續自我反思、持續奮鬥的信念、成就創新的自我認知、君子謀財取之有道、長期主義的行動以及願景使命的格局。


毋庸置疑,在過去的40多年,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成功,已經得到世界範圍內的廣泛認可。


有一次,一個全球排名前列的外國企業領導人問我,為什麼我們企業花了120年才走到第一的位置,而中國企業只花了30年就成為世界第一?


我的回答是,其實我們也用了100年。在企業家的帶領下,所有員工的工作時間基本都要超過18個小時,甚至可以達到20個小時,所以才能在30年的時間裡,獲得了其他企業100多年的成效。


這就是中國企業家群體極為特殊的地方,他們艱苦奮鬥、勇於拼搏、嚴格自律,進而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成為改革開放40多年舉世矚目成就的重要推動力量。企業家在未來能否帶領企業取得持續成功,關鍵在於其能否持續自律。


01 企業家自律是成本最低的管理,也是戰略邏輯的呈現


但凡能持久成功的企業家,除了勤奮、堅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共同點,就是嚴格自律。任何一個企業家的行為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員工的行為,以及整個企業的文化或價值觀。


《追求卓越》一書的作者之一羅伯特·沃特曼就曾指出:


人類似乎有兩種學習途徑,第一,通過分析我們的缺點並努力改正;第二,通過觀察佼佼者並試著模仿他們。


很多管理者有一個錯誤的認識,那就是領導者要求員工“照我說的去做”,而事實上員工是照領導者“做的去做”,而不是領導者“說的去做”。這就是企業家在行動上呈現的內部“標杆的示範作用”。如果領導者瞭解到這一點,在日常管理中身體力行,行為示範,所帶來的管理效果將事半功倍,其實企業家自律,才是成本最低的管理。


一家企業能否獲得更加廣泛的合作,尋求到更多的資源整合,建立長期戰略伙伴關係,不僅僅取決於企業自己的實力,以及市場環境及行業發展的階段,更取決於企業家能否約束自己,建立共生髮展的價值共創的可能性。“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在缺乏自律的情況下,能夠維持成功的狀態。


拉姆·查蘭在《求勝於未知》一書中寫道:


我們這個時代的不確定性遠遠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無論是在變化的規模、速度還是迅猛程度上,都與過去根本不在同一個量級上。


這種不確定性能帶來整個行業格局的徹底顛覆,導致曾經叱吒風雲的行業巨頭,市場急劇萎縮甚至迅速消失。很多時候,人們會認為是技術顛覆了這些企業,的確是的,但是核心並不是技術,核心是企業家是否有足夠的危機意識,自我變革的能力,有效約束自己的定力,以形成更大的價值創造和命運共同體。


德魯克關於企業家的定義正可以揭示這一點:


企業家是這樣一種人——他從來不引起變化,但又是對變化非常敏感,能夠利用變化轉化為機會的人。


這種對於變化的敏感和利用,就是源於其對於外部世界的持續不斷探索,以及對於內在認知日益精進的自律。


企業家的最大魅力,就是“使眾人行”。在價值觀多元的現代社會,企業家要想激活個體,在組織平臺上釋放創造力,必須要成為一個佈道者。人們高效合作是因為相互信任,他們擁有相似的道德價值觀,遵循相同的道德默契,這種基於價值觀一致構建的信任,才是組織取得成效的關鍵。


所以要求企業家必須要給員工一個明確的價值觀,贊成什麼反對什麼,明明白白,更重要的是身體力行。因此,要想獲得持久發展,對於今天的企業家自律而言,有了一些不同的要求,我們稱之為企業家自律的六個新內涵。


02 企業家持續自我反思的自律與持續奮鬥的信念自律


1.持續自我反思的自律


不能持續自我反思的企業家,不是被競爭對手淘汰,而是被自己所淘汰。


縱觀企業發展史就會發現,世界500強的前100強經歷不到100年的時間,能夠依然保持強大地位的企業只有20家。


正是由於對企業發展規律的深入洞察,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選擇以“危機意識”推動華為持續增長,並將其列入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之一。

2001年,任正非在“華為的冬天”一文中指出,“10多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10多年,失敗這一天一定會到來,大家要準備迎接,這是我從不動搖的看法,這是歷史規律”。

因此,華為有一件東西是別人沒有的——不講歷史只講未來。華為通過“沒有自我批判的人不能提拔”的制度安排,以及“華為沒有成功,只有成長”的企業內訓,已經將持續的自我反思和批判,融入到每一個華為人的基因當中。


2.持續奮鬥的信念自律


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驅動下,數據將成為未來企業的核心資產,中國企業已經處於數字化生存與管理重構的新時代前沿,企業數字化轉型已勢不可擋。從外在看,外部條件全變了。從內在看,曾經很篤定的東西,今天都沒有了,經驗不再管用。原有經驗與核心競爭力可能變成陷阱,這使得管理者們倍感焦慮。


現在企業諮詢我最多的困惑就是企業轉型的問題,企業轉型是一個必然選擇,而且要持續轉型。如果不選擇持續轉型,企業發展就不可能持續。


事實上,未來問題一定是越來越多的,所以企業家必須給自己一個訓練,就是相信問題總能解決,解決的方式就是要進行持續奮鬥。


在《基業長青》一書中,詹姆斯·柯林斯和傑裡·波拉斯指出:


讓你與眾不同的不是你的信仰,而是你相信的程度。


企業家能否持續走向成功,關鍵在於是否具有“持續奮鬥”的信念自律。管理學就是要面對事實解決問題,任何一家企業實體所擁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資源滿足顧客無限增長的需求,本身就是具有不可持續性的。但是當企業家開始約束自己,用持續奮鬥的思維去行動時,結果就已經註定會有所不同了。所以,對於一個企業家而言,最重要的是要不斷調整自己,持續奮鬥。只有當有了這個堅定的信念時,才能帶領企業走出一條發展之路。


03 企業家成就創新的自我認知自律與君子謀財取之有道的自律


1.成就創新的自我認知自律


唯有創新才能驅動發展,對於創新的包容和人才的尊重,是企業家需要始終堅守的原則之一。


我們去訪問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他談到華為如何理解創新人才,他說,“在華為這個地方,能夠把創新做出來的人叫天才,這種人很少。努力創新但沒有做出結果的人,很多,這些人在華為叫人才,因為經歷過創新和失敗的考驗,這個我們公司也需要”。正是任正非這樣去理解,才保證華為內部始終具有創新的內驅力。

關於創新的容錯率方面,谷歌創始人佩奇甚至還表揚一位造成數百萬美元損失的高管,“我很高興你犯了這個錯誤。因為我希望公司能夠行動迅速、做很多很多的事情,而不是謹小慎微、什麼也不敢做”。這與華為“做出來是天才,做不出來是人才”,對人才的容錯率極為相似。就是因為華為有這樣一個對人的認識,對於創新的認識,所以華為一直具有非常強的創造力。


埃德蒙·費爾普斯的《大繁榮》為我們解密了美國持續繁榮的根本原因,那就是草根創業,就是企業家經濟。因為企業家群體的出現,帶來了自主創新和本土元素,使得美國經濟持續繁榮。


結合德魯克先生《創新和企業家精神》中的觀點,我們知道,創新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這需要企業傢俱有極高的對於成就創新的自律。企業家必須幫助整個組織真正開放,吸引更多的人才進行自發的創新和創造。其中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組織文化上的包容度。對於員工的創新,組織需要給予尊重和包容,唯有如此,才能將個人創造力更好釋放。所以,企業家要保有企業家精神中關於創新的本色,同時秉持尊重人才、鼓勵創新、持續創新的認知自律。


2.君子謀財取之有道的自律


《增廣賢文》中記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何去理解盈利,理解企業家的責任,理解企業的社會責任,理解產品與顧客之間的關係,理解企業存在的意義,這些命題都需要企業家有清晰的答案和選擇。


如果一個企業家僅僅是關注自己的盈利,沒有去理解人性的關愛,沒有理解企業發展對於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的貢獻,沒有理解盈利必須來自於人性的關懷,而是一味選擇自己的利益,甚至傷害到社會進步,這不能稱之為企業家的行為。


《論語》中有云: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其含義是,“有錢有地位,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用‘道’的方式得來,君子是不接受的;貧窮低賤,這是人人都厭惡的, 但如果不是用‘道’的方式擺脫,是擺脫不了的”。


這其中的“道”,是仁義之道,是君子安身立命之根本,即使顛沛流離也不能違背。對我們當代企業的借鑑就是,企業家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堅守自己的道德和法律底線,才能成其久遠。

04 企業家長期主義的行動自律與願景使命的格局自律


1.長期主義的行動自律


暫時性的勝利者可以是個機會主義者,階段性勝利者至少要是實用主義者,但是真正永久的勝利者其實是長期主義者。任何成功的企業家,要想獲得持續發展,都需要有長期主義的行為選擇。這就要求企業家要能抵抗住短期的誘惑,著眼於長遠佈局企業發展。


企業如何才能在鉅變時代保持長期主義的行動選擇呢?其實,在我們近30年的企業研究中,發現可以長期存活企業的共同特點,就是企業的基本假設包含愛、承諾和貢獻價值。


在改革開放40多年中,企業發展遇到挑戰時,我們會發現在和企業家們討論價值觀的時候,“顧客第一、社會責任履行、產品高質量”等都會得到認同,但一旦真正遭遇挑戰和衝突的時候,人和人、企業和企業真正的差距便呈現出來了。


當我們去深入探索的時候,才發現其根本原因是,文化的終極力量在起作用——企業基本假設的作用。由於這種力量一直隱藏在“冰山”之下,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所以我們將其稱為“潛意識”。所以我們必須要實現文化層面“潛意識”的改變,才能外顯為“長期主義”的堅決捍衛者。我們需要從關注企業利潤的獲得,轉移到能否真正推動行業和社會的進步上來。


2.願景使命的格局自律


成功企業家被稱為“英雄”“領袖”。之所以是“英雄”,是因為他們具有使命感,對社會、民族的責任心,對行業有足夠的認識,並能夠推動行業進步。之所以是“領袖”,是因為能夠把企業家自己的使命、願景和員工緊密聯繫起來;既要能夠發展自己,也能夠發展別人。


這就需要企業家以更高的格局來自律,要求自己具有價值觀牽引,鼓舞人心的能力;同時要有所堅持,在企業陷入困境的時候,能重拾信心,力挽狂瀾;還需要企業家能夠為利益相關者、行業或是社會的美好負責。也正是因為如此,企業傢俱有了高效協同組織內外資源的能力。


格局決定結局,企業家胸懷是企業發展的天花板,而願景使命就是企業格局的外化。


商業的底層邏輯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企業發展需要更加互動的關聯以及更加開放的格局。正如我們在2018年發佈的新書《順德40年》中提到,沒有什麼是可以借鑑的,只有我們不斷地去實踐,不斷地去尋找答案。這就需要企業家構建一個能夠與整個共生系統相連接的願景使命。


所以企業家要嚴格自律,以更加開放的視野來看待整個商業,只有這樣才能理解複雜、多元、自組織以及演進和共生,用願景使命構築更加深度的關聯開放的商業格局。


自律帶來真正的自由發展。人最難的是自律,正如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言,“如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企業家只有在嚴格自律的狀態下,才能對外部鉅變的環境保持敬畏,對個人成就保持歸零心態;才能通過自我的不斷反思和精進,帶領企業走向更好的明天。


陳春花:企業家自律“秘訣”背後的六個新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