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大城市科研投入排名,看鄭州、長沙、南京、合肥發展方向

前言: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達到了人均GDP1萬美元的階段,下一步我們將向人均2萬美元發起進攻。當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我們就算初步邁入發達國家俱樂部了。

在2000年的時候,我們人均GDP只有956美元,到去年成功突破1萬美元,增長了10倍,用了將近20年時間,成就非常了不起。

如果想從人均1萬美元,發展到人均2萬美元,就需要往高質量方向發展。高質量發展,就需要更多的科研經費投入。

本文就重點分析國內科研經費投入情況和各城市科研經費投入情況,以及部分城市發展方向。

從中國大城市科研投入排名,看鄭州、長沙、南京、合肥發展方向

我國GDP增長情況


一、中國已到了高質量發展階段

當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的時候,必須往高質量方向發展,依靠的都是科技導向型,依靠科技提高生產力,創造更多的價值。

如果不轉型,就會像有些國家那樣,發展停滯,人民收入停滯。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國家,陷入了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

2萬美元只是發達國家的入場券,只能達到希臘、捷克、葡萄牙這些國家現在的水平。我國的臺灣地區目前也處於這個階段,多年往3萬美元方向發展都沒有突破。

從中國大城市科研投入排名,看鄭州、長沙、南京、合肥發展方向

各國GDP排名情況1


從中國大城市科研投入排名,看鄭州、長沙、南京、合肥發展方向

各國GDP排名2


從中國大城市科研投入排名,看鄭州、長沙、南京、合肥發展方向

各國GDP排名3


從中國大城市科研投入排名,看鄭州、長沙、南京、合肥發展方向

排名4

二、借鑑他國經驗,怎麼高質量發展

根據世界各國GDP排名情況,我們如果要往更高質量方向發展,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看他們怎麼做的。這也是所謂的後發優勢。

在這些國家當中,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國情,選擇那些大國和不靠資源型的國家作為參考。這樣能讓我們進行參考的國家就很容易找到。

如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日本、意大利、西班牙、韓國這8個國家,其他國家對我們來說沒有參考意義。

看到這8個國家,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工業科技發達,收入高,在全世界都是有分量的國家。我們想要達到這些國家現在的狀況,就需要在科技上加大投入。

從中國大城市科研投入排名,看鄭州、長沙、南京、合肥發展方向

中國研發投入情況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科研投入強度已經超過了英國和意大利。但由於我們積累的時間還短,暫時還沒達到這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現在的狀況,但相信隨著持續的投入,超過只是時間問題。

另外從圖中可以看出,韓國最近幾年發展迅速,大有取代日本的趨勢不是沒有原因的,韓國在科研投入上非常下血本,讓人印象深刻。

三、什麼時候才能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

大家比較關心的是自己的貼身利益,這也是正常的。有朋友就經常問@地球宣傳師傅,我們什麼時候能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澳大利亞一個普通的電工、泥瓦工一天工資都可以達到2000元人民幣,月入2到3萬人民幣,並且每週工作時間都不超過40小時。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目前一個泥瓦工工資大概200到300元一天,要達到2000元一天或者一個月2萬人民幣的收入,還需要大概15年左右。經過15年之後,人均GDP能超過3萬美元,收入可以達到這個水平。

目前我國處於科研投入爆發性增長的初期,前期積累少,結果也可想而知。隨著持續性的投入,爆發性增長也需要一段時間。

從中國大城市科研投入排名,看鄭州、長沙、南京、合肥發展方向

中國研發投入情況


就以華為公司為例,前幾年覺得華為公司也沒什麼厲害的,但是經過美國的打壓,我們發現華為確實厲害,任正非確實有遠見。華為公司之前10年,研發經費投入6000億元人民幣,這麼多錢的投入,想沒有成果也是不可能的,這也是華為硬氣的原因,就是因為有科研的實力,你不賣給我,我就自己造。

四、各大城市科研投入情況

不同的城市,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由於我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各地區發展不是很平衡。東部發達地區已經非常發達,西部邊境地區還相對落後。

從中國大城市科研投入排名,看鄭州、長沙、南京、合肥發展方向

根據2017年科研經費投入情況,排在前三位的是北京、上海和深圳。這三個城市也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城市。

前十名的城市還有天津市、杭州市、蘇州市、重慶市、西安市、廣州市和成都市。讓人比較意外的是兩個城市。

第一是沒想到廣州市科研投入比較靠後,和自己的一線城市的地位不匹配。廣州還需要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如果不加大投入,緊隨廣州之後的蘇州市和重慶市都有機會反超。

第二個沒想到的是,西安市,這麼靠前。西安相對這幾個城市來說經濟並不發達,但讓人沒想到的是科研投入力度較大。可能的原因是西安的科研院所較多和著名高校較多的原因有關。

深圳科研投入較高的原因可能是深圳的高科技企業較多,企業研發投入較大。深圳比較著名的高科技企業有華為公司、中興公司、比亞迪、大疆、騰訊和華大基因等等一眾公司。

五、鄭州、長沙、合肥、南京科研投入情況及發展方向

這幾個城市比較有意思,有代表性。這幾個城市都是二線城市,不管你承認或不承認。只研究一線城市科研投入和經濟狀況不能代表整個中國的情況,但研究這幾個城市則可以代表。

1、鄭州

根據鄭州市公開資料,我們可以知道2017年,鄭州的全社會科研經費為190.8億,佔GDP的比例為2.15%。

剛好是中國的平均水平,投入比例大概在法國和冰島之間,和他們是一個強度。但只是達到法國的水平並不能保證超過法國,因為法國有一兩百年的積累。

鄭州這幾年的發展力度也很大,引進了富士康等一系列手機制造企業,引進了阿里巴巴等一系列互聯網高科技企業,高端製造業方面引進了中車集團以及格力、奧克斯等企業。本土企業宇通客車也在公交車和大型客車方面引領全國車企的發展。

鄭州的交通區位優勢也相當不錯,在這幾城市當中算是最好的,是全國性的樞紐城市,也是國家中心城市。但相對這幾個城市,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沒有著名高校,帶動城市作用不明顯。當地需要加強引進或打造一個名牌大學,補足這個缺口。

2017年高科技企業數量:824。

建議重點發展方向:引進重點大學,引進高端製造業企業和產業鏈,打造國家物流中心。

2、長沙

長沙市2017年科研經費投入約為248億元,佔GDP比重約為2.35%。

這幾年長沙的高端製造業成績非常不錯,特別是民營企業。其中代表性的企業有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遠達科技等等。

2017年高科技企業數量:1594。

長沙著名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

建議重點發展方向:利用好湖南衛視這個平臺,打造全國文化娛樂中心,中國的好萊塢。扶持高端重型製造業企業(如三一重工、中聯重科、遠大集團)在全世界攻城略地。

3、合肥

合肥市2017年研發經費投入為226.9億元,佔GDP的比重為3.24%,在這幾個城市當中算是比較高的。

這也是合肥這幾年加大產業升級之後的必然結果。合肥最近幾年出來較多的新創企業,讓人頗有期待。

2017年高科技企業數量:1666。

合肥著名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

建議重點發展方向:利用中國科技大學高大上的研發優勢,加速培養新創企業,積極承接珠三角產業轉型升級。

4、南京

南京市2017年研發投入約為357.7億元,佔GDP比重為3.05%。

這幾年南京經濟發展也較為快速,臺積電在南京建設有工廠,高科技企業在這幾個城市當中最多。江蘇省的整體經濟實力也比較強勁,對南京幫助也較大。

南京著名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

2017年高科技企業數量:1850。

建議重點發展方向:培養高科技企業,把自己建設成為江蘇省老大,加速產業轉型升級,主動對接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新創產業,扶持更多本土創新型公司。

結語:

對於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國家來說,想要持續的穩定增長,不斷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幸福指數,發展永遠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想要高質量發展,科研投入是必不可少的,投入越多得到的就越多,未來就值得期待。

當然,科研的發展前提是要有相應的人才保障,科研的核心就是人才,人才的根本是教育。

毫無疑問,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希望社會能形成共識,加大對科技的支持力度,加大對教育的支持力度,這樣我們才能在中美的競爭當中獲勝。

其實美國也沒有那麼可怕,他只是把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吸引過去,我們同樣也可以把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吸引過來,建設我們美麗的家園,只要我們願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