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鹊搭窝的第一根树枝是怎样搭牢固的?

阳光强正能量

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就是百鸟向凤凰学习搭窝,老鹰听到在山上找一个洞,老鹰飞走了;喜鹊听见找一个树杈,喜鹊飞走了;麻雀听见在屋檐下,麻雀飞走了;只有燕子,从头听到尾,所以,燕子搭的窝最好。

当然,这只是一个童话。



网上有一个视频,就是喜鹊搭窝的视频:

喜鹊先找一个合适的树杈,这个树叉要够高,够牢固,这样可以避免蛇等爬行动物伤害幼鸟。

找好了树叉,其实就像人们盖房子打好了地基。

然后,喜鹊会到处找合适的树叉,这个树叉是单支的树叉,一定要长一点,也要结实,特别是第一根树叉,有时候喜鹊会好久才能搭好第一支树叉。

喜鹊选择的第一支树叉,一般比较长,而且其中一头至少有三个分叉,这样便于把树叉固定在大树的树叉上。

喜鹊搭树叉,都是把较细的分叉端的树枝卡在大树的下端,较粗的另一端搭接在较高的大树树枝上。

这样一支一支搭接下去,所有的树叉互相咬合,不但结实,而且牢固。



喜鹊搭窝是个很复杂的过程,有可能持续一个月。

而且乌鸦不会搭窝,还经常抢喜鹊的窝。

所以,大家要教育小孩子,爱护动物,爱护鸟类,爱护喜鹊的巢穴。


王俊杰猛

喜鹊是很灵敏的动物,异常聪慧。它搭窝的第一根树枝,应当有枝叉,然后擱置于大树高端枝丫(三个叉)的部位,一根套叠一根,盘旋交织连拢在一起,当窝近乎搭成,再逐步缩小上部的口子。喜鹊窝的中间,呈现一个圆型穹窿状,里面垫有破布条、旧棉絮、鸡鸭毛或碎草叶之类。喜鹊的窝很结实,一般是位于大树上部的三分之二位置,比较高,其它动物威胁不到它,既使蛇类、松鼠也不敢爬到那个地方。因为喜鹊把窝搭在粗树杆旁边的枝叉上,位置较高、枝叉又细,窝呈圆弧型,而每根干树枝尖端凸出,犹如空中刺篱笆,蛇和松鼠是不易爬进窝里去的,而喜鹊自身却是从空中飞进窝去,就不成问题。

记得“文革”时期,农村做饭主要靠柴禾,那时“北煤南运”,南方既缺煤炭(每家年计划供应500斤),又缺柴(集体封山育林)。学生一放寒假,上山也只能捡一点零杂枯枝,或远赴河坡地砍荆棘及乱刺窝。是时,南方冬季的丘岗山地落叶满地,人们用竹抓勾把干树叶、松毛针也扫光了,小孩子们就打起掏鸟窝的主意。一处喜鵲窝的干树枝还真多,本人那时也不谙世事,小小年纪便壮胆攀爬上树,当接近喜鹊窝数米之处,却又不敢再往上爬,因枝叉比较小相当的危险,万一树枝折断摔下来那可不得了。于是拿着一根几米长的竹竿,使劲往上面捅、撬,却很难把鸟窝撬动,而整个树杆连枝叶都颤悠悠的,不敢使猛劲去用力。几天后,想出了个好办法,扛上一条杉木长梯,用一根较长的晒衣竹篙,由一人扶梯,另一人站在梯子上,使劲捅撬喜鹊窝,才得到一担干枯的柴枝。

现今回想起这些事,仍觉得分外的惭愧,小时候太不懂事了,从当下保护生态的角度,拆喜鹊窝也算是个损招吧。但那个时期的人,连饭都吃不饱,一旦遇上穷迫,胆子也就格外地大,什么也顾不得了。所以,对于喜鹊窝的形态,当年曾经历过这么一段小故事,顺手写出来以诉心中的愧意。鸟做窝、人造屋,皆为同理,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东方闲说

我认真研究过喜鹊打窝,因为我是农村,地里有三四棵杨树,这几棵都有喜鹊窝,每年开春就要浇地,浇地的时候我就研究喜鹊的窝,喜鹊的窝喜欢打在树的上部,而且还得搭在树叉比较粗点的杈上,喜鹊打窝的树枝都是小手指粗的,喜鹊一开始打的窝树枝粗,而且是三根平行放在底部,再叼一些破绳子一类的或者软草,接着就是平行相互错叠的打起来大概得六七十层才能搭好,喜鹊是非常聪明的,它们搭的窝都在树叶密集茂盛的树叶底下,下雨绝对淋不着,而且我呼吁人们都爱护喜鹊


顺富3

一直以来有一个问题,喜鹊搭窝的本领是从哪来的?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基因里就带的。还是后天自己琢磨发明的,那就不能解释天下喜鹊的窝都一样了。父母教的,搭窝的都是成年单只喜鹊,也没见和父母一起呀。如果只是基因里遗传,那就太不可思议了。至少人类不会遗传这种建筑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