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的文物真的会一下就灰飞烟灭吗?

美到惊动人民

以下是《挖,还是不挖:帝王陵风雨飘摇50年》里的一段话,可以证明这个说法: 中国考古学会会长徐苹芳说,“帝王陵不能随便动。挖乾陵都不成,何况秦陵?” 据徐苹芳回忆,当年挖掘马王堆墓时,墓被水泡着,有一片藕片在水里漂着,很漂亮,可拿出来一见阳光就烂光了,跟鼻涕一样,只有痕迹,没有样子了。“我们亲眼看见的,马王堆的文物刚挖出来的时候,非常光鲜,但一天天看着它变化,却毫无办法,太无奈了。”



这就是那几片两千多年历史的莲藕,它只留下了一张照片。想象一下,如果它还在,我们可以再更好的条件下打开,在博物馆看到两千多年的藕,多么得神奇。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谷壳,刚挖出来,黄灿灿的,然后迅速氧化,变黑,最后都碳化了。



就材质来说:无机质文物是比较稳定的,譬如石器、陶瓷、玉器等受环境的影响较为微小,他们最怕的是摔砸……

金属文物稍微复杂一点,贵金属受环境的影响较小,但是铜、铁等器物就比较容易腐蚀了。

有机质文物中,无论是漆木器、纸张还是纺织品,都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这材质的文物不能直接拿,都是整体提取,实验室脱水修复。那漆器,就和漆皮一样,一碰就碎。

还有就是一些木俑,壁画的色彩,一接触新鲜空气就开始掉色,这种破坏都是不可逆转的。

这些都是官方的职业选手,而民间的业余选手,在他们的盗墓生涯中,毁掉了多少,那都无据可考了。

有据可考的就是“郭家岗一号墓”,可以查一下,有纪录片,那墓里出土的女尸,比长沙马王堆辛追老太太保存的还要完好,时间还要早100多年,但是也被业余选手破坏了,最后还枪毙了三。


乔巴的气球

首先出土的文物一下子就灰飞烟灭,这种说错误的。如果真的出土的文物一下子就灰飞烟灭了,那么那么多墓葬出土的文物怎么在博物馆里面展示在人前?里面有上古时期的,有先秦时期的等等。这么多出土的文物没有像题主说的那样全部灰飞烟灭。

刚出土的文物的若保护不当,会飞灰湮灭的是文物上的色彩,一般都来说文物从地下出土,由于存放环境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和氧气接触了文物上的色彩就不复存在了。还有比如像已经高度碳化的丝织品之类的出土保护不当也会完全毁灭没有修复的可能了。还有其他一些出土就和和空气发生化学反应的东西。

不过随着现代的科技手段越来越发达,文物出土的保护措施也就越来越完善。所以也就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色彩和精美绝伦的画。让我们更加的了解我们先人璀璨的各种文化。所以出土的东西并不是所有的都会灰飞烟灭,而是由于技术方面原因使得文物上的色彩或是其他灰飞烟灭。


淡看天上月

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几乎100%是出土文物,如果一下子就灰飞烟灭,怎么可能摆在那里参观?

首先,石器、玉器、金属器与陶瓷器都不存在这个问题,可能存在这个问题的主要是有机质的出土物品,或者一些绘画的颜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