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草蟲畫,小生命,大境界!

5已出門、不補蟲的傲嬌派

現在很多書畫家常常遇到有人索書法、索畫的經歷,那些人認為:不就幾個字嗎?不就一幅畫嗎?對書畫家來說,是很簡單的事吧!

1921年作 秋卉秋蟲

我們這裡先來看一張齊白石著名的潤格。其中提到:已出門之畫,回頭補蟲不應。

為什麼呢?因為補一隻蟲,不是那麼簡單的。

齊白石弟子胡佩衡曾在《齊白石畫法與賞析》中回憶其畫蟲過程:

“畫工筆草蟲先要選稿,從寫生積累的草蟲稿中找出最動人的姿態,然後把無關的部分去舍加工,創造出精煉而生動的藝術形象來……細看草蟲‘粗中帶細,細裡有寫’,有筋有肉,有皮有肉,非有數十年粗細寫生功夫是畫不到。”

白菜草蟲

看完這些,再對比齊白石對草蟲畫付出的心血,您還覺得補一隻蟲簡單嗎?作一幅畫容易嗎?

6寫意,而後複寫生的大師

此冊之蟲,為蟲寫工緻照者故工,存寫意本者故寫意也。三百石印富翁記。【鈐印】木人(朱文)

因為是“絕活”,老人的草蟲畫自然大受歡迎,但到老年時,齊白石老眼昏花,再畫這種工細作品,有些苦不堪言。更重要的是,這樣細緻的工筆,不能抒發他的本來心性。在《白石詩草》中,他說:“餘平生工緻畫未足暢機,不願再為。”

1935年作 花卉草蟲 冊頁

他也時時感到兩種畫法的矛盾,以及達到形神俱似的難度。在1922年的日記中寫道:“大墨筆之畫,難得形似;纖細筆墨之畫,難得神似。此二者餘嘗笑昔人,來者有欲笑我者,恐餘不得見。”

草蟲

“ 善寫意者專言其神,工寫生者只重其形。要寫生而後寫意,寫意而後複寫生,自能神形俱見,非偶然可得也。”

後來,他的工蟲畫反覆經過“寫生而後寫意,寫意而後複寫生”的過程,最終達到“形神俱見”的高度,他的工筆草蟲雖極寫實,卻不是死的標本,充滿生機與活力。

草蟲

最終,他將工蟲與大寫意花卉結合起來,創立了“工蟲花卉”的獨特樣式,一粗一細,一動一靜,結合的讓人心動。

草蟲集 冊頁

草蟲圖 冊頁

蘭花草蟲

紅葉草蟲

草蟲兩幅

草蟲雁來紅

1951年作 枇杷蟲草

大耋多壽

多子

工筆草蟲

高官耋坐圖

葫蘆草蟲

葫蘆小蟲

蘭花草蟲

葡萄蚱蜢

牽牛草蟲

牽牛蜻蜓

清樂何如

蜻蜓

秋糧

絲瓜小蜂

萬事不如把酒強

玉簪草蟲

我們看這些“千奇百怪”的草蟲,

忘記了它們的屬性,

感受到的是美好,是生活情趣,

是人與自然的“天人合一”,

這正是白石老人為我們創造的

理想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