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永臨結合",提升建造品質

來源:建築工程魯班聯盟,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實施

目前,項目外裝飾全部施工完成;女生宿舍、圖書館、行政樓、專業實訓樓進入裝飾收尾階段;食堂、藝術樓、教學樓、藝術演播中心進行裝飾裝修階段。室外東區鋪裝進入收尾階段,綠化微地形整理及苗木栽植,西區室外管網完成進行鋪裝墊層平整、澆築,部分已開始鋪裝。

實施

項目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採用永臨結合管理思路,因地制宜,實現了縮短工期、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擴展市場的顯著效果,鑄就了公司工程建設的綠色品質。

本著綠色創新、降本增效的發展要求,項目前期策劃提出永臨結合、室外室內兩大主線同步施工的原則,項目部召開多次策劃會,對永臨結合實施可行性進行分析,最終實施永臨結合道路、永臨結合雨水收集模塊系統、永臨結合臨電系統等。

綠色施工

小課堂

永臨結合

某項工作是正式建築中的一部分(屬於相對永久性質的),同時在施工過程中也需要該項工作所具備的功能,為避免重複設置減小消耗,將此項工作提前完成,納入平面管理範疇,為施工生產服務。

實施


針對永臨結合策劃點的實施,項目明確三大思路,對工期、質量、成本進行有效控制:

01

圖紙深化——對臨設、道路、市政管網、雨水收集模塊、排鹽鹼、散水、消防給水、配電系統進行深化設計。

02

組織招標——嚴格一體化策劃,高效組織前期招採及專業管理。

03

管理協調——積極管理協調,嚴要求高效施工。

實際施工過程中,在“永臨結合”方面踐行了五大探索

Part.1 永臨結合道路施工

項目提前優化設計,將施工中需要的臨時道路按照正式道路的規劃來修築,節省了後期修築正式道路時的時間與物資消耗。

實施

實施

▲永臨道路施工效果

Part.2 提前修築室外綠化排鹽鹼及雨水收集管線

施工開始之前,要先修築臨時使用的雨水、消防、電路等過路管線,項目部將這些臨時使用的管路按照正式施工的圖紙提前佈置好。

實施

▲雨水收集模塊

特別是雨水收集模塊,項目的校園設計中包含“海綿城市”概念的雨水收集、循環使用的地下排水系統,計劃通過可滲透的道路與地下管線、蓄水系統,將雨水收集起來,用作校園植被綠化。

實施

▲優化設計施工管線

項目施工中依託提前修築的過路雨水管網,提前施工雨水收集模塊,既滿足了施工過程中的雨水彙集排放的需要,又節省了後期施工校園雨水收集模塊的時間和人力物力消耗。

Part.3 永久圍擋基礎代替臨時圍擋基礎

實施

施工過程中需要建設臨時圍擋,施工量相當大。項目結合設計圖中校園建成後的永久圍擋設施,來建設臨時圍擋,有效降低了浪費,節省了工期。

Part.4 外腳手架基礎替代散水系統

實施

根據場區施工實際情況,建築的外腳手架需要建設一層臨時的混凝土基礎,而根據建築物排水要求,建築物修建完成後同樣需要在周邊建設一道尺寸類似的澆築混凝土散水墊層,經過部分切割與改造,項目部將外腳手架替代了後期施工的散水墊層,實現了“永臨結合”。

Part.5 消防給水、臨電系統永臨結合

實施

實施

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工程師們提前施工了正式消防給水系統,代替了臨時消防給水系統,節省了後期重複施工的部分。並且利用原設計照明圖紙中的應急照明迴路,藉助正式工程暗敷的照明電線管迴路,組成了地下室及疏散樓梯、走廊照明系統。

實施

項目運用永臨結合的思路,滿足了施工要求,省去了臨時工程施工內容,調整了關鍵線路,使室外工程工作前置,既滿足了綠色施工、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又節約了施工成本,還提前了工期,是“品質八局二”的生動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