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買了不少,堅持不過“三秒”,到底是為什麼

前段時間同事跟我分享了一個打卡課程,並特意強調學習期滿之後可以全額退還學費。不過是有前提的,按時打卡,不能缺勤。我沒參加,自然後面也沒問她是否有收到退還的學費。想起自己之前的慘敗經歷,除了後悔和自責,竟也開始有些質疑自己做事的意志力。於是,決定深究下。

過程大概都如此:信心滿滿購買,積極開始(勤於分享),“矛盾”出現,分析利弊(有傾向性地),果斷放棄。打眼看去宛若一場戀愛,相識,相知再到陌路。那在整個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讓我們輕易地就捨棄了自己曾經的“毅然決然”?


課程買了不少,堅持不過“三秒”,到底是為什麼

“分佈不均”

我們在購買課程時具有十分的熱情。某百科裡也對熱情給瞭如下解釋 :熱情,指人參與活動或對待別人所表現出來的熱烈,積極,主動,友好的情感或態度。不過它的釋放是需要能量的。都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而在一件事還沒有成為你的習慣之前(因為在形成習慣後,只需要消耗微小的能量便可,甚至身體可以進入一種“自動運行”的狀態),是需要足夠的能量才能繼續進行。這個時候我們將太多的能量放在一開始的購買和前期的堅持上,導致後期想要持續的時候,能量已經產生匱乏。如果調用大量的意志力,便會出現“勞神傷腦”的狀況。


“動機不純”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被一些一個月或者一個星期就能夠如何如何的標題吸引到。比如,七天讓你輕鬆瘦十斤,正常情況下,這個是很難達到的,當然不排除一些非常規的方法,但是於健康肯定是不利的,並且反彈的可能性極大,身體很聰明,會自覺地想要去保持平衡。而對於我們而言,在很短時間裡,付出一部分代價換來的可是極高價值的結果,這麼划算的事情似乎不立刻去做那就是傻瓜。


“跟我無關”

什麼叫作“跟我無關”呢?這樣講吧,也就是買課程的時候,你並沒有那麼肯定課程所學內容在將來會對你有用處。這個時候你可能會說那既然不清楚有沒有用那我為什麼要去買呢。我們的大腦一向比較貪婪,本著多多益善的原則,自然就買了。


“煽風點火”

星星之火燃起來,本來其實不具威脅,但是遇到大量的可燃物和助燃物,它們完全可以燎原。心裡生出了一點購買的想法,如果置之不理,或者因為別的原因,可能就這樣煙消雲散了。但是一旦身邊有人“慫恿”,足可以助燃你的購買慾。刺激也並非都是來自於身邊的人,也有可能來源於社會,自媒體興起,這幾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擠進自媒體行業。因為我們身邊充斥著做自媒體可以掙月入多少萬甚至日入大幾千的案例。剛好人們只看到表象,似乎拍拍視頻,寫寫幾個字都可以輕輕鬆鬆地賺到大量的金錢收穫名譽。這種大面積的狂風颳過來,那點慾望被燃起來簡直就是易如反掌。


“價格便宜”

我們會發現面向大眾的很多課程,尤其是以標題吸引的,大多數價格都比較低廉。當然這不能表明價格偏低的課程就一定不值得去購買。並不是這樣。因為價格的低廉,所以我們在購買的時候並不需要下太大的決心,或者說不需要去自己翻查下本月的家庭開支預算,或者去跟家裡“掌櫃的”商量下(除非你的例銀不夠你基本開銷,哈哈哈)。幾十塊甚至幾百塊的支出並不會影響一般家庭的正常狀態。所以,就算是最後沒有堅持下來,沒有返課程費用,這點錢,似乎也沒所謂了。


我們總是會衝動,然後後悔,再繼續衝動,再後悔,如此陷入一個惡性的循環。

而人腦每天產生好幾萬的想法,能夠被我們親點的,相信它也具備了一定的資格,最後能否被付諸實踐,堅持到最後的,也絕不是一時的衝動決定,是認清所需後的持續付出和始終不渝的熱情。


課程買了不少,堅持不過“三秒”,到底是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