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誓死打赢荣誉保卫战?背后是怎样的真相与博弈

5G标准之争既有公司利益,也有国家利益,但国家利益是一个整体概念,并非单个企业细分技术标准的成败所决定。狭隘的民族主义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进步,对联想华为这样率先全球化的中国企业,有害无益。

期间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不断冒出“联想为什么不给华为投票”、 “联想站队高通,导致华为以微弱差距输了”、“联想坑同胞”、“联想卖国”等指责。

在业界看来,涉及5G标准的竞争中,LDPC技术方案,高通占优;Polar码方案,华为主导,从最终的投票结果来看,高通在数据信道标准上领先,华为亦在控制信道标准上有重要斩获。业界高度关注,一场两年前的技术标准投票为何会引发一场涉及爱国、卖国的争议,联想为何激烈应对,当初引发争议的5G标准投票,到底是一场怎样的博弈和平衡?

5G标准“投票门”真相

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成立于1998年,旨在定义端到端的移动通信系统技术规范和产业标准,是国际上影响最为广泛的标准化组织。去年12月,3GPP公布了世界首个5G标准(3GPP Release 15非独立组网)。

关于此次“5G信道标准投票”,牵涉到3GPP的两次会议,分别是2016年10月在葡萄牙里斯本举办的“3GPP RAN1 86次会议”,以及2016年11月在美国雷诺举办的“3GPP RAN1 87次会议”。

5G信道标准分为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控制信道传输控制信息,数据信道传输数据,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可以分别采用不同方案。

从编码角度,根据码长可以分为长码和短码,短码较为常用,长码使用频次相对低,长码和短码也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码方案,但需要注意的是,长短码都是针对数据信道,在控制信道上无长短码之分。

角逐5G标准的信道方案主要有三种编码方案,分别是LDPC、Polar和Turbo。三种方案都是由学术界人士提出的,高通、华为等厂商沿着学术大牛的思路做产业落地。

LDPC码由MIT的教授 Robert Gallager在1962年提出,是应用时间最长同时也最成熟的的信道编码方案,LDPC码在WiFi标准中获得应用。 高通主推LDPC码。

Turbo码由法国科学家C.Berrou和A.Glavieux提出,也有超过20年的应用历史,Turbo码在3G和4G标准获得采纳,不过5G标准的主战场是LDPC和Polar之争。

Polar码是由土耳其比尔肯大学教授E. Arikan在2007年提出,Arikan是LDPC码提出者Robert Gallager的学生。在业界,研究Polar码的公司不少,但真正全力推动polar码的公司主要是华为。可以简单理解为,信道编码方案的争论变成了华为主推的Polar码和高通主推的LDPC码之间的竞争。

联想为何反应强烈

5月10日起,知乎等社交媒体开始流传3GPP 5G标准会议中的投票经过,指责因为“联想及摩托”在“5G数据信道短码投票”中支持高通而非华为,导致华为失去了在5G数据信道短码标准控制权,对联想的抨击不断发酵扩大。

11日晚九点,华为在新浪官方微博上发声,证实联想在5G控制信道编码中对华为方案投了赞成票,联想新浪官微随后转发华为微博以示澄清与致谢。

柳传志还透露他与华为创始人兼董事任正非就此事通过电话,任正非对他表示“联想在5G标准的投票过程中的做法没有任何问题,并对联想对华为的支持表示感谢”。

5月16日下午,联想官方公布《关于联想在3GPP 5G信道编码国际会议上投票的简要事实经过》,完整回顾了三次投票经历,

第一次明确向公众表示该公司在“Polar码用于数据信道短码”上投了赞成票。

5G标准博弈的是什么

与其他行业不同,移动通信行业对网络前后的一致性和设备间切换的便捷性要求极为苛刻,运营商不愿意承担因设备对接不畅而产生的高额维护成本。

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标准,中国一度采取了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欧美7个国家的8大公司几乎控制了整个全球市场,标准在其他国家手中,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移动个人用户,但中国企业没有任何主动权,最终结果是技术没换到,市场也放了出去。

时任3G无线传输技术评估协调组组长曹淑敏曾在多个场合呼吁,每一个标准背后,都是一个国家的利益。要改变这种窘况,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掌握标准。

1998年的3G标准征集是中国角逐国际通信标准的起点。当时,顶着国内诸多关于中国“能否玩得起这个游戏”的质疑和争论,1998年1月的香山会议,时任邮电部科技委主任的宋直元坚决地拍了“玩”的板。2000年5月,中国提交的TD-SCDMA被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确定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一。

TD-SCDMA这一中国标准的得失,至今仍有诸多争议,但TD-SCDMA(3G)完成了专利和标准化;TD-LTE(4G)完成了标准的产业化,以及部分产业的国际化。由于有此前3G、4G的积累,才能确保中国在5G标准的国际化上走得更远。

具体到引发联想“投票门”所在的5G标准的制定,情况发生了变化。

经历漫长的2G、3G到4G,业界逐渐意识到,只有全球统一的标准才能最大化行业规模,也才能使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受益于这种规模,降低研发的成本、设备的成本,网络部署的成本,让更多人可以用得起网络。

也就是说,在5G这个节点上,无论是主导标准细节的3GPP还是最终决定标准的ITU,目标都是将5G标准打造为全球首个全球统一制式的通信标准,单个公司,单个国家,或是单个国家联盟主导通信行业的历史将被改写。

这也是全球通信行业从“烟囱式”创新更迭到“平台式”创新的关键因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