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离职率那么高呢?

不琦喃

去年公司招人特别困难,作为Hr,我也是被年轻人啪啪打脸了。

不管是你招聘低层的工人,还是坐办公室的管理人员,你找到他们的时候看着都很积极,也都愿意在这里做。但是时间不用多长,三个月就开始出现倦怠的倾向。

去年做多的时候有四五个年轻人集体辞职。后来我仔细想过这当中的根本问题:

1 现在的年轻人不盲从。

我们多年前毕业的时候,老师和社会教育我们的是,你们应该找一个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就从这就话,就是说明我们要从小白开始做,然后慢慢混成老员工,然后上到主管,一口气二十年之后干到退休。

这也是在十多年前,为什么人们都愿意进国企和外企。那个时候我们的确很听话,听话,听话

2 现在机会很多,诱惑很多

手机和网络让无数人躺着也富起来,不出来工作也不缺钱花。

相比较每天上下班打卡的生活,这样工作才符合年轻人的梦想状态。梦和远方。

还有现在媒体上到处出现的"他毕业三年,月薪五万"这样的文章。告诉所有的年轻人,只有自己干才能有前途。

说实话,现在诱惑远远大于机会。

3 整体收入就是低。

看看身边的人,别说年轻人,就说我们自己,年级三四十,还有月薪三四千的人,可是你知道很多年轻人在上大学的时候每个月的生活费就是2000元。你让他们怎么接受一个月三千块的生活。

去年有个办公室的小伙子辞职去网站写小说,后来说他月入两万,结果当时和他住在一个宿舍另外一个人立刻放弃手头人力资源的工作,就跑去写小说了。

毕竟,现在就是钱说了算。

我觉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我们彼此之间存在的差异。

年轻人不爱干,你还可以找爱干的人。80后还有很多人呢。


职场玛格丽特

创业至今,全职快2年了,一开始招聘,基本上用的都是应届生,结果发现离职率很高,留存很低,现在招聘基本上不招应届生,那么,为什么现在应届生或者说年轻人离职率那么高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下。

一、 自我认知

很多年轻人,对自我认知不清晰,表现为:第一,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第二,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是什么。所以随便搞个企业就去待着,想着不行就换,其实如果去了一个企业,不是很差的话,最好多待着,多学东西,具体怎么分析可以看我之前的写的答案。

二、 期望值管理

对公司期望太高,对薪资福利期望太高,对公司氛围期望太高。公司不是你爹妈,不要期望太高。学到本事才是核心竞争力。其实只要饿不死,能学到东西就可以了。

三、 心智不成熟

人年纪大了,就会稳定,年轻的时候,就会想着不行就换,下一家就会好些,殊不知,其实天底下的企业都差不多的,企业的本质是逐利,最提升投入产出比,只有有贡献的人,才能获得企业的回报。

四、 我的建议

1、 多增进自我认知。建议在学校的时候多去企业实习,如此可以加深对企业和社会的了解,也趁着实践加深对自我认知,想我当年在报社实习的时候就体会到,我以后不想去报社上班,我在国企实习的时候就体会到我不想去国企上班。

2、 不要期望太高。

3、 稳定很重要。沉淀很重要。


姑婆那些事儿

我身为题目中的“年轻人”,给各用人单位一个你们看不到的角度,来重新考虑这个社会现象。


首先我先简单说说我的工作经历。本人2015年参加工作,在佛山一家中专职校任教。一年后到广州开始走上互联网运营的道路,期间换了6家公司,现在刚于第七家公司离职。薪资由教书时的2k到现在的运营主管15k。


跟过八个老板,面试过不下100个企业(绝无浮夸成份,换一次工作面试10家企业不算多),其中包含华为,金山等等珠三角地区的大企业,也在十几亿的实业集团工作过,可以说是从小到大的公司都经历了一轮。


我认为迫使我离职的本质问题是“社会压力”,下面我将展开来说,这些压力的具体体现。

1、经济压力

教书的一年可以说是我做得最久的一份工作了,但是私人学校并没有太大的升职加薪的空间60多位教职员工,月薪过5k的屈指可数。5年后10年后5k,没有人能够接受的。


2、发展前景(时间压力)

很多人认为大企业可能架构较为完善体制相对健全,上升空间较少,创业公司小企业会好一点。所以理所当然的,创业公司的许诺变得泛滥。我进过很多创业公司,工资真的就勉强能活,我也能学到东西。但是前景堪忧呀!你说融资之后给我们什么先不提,同行同期的其他公司已经拿了几轮钱了,看不到任何希望。我还拿着那个勉强过活的工资,我愿意,我女朋友不愿意啊!生活最简单的社交需求都满足不了,发展得不到保障,试问多少有多少创业公司有合理的加班费,有多少能创业成功完成当初的诺言?


3、人文压力

你在2016年的广州拿过2k工资吗?说换工作是吃不了苦,那这算不算苦?当你身边的亲戚、同学、朋友、同事,在过年的时候的堂兄弟表姐妹,难得的同学聚会,朋友到家吃饭,同事发朋友圈,甚至老爸老妈眼角的皱纹,哪个不是在告诉你,起码别做最差的那个,而现在的企业现状,钱少没前景,我就算做得很开心,但是没脸见人啊?


4、情感压力

解决了生存问题,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来说,到了情感甚至自我实现。现在的时代发展快,企业压力大员工压力也不小,我们“年轻人”可能好不容易解决了饭前,但是没时间去解决感情呀!公司内部不能谈恋爱,工作成就感不强就成了致命伤,每个地方都得到不满足,就很容易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ps:拜托,不是说现在的女人势利,但是没房没车谁想继续苦逼?珍稀动物很难找的,毕竟女生压力也大,也想有个有钱的男人。这不是情感压力?


我也带过十几个的团队,给员工更多排忧解虑,去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和解决前途(钱)问题。这样他们就能更死心塌地全心全意的工作。


现在社会企业难生存,所以也很少有心思顾及员工感受。但是社会压力大,初出茅庐的菜鸟压力就更大,更迷茫。这是一个权衡的问题,不是“年轻人”的问题,也不是企业的问题。


水水水9158

根据个人工作经验,看到我们公司员工人流流失量,我做了以下分析,离职率高也分几种情况。 1、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工作方向没有定位好。 2、工作不上心,态度不端正,不懂职场游戏规则,心情好就认真工作,心情不好就打酱油,甚至于上班天天迟到(以前单位亲眼见过一个女同事,天天上班迟到),以至于公司上级为难员工,最后员工离职。 以上两种是离职最快的员工。 3、工作多年的员工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和奖励 4、没有上升的空间 5、公司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去严格执行。扣罚员工钱,立马实行。而,奖励金:比如业绩好的可以提前转正,或者排名业绩前三有员工专项奖之类的,并没有按时实行,而拖后,甚至于实行几个月停掉了奖励制度,只有扣罚制度。 6、公司局限太小,能力得不进一步提升 7、工资望眼欲穿,业绩的最好公司给予工资的极限就是如此,员工也会离职。 8、管理上的问题也有诸多原因。例如:管理层(上级)空降兵,能力不如员工,一问业务三不知,开会以说教形式,谈人生大道理,讲不着边的话。和所有员工相处,所有员工都觉得很反感,那就是管理层出了问题。 总之,员工辞职有三大原因。 1、自身能力不行。 2、工资待遇不行,没有上升空间,公司对员工激励惩罚方案的规章制度不按规定执行。 3、管理者能力不够,行为不正,多次沟通无效,那这个时候员工一定是成群结队的离职。


灵佳语

到2018年,2000年出生的的小朋友满18岁了,如果没有继续教育已经走上工作岗位,而接受本科教育的,基本96、97年的同学也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职场之旅,大家对这部分年轻人的印象普遍的“不好管,动不动就离职”,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随性,从小的生活环境造成他们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不喜欢迎合别人,按照自己所思所想而行事,而在毕业前后多数又没有明确的目标,或对工作岗位存在一定认知偏差,这就导致他们不断寻找自己想要的工作,做各种不同尝试;

第二,任性,这部分年轻人的性格比较任性,不愿意约束自己,每家公司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条条框框的要求,而一旦这些要求在某个场景下触碰到他们心中的那个点,就会促使直接选择离开。

第三,个性,年轻人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不喜欢随波逐流,希望彰显自己的个性,需要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期望更open的平台,而公司的很多管理层,没有足够意识这些员工的需求,还是按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这会让这些员工赶到被束缚,感觉自己的能力被低低估,感受不到充分的尊重,最终选择离职。


六合同风

离职率高就是不匹配,用工双方都有原因


劳动者方面

一、社会和校园生活方式完全不同。

现在的大学普遍散养,学生在学校期间生活状态自由且没有压力。而踏入社会之后,各种来自同事、家人、公司合作伙伴等等各方面压力随时而来,总有人无法适应。

二、兴趣爱好和实际工作差距过大

因为各方面原因(包括个人能力等),大部分应届生在找工作的时候,考虑的并不是工作内容喜欢不喜欢,而是要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要找一份工作而已。入职以后发现,所做的事情和自己的预期反差太大,就容易产生反感心理。

三、缺乏社会实践

现在的大学,基本上很少有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基本上都是在大四临近毕业的时候,才会有这方面的安排。对于学生来说,基本是处于和社会脱节的状态,刚走上社会之后就无法上手而使得公司内部和同事以及领导的关系无法融洽。慢慢的就会产生换工作的念头。


用工者方面

一、新人生活适应计划缺失

对于绝大多数的单位而言,普遍没有类似校园辅导员似的新人导师。因为大部分的单位是没有协助应届生以及年轻人适应工作状态的意识的,大部分都认为是没有必要,甚至给年轻人更多耐心的单位都不多。

二、工作晋升机制不公开

正如题主点到过得,绝大多数的单位,员工工资是保密的。不止是工资,员工的晋升渠道也是比较隐晦的。对于员工而言,看不清楚一年后、两年后会自己会怎样,自己要有怎样的表现才可以升职加薪。如果有一个公开的、数据化的升职加薪制度,让年轻人更有盼头,看得到眼前的希望,那对于留住年轻人会有很大好处。


后院财经

近年来,年轻人就业不稳定已经成为各行业中的心病。《人民日报》曾发文《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超3成 不就业占比增长

》,其中谈及毕业生就业不稳定的情况。刚进职场的年轻人,往往会把职场想象的十分完美。一旦面对残酷的现实,自信心受损,心中自然会有落差,希望通过跳槽来寻求改变。

《哈佛商业评论》曾经向Facebook的员工做过关于“好工作”的标准,发现激励人们工作的三大因素:职业生涯、团队和追求。职业生涯就是我们选择的工作,这关乎一辈子的发展;团队是我们工作时的磨刀石,好的团队能让自己更有激情;而追求则是个人在工作中对自身表现的期望。如果企业能让员工在这三个方面得到满足,那员工肯定能在其中找到

归属感。员工选择离职,其实就是因为没有归属感。

个人原因

从个人角度来看,如果员工在企业中得不到重视,自身的价值无法体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会受到打击。如员工的工作能力较弱,无法胜任工作,在职场中就会受到冷落。而作为新人,本来就要面临环境的压力,如果这时候还没有人指导,那在职场中将必败无疑。

解决这种办法的途径有两个:一是新人自己寻求他人援助。二是企业主动关怀新人。此外,强大的抗压能力必不可少。

企业原因

除了个人原因,企业也有责任。在好工作的三要素中,“团队”起着重要作用。一个好的团队,能让员工宾至如归。如果企业中团队之间人心涣散,或者对新人有所排挤,那很难留住新人。反之如果团队之间互帮互助,拧成一股绳,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都有促进作用。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工作;而个人要想实现职业抱负,也离不开企业这个平台(即使那些成功的创业者,也有过做职员的经历)。企业和个人,应该共同打造良性的工作环境。

以上便是我准备和您分享的答案,希望对您有用。如果您有什么更好的意见,也欢迎您留言一起讨论,感谢您的阅读。




猫咪贝贝的花园

1、对于自己的定位不准确。

大部分年轻人不知道自己该干哪行,选择职业大部分人都随性而来,看到哪个行业可能适合自己,就去投递简历,入职,当真正接触到行业本身的时候,可能自己的发现并不适合自己,就不喜欢,然后从内心抵制了,就选择离职了,都没有从根本上认知行业的性质。不了解每个行业的性质,就无法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导致最后离职的结果,这是可想而知的。

2、没有一个很好的职业规划。

大多数人离职就是觉得工资低,没有干劲。这种情况是离职中最普遍的,一般干了几个月之后,发现自己每个月的工资,和消费差不多。工资低的可怜。每天做的事有多,经常加班,工资又低,就选择离职,这个人大部分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一个良好的规划,觉得工资低,就应该跳槽,其实不然,为什么在同一家公司,有老板,中层领导,和员工的区别,因为能力的原因,你自己能力不够,给你当老板,你也不能让公司有更好的发展;给你当中层领导,你也不能管理好员工,处理好公司内部的事,这就是能力的差别。你应该多向老员工,领导包括老板学习,他们身上有的而你没有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端正自己的态度,做一个好的职业规划,选择自己职场道路。

3、选择的公司体制不完善。

很多小公司内部管理体制和晋升体制都不完善,而且对员工苛刻,经常对员工承诺这事,答应那事的,最后兑现的时候就大打折扣,严重打击员工做事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企业内部人才流失严重,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所以,进入企业的时候一定要是清楚了解公司人员结构,公司内部管理体制和晋升体制。首先明确一个观点,公司和人才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人才需要公司这个平台实现价值,而公司需要人才来创造价值。选择企业的时候要慎重,了解公司的背景,体制很重要。

以上我说的这几点是我觉得造成年轻人离职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希望大家能补充我所没提到的。


职在心中

本人我也生活在厦门,说实话,我非常能理解年轻人为什么要辞职?我总结了一下,应该有以下几点:

1.生活压力大。每一个来厦门上班的年轻人,刚开始都怀有梦想,也是奔着在厦门立足的想法来到了厦门。特别是这两年,厦门房价飞速往上涨,甚至高过了一线城市。岛内房价甚至涨到了5到8万。岛外偏的地方也涨到了2到4万。这样高的房价,对一个刚上班的年轻人来说。如果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的话,靠着岗位的工资,奋斗十年也买不起房。因此厦门的高房价打破了许多年轻人的梦想。是的,大家不得不产生离开厦门,到一个压力稍微小一点的地方发展。

2.事业发展不顺利,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可能工资待遇或者其他的职业规划方面,没有达到,年轻人想要的预期,当然,这也跟公司的实际情况相关。也跟员工的能力有关系。

3.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90后。能吃苦的不是很多。有限公司需要经常加班。这样就占用了年轻人下班娱乐休闲的时间,因此时间久了就容易产生更换岗位,更换工作的想法。

就我本人而言,我现在也是刚需,来厦门几年还是没房,虽然工作我很喜欢,待遇也还不错。但是比起高房价。我也是望洋兴叹,现在也是处于观望的状态。期盼政府能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时间不等人,一旦成家买房是必须的。如果到了那时候买不起房,就算工作再好,那也只能到压力小的城市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厦门这两年离职率高,年轻人流失的多的原因。最主要的莫过于大家共同的关注的一个话题,那就是房价。希望政府能够早日有效的解决这个社会大难题。让大家在厦门生活的压力小一点,人才才能够进来。


幸福loading189

这个问题我正在经历,最近正在想离职的问题。我是某软件公司的IT工作人员,负责软件实施、运维等工作。以下是我想离职的原因:

1、工资待遇:首先,年前刚发了年终奖,但年终奖并不满意,我以为起码有两个月工资,结果并没有,不知道领导是怎么核算工资的。更无语的是,有的同时间进工资的同事年终奖是自己的三倍多,但工作差距并没有那么大。因为年终奖的事情,很多员工表现得失望与不满,离职的也有好几个了。其次,工资不高,作为实施,毕业后就在公司待了一年半,坐标魔都,工资刚涨到7800,找领导涨工资,领导给派了一个很有压力的任务,担任某个项目的项目经理,说能扛下来今年就给涨到9000,但其实在上海这个行业,这个工作年限,紧紧作为一个工程师工资过万也是不难的,只能说我们公司工资在行业内不高吧,而且吐槽能大大提升工资。

2、领导的重视程度:我们现在的部门分为两部分,就说A和B吧,我现在属于A,只有一个上级领导,即部门大领导,部门领导因为管的人比较多,所以很少会关心某个人的发展问题,导致难以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而B部分中间隔了一个小领导,这位领导平时很关心下面的员工,比如项目问题、工作待遇、发展问题等,也会极力向大领导请示为员工加工资,经常找员工和大领导一起开会、吃饭等,所以今年B部分的员工年终奖非常高。而我们A部分就属于放养状态了。

马云说过,员工想离职的原因就是:要么工资低了,要么干得不爽了。企业还是在这些方面找找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