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寫周易的故事第十四篇:艮卦

文王想:社會地位和文化程度決定人的思想高度,低階層的人長期在相對封閉的空間生活,不會有什麼高明見識,耳朵裡灌進一點聽聞就以為自己獲知了天機,開始對所見所聞品頭論足,有必要對此提出一些勸誡。便劃了個兼山卦。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小丁:“有人說‘艮’是止的意思。”文王指著卦符:“再看看。”小丁看到兩個陽爻各在兩個卦的上方,是其所在卦的高人,顯然是站在各自的角度看問題,這兩個人的思想就不一致。卦符的三到上爻像個目字,下面有兩個陰小之爻。再看“艮”字,上面是目,代表看事物;下面為匕,是個側臥的人,自然是比喻那兩個小人了。“這不就是卦符的象形字嗎,指片面的世界觀啊!”文王滿意地點點頭:“這就是角度問題,你老是躺著身子看事物,把正的也能看歪了。而這種人往往不從自身的主觀思想找原因,非要指責客觀世界的不公。”

小丁問:“這個人只看到人家的背,卻不能獲取全身,‘背’和‘身’不一樣嗎?”“你知道什麼叫‘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就是這個道理。他看見局部的,卻失去了全面的信息。人們常常為一件事爭高低,卻不知道一件事情的結果是由十件事交叉積累成的。冰山是長在下面巨大的基座上的,你所看到的現象,可能只是冰山的一角。”

“那走進人家的庭院裡,卻看不見庭院裡的人是怎麼回事?”“那是看到宏觀的,看不到具體的。”

文王看小丁一臉茫然之色,進一步解釋:“有些人堅持教條主義,不管客觀條件合不合適,強行推行一種路線,強行去實現不可能實現的目標,最終會導致更大的退步。教條主義害死人啊!‘無咎’是說堅持片面的世界觀肯定會導致這兩種情況的出現,不會錯的。”

◎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小丁看到初六寫“趾”,六二寫“腓”。趾是抬腳走路,腓是小腿,侯爺幹嘛寫這兩個字呢?他在腦子裡轉了十二個圈兒,奧,明白了,兩個陰爻跟隨九三這個陽爻,可不要走嗎!想通了這點暗笑起來,初六隻關注自己怎麼抬腳,和人們說的用腳投票不是一回事嗎。如果你從事的是簡單的、重複性的工作,根本不需要用腦子。這樣做是沒有錯的。有利於永遠這樣做。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拯是引拔。小丁想:六二與九三陰陽不同類,得不到引拔,只能窩在家裡不動,卻偏偏有跟隨人家闖事業的想法,所以看著自己的腿不能動而發愁。其實這個人死心眼兒,條條大路通京都,你何必一條道路走到黑呢!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燻心。

小丁感到迷惑:“‘限’是腰嗎?”文王正好踱到門口,踢了踢門檻:“限不是門檻嗎!九三私心重,光想發家致富,看不到屋外的世界。”

“‘列’是排列。‘夤’字夕為傍晚,寅是寅時,是不是指整個晚上?”“對,他安排的整個晚上都在忙碌,發暗財嘛。如果一門心思光想發財,那就很危險了。利慾薰心會毀了人的一生。”

◎六四艮其身,無咎。

小丁想:六四是文化人,在這些世界觀偏頗的人中是能全面看問題的,所以寫“艮其身”。“既然能全面看問題,為什麼只寫‘無咎’呢?”“哼,就事論事能頭頭是道,但理論脫離實際,只是無用秀才罷了,清談誤國!”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輔為兩頰。“艮其輔”是健談。六五是君位,沒有作為,只能觀其言,不能觀其行。“既然說話言之有序,為什麼不寫吉,而是寫‘悔’字呢?”文王有點不屑:“謬論也能自圓其說,謊話千遍他自己就當成了真理,只是為客觀上的失敗尋找主觀理由罷!”

小丁有一事不解:“我看趾、腓、身、輔都是人身體自下而上的部位,這些部位與卦辭主旨有什麼關係呢?”文王很滿意小丁的這個提問:“卦的主旨是人的世界觀各有差異,而人身體部位功能不同,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人們處在不同的崗位上,只要做好自己的那份工作就行,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偏差。我們做領導的,必須要整合各方面的信息,才能做到全面看問題,把不同的觀點落到實處。”

◎上九敦艮,吉。

小丁想:上九老實人,知道自己幾斤幾兩,雖然不能全面看問題,但能腳踏實地做事,自然吉多兇少。看樣子還是做老實人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