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舒適圈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

待在舒適圈裡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

待在舒適圈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很多時候,決定一個人的未來的,並不是你起初的能力,而是你當下的選擇。

你可以選擇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做自己熟悉的事,日復一日,也可以選擇改變,跳出舒適圈,接納學習新事物、新技能,每天都變得比昨天更好更優秀一點,哪怕只是一點點,都好。

人性是有弱點的,在安逸的舒適圈裡待久了,人就會畏懼改變,懶得行動。因循守舊是一種強大的慣性,它能把你牢牢地束縛住,滋生出你骨子裡最深沉的惰性,消磨你的銳氣,讓你變成暮氣沉沉的“活死人”。

待在舒適圈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要想要成長,人就要學會讓自己離開舒適圈。

大多數時候的我們都會習慣這種安逸的生活,並且不願意為此做出改變,而是隨心所欲的接受安逸的一切,甚至認為人生本該如此。

可是我們不知道的是,當我們正在安逸的享受這一份穩定,有的人卻在不斷前行,即使道路艱辛並且漫長,但是在道路的盡頭卻有著無盡的收穫和希望。

待在舒適圈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所謂的舒適圈,就是我們所處的生活,學習、工作、生活的圈子,在這個圈子裡有著我們熟悉的人和事,這裡舒適自在,遊刃自如。這個圈子就是我們舒適圈。

在自己熟悉的舒適圈裡,就很難走出去,面對這個圈子裡熟悉的事和人,如魚得水。對於圈子外的生活就會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和抗拒。

但是這個世界是公平的,任何的事必是有因果的。

選擇舒適,就要承擔其“代價”。

待在舒適圈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19世紀末美國科學家做過一個“溫水煮青蛙的實驗”。科學家將青蛙放入滾燙的開水中,青蛙會因受到高溫刺激,奮力從水中出逃。而當科學家,將青蛙放入冰水中,慢慢加熱,青蛙卻被煮死在熱水中。

這青蛙就像所處於舒適圈的我們,在舒適的水溫中悠然自得,當意識到高溫時,卻早就喪失了自救的能力,只能無望的死去。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就在想“自己是否早就陷入了自己的舒適圈”,無力反抗,便在圈內,一邊焦慮,一邊享受著舒適圈給自己帶來的便捷。

居安思危,應該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有的心理,不然一味享受這安逸,就會給這個變化萬千的社會無情拋棄。

//////////

舒適圈,其實除了舒適一無所有。

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甲骨文裁員,便是一個典型。

能夠進入這樣的國際公司,都是清一色的名牌大學畢業的研究生,碩士生。也會遭遇到突如其來的裁員,而且無力反抗。

所謂的穩定工作,朝九晚五,工作少,不用加班。。這樣的工作條件是多少人追求的想要的。

待在舒適圈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每天重複一樣的工作,按時上下班,回家不是躺玩手機就打遊戲,一天就這樣過去。

工作第一天,你就看到往後的十年、二十年的樣子。

這樣的舒適圈,很容易就讓你放下警惕,沉迷於此並且不能自知。很快你的工作技能就開始慢慢落後於社會的發展速度,直到最後你的價值被你消耗完畢。

所以一旦公司決定裁員、辭退,你再到波濤洶湧的社會去謀生時,你會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

//////////

生物學上,人全身的細胞七年就會更新一次。

也就是說,七年後的你,在生物學上就是全身的你,但你的思想和學識卻沒有更新。

在這個變化莫測的社會里,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自己昇華,自我增值,否則就會被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所拋棄。

每一個行業,每一個職業,都在時間的齒輪中不斷的進步或是取代。稍不留神就會被取代或是淘汰。

在這個社會里,你的行業、你的職業都有可能被淘汰或是背板你,但是唯一不會淘汰的,是你不斷前行更新的學識和能力。

待在舒適圈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所以從現在開始一點點地跳出你的舒適圈。

接觸一些其它的新鮮事物,在不斷的嘗試的過程中,就是我們一步一步走出舒適圈的過程中。

學一些新的事物,不論是什麼行業,都將成為保護你的一種武器。

世界首富沃倫 · 巴菲特說過“人生中沒有哪一項投資會比投資自己更划算!

所以來知課聽課吧,為了你一個更好的自己。

話題互動

#你有什麼特別的技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