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二战期间瑞士80万士兵选择中立并且没有受到纳粹侵略呢?

CJ-J

我是军事妹子,瑞士并不傻,他们知道自己宣布中立是没用的,只有自己拥有足够的实力时,别人才会承认你的中立。

众所周知,永久中立国只是一个称号,历史上以永久中立国的名号然后突然侵略其他国家的代表并不在少数,曾经欧洲墙头草瑞典就曾利用过永久中立国的身份在对法战争(欧陆战争)获得利益后,然后以此称号脱身。而瑞士作为欧洲上有名的永久中立国,在二战爆发之前已经拥有了高达80万的常备军。

图为瑞士军队

那么,位据欧洲要道的瑞士(瑞士平均海拔远低于阿尔卑斯山脉,德意之间的铁路交通都要从瑞士之间通过)为何没有遭到纳粹德国的入侵,也没有选择加入德国去分法国的一杯羹,而选择了中立并默认德国和意大利之间的火车在瑞士境内自由通过呢?

图为拿破仑战争中的瑞典军队和神圣罗马帝国联军

德国之所以不敢动瑞士,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这80万装备先进的军队,德国虽然不怕,但也不敢轻易招惹瑞士(进攻瑞士至少需要100万人以上的部队)。永久中立国可不是随便说着玩的,拿破仑战争时瑞典的左右逢源导致其不能在作为各国的中立银行就是最好的例子。瑞士这个国家之所以能如此发达,和瑞士的绝不干涉战争和真正的永久中立是分不开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临将战败的法国将大量的黄金交给瑞士银行和美国银行保管就可以看出法国对瑞士这个永久中立国的信任。

图为瑞士银行

而瑞士也可在法国不急着用这比黄金的时候可以将其投入基建建设用来回收利润,以将挪用的空缺补全。德国在二战结束前也将大量的黄金储存到了瑞士,也可以逃避同盟国对资金的回收。而瑞士只要坚持永久中立,保护客户资料就可以几乎获得无限制的“可用贷款”。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坚持永久中立且军事实力强大的瑞士才得以免于战火,瑞士也因此继续保持住了永久中立国的名号并作为世界银行储存来自世界各地的资产。


军事新观察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非常简单。

第一,瑞士有一定军事力量,不好对付。

你去过瑞士就会知道,这个国家是山地之国。瑞士的军队又有几十万规模,祖先是最为骁勇善战的日耳曼人。

欧洲历史上,瑞士以战斗力强闻名,成年男性很多作为雇佣军为生,有几百年历史。瑞士雇佣军极少有投降一说,基本都是全部战死才算战争结束。

后来雇佣军玩不转了,这才开始搞手表,卖军刀。

瑞士当时还有较为完整的军事工业,可以生产火炮和轻武器在内的大量军火。

德军虽然厉害,想要吃掉瑞士仍然很困难,甚至会陷入在南斯拉夫的持久战。


第二,瑞士威胁炸毁阿尔卑斯山隧道。

德国和瑞士是邻国,他和南欧的交通,高度依赖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的隧道。

瑞士为了修建隧道,花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也是德国志在必得。

以圣哥达隧道为例,长14.9公里,瑞士花费长达10年才修建成功。

但瑞士政府明确说明,一旦德国入侵就会炸毁隧道。

这样一来,德军占领瑞士最大的战略目的就不能实现了。

相反,瑞士许诺如果不入侵,则可以由德军街道运输军队。


第三,德国需要通过瑞士作为中间人

无论是洗钱还是政治上的交涉,德国即便和盟国全面作战,也需要一个居中协商的国家。

显然,持永久性中立且国际威望很高的瑞士,符合这个要求。

二战中,德国通过瑞士洗了很多钱,清洗了很多犹太人的账户。同时,德国制造的假钞,假英镑之类也是通过瑞士流传到世界。

如果没有瑞士,这些事情都做不了。

同时,一些政治人物也通过瑞士进行赦免和流放,以避免世界舆论压力。战俘问题也需要通过瑞士调停,私下的外交联络也是在瑞士。

总之,瑞士的存在有着重要的意义。



萨沙

瑞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吸金国,但是,在二战中并没有做到不偏不倚的严守中立。

一、首先需要澄清的是,二战当中,尤其是44年前,瑞士虽然表面上是中立国,但暗地里,是偏向以德国为主的轴心国的。

40年法国沦陷以后,欧洲大陆绝大部分都已经落入了德意两国手中,此时,瑞士在全国人口只有五百多万(德国八千多万)。并且坐落在阿尔卑斯山麓的瑞士也是德国通往意大利的最便捷的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瑞士别无选择,只能妥协,而且还可以顺势发一笔战争财。

1941年5月欧洲形势图,蓝色为德、意轴心国占领区

瑞士为德国提供的帮助主要在金融方面,首先是借钱,瑞方向德方提供1.5亿瑞士法郎贷款,为德国初期的闪电战的军备提供了极大的资金支持。瑞士还向德国卖电,向德国供应精密零件。苏黎世的军工厂提供的40毫米口径高射炮,是德国应付盟军空袭的重要防卫武器。

瑞士军队装备的并出口德国的高炮

而后,他们被胁迫和利诱着开放了旧圣哥达隧道,这条隧道可以连接德国和意大利,满载战略物资的火车不断穿过瑞士往来于两个法西斯国家之间。

在犹太人方面,移民政策规定,“犹太人不应当视为政治难民”,各种形式的阻挡他们的涌入,为此,战后,瑞士在犹太难民方面的所谓“中立”,一直饱受诟病。

还有对待犹太人存款、黄金交易方面,都明显的偏向德国一方,有着不光彩的历史。据报道,在二战中,被纳粹迫害致死的德国犹太人在瑞士银行开户数达5万多户,存有价值为60亿美元的资金,而至今只有600万美元经瑞士政府交还给了犹太组织或赠与一些国际人道主义组织。

二、而且,经过纳粹德国的估算,侵占的损失大于收获,保留瑞士中立国的名义对德国的是有好处的。

三,民族是近亲,瑞士是日耳曼族的一个分支,大多数人讲德语, 其他是法语和意大利语。

瑞士二战中的各种行为违反了永久中立原则,,只是表面上是尽力做到了不参战不出兵不结盟。在二战后,瑞士联邦政府也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反思。比如,1995年瑞士外交部长科蒂就代表政府为瑞士在二战中的表现作出了深刻的道歉。

另外,瑞士本身能够永久中立,也是有很多过人之处,比如二战中的卢森堡也号称中立,结果转瞬间就被德国顺手端了。

第一,民风彪悍,爱好自由,瑞士雇佣军在中世纪的欧洲是出了名的饶勇善战,历史上打败过神圣罗马帝国。二战中,瑞士全民武装,人人皆兵,而且防空做的极好。

中世纪罗马教廷的瑞士雇佣兵

第二,瑞士虽然是世界金融中心,但是主要是有价证劵,黄金储备并不是很多,真占领了不过是“废纸”,油水不大。

另外,纳粹掠的财富也需要一个交换的平台,没有瑞士,财富是不能直接转换为物资的,包括各种洗黑钱的活动,都离不开瑞士。

第三,瑞士是个多山的国家,这对机械部队来说是个灾难,就连现在的美国在阿富汗都难摆平,更何况当年的纳粹德国,机械化部队进入瑞士的山区行进速度恐怕还不如骡马等畜力车。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在二战期间,为什么瑞士在选择中立以后,没有受到纳粹的侵略,如果需要仔细分析的话,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二战时期的瑞士,是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家。

在欧洲历史上,由于瑞士国土面积狭小,且多以山地为主,物产贫瘠。

因此瑞士的男人都非常的彪悍好斗,在食物匮乏的年代,这些人不得不扛起刀枪靠到处给人做雇佣军为生。

由于瑞士的国土面积非常的狭小,为了保存国家,瑞士从古至今都有武装中立的传统。等到1815年时,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从此瑞士就再也没有被卷入过任何形式的战争。

但是这样的中立国也是有足够强大的武力保障的。在瑞士,实行全民兵役制,18岁至42岁的健康男子每隔两年必须抽出3个星期时间到军队服役,女性有与男性同样的权利,可以持枪参加各项军事任务。

因此,从瑞士建国以后,基本上所有的瑞士男性、女性都普遍接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而在二战时期,整个瑞士人口则有差不多400多万,如果德军侵略瑞士,那么这400万人口中起码能武装起接近200万的士兵,与其作战。

最后希特勒估算了一下,如果要全部占领瑞士的话,德军可能要牺牲掉接近100万的军队。

这对于占领这个仅有4万平方公里,其中还没有什么重要产出的中欧小国,是非常不划算的。因此德国人想想之后,还是算了,于是就允许了瑞士的中立。

2、瑞士的银行业,帮助德国洗了不少的黑钱。

二战时期,虽然轴心国和同盟国之间阵营分明,但是在有些时候,两个阵营之间的国家还是相互有经济往来的,怎么往来?那就是通过中立国往来。

由于二战期间瑞士是中立国,并且瑞士的银行业非常的发达,而且瑞士银行业对于户主的保密度非常高,所以很多时候,有很多见不得光的交易,就都是通过瑞士来进行交易的。比如:

德国需要外国的各种原材料物资,而外国则需要德国的黄金,这两边并不能直接进行交易,那样的话就是违反了两边国家的战时法律,那么怎么办呢?因为瑞士是中立国,那么两边国家的商人就可以通过与瑞士国内的商人进行交易,来完成整个交易链。

这样一边获得了物资,一边获得了金钱,皆大欢喜。

二战期间,很多德国急需的战略物资其实就是通过瑞士的银行,进行购买的。所以有了这样一个安全的交易港,德国干脆也就不去想办法占领瑞士了。


有书博物馆

纳粹在二战期间没有侵略瑞士同样有表层和深层两种原因。不过首先纠正一点,瑞士号称全民皆兵,这个80万士兵只能说是80万民兵,而不是专业士兵。当然,这都不重要,我们还是来看看为什么瑞士可以避免战乱吧。

从表层来看,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宣言》上,瑞士首先成为了欧洲的永久中立国。所谓永久中立国,有下面一条准则:

指处于两个对立的政治力量之间不倾向任何一方,不参与战争并取得法律地位的保持中立状态的国家。一般把中立国分为战时中立国和永久中立国。战时中立国也叫“局外中立国”;永久中立国是指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必须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国家。当中立国宣布中立后,既要对交战国保持不偏袒的态度,也要对交战国的任何一方不得予以提供与战争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援助。

所以人家都是永久中立国了,纳粹自然就没有必要侵略他了,对么?错。人家要统治世界的,管你是不是中立国,因此当时同为永久中立国的卢森堡和比利时前者两三天就被纳粹打趴了,后者面对大军压境的纳粹立马就投降了。

其实瑞士的情况和本质上和比利时差不多,虽然它并没有口头上宣布倒向纳粹,但是对纳粹提供了巨额的贷款(1.5亿瑞士法郎贷款),在各种担保交易上也都偏袒纳粹,并开放了境内的旧圣哥达隧道,以此连接德国和意大利。实际上就已经把两个最大的轴心国连在一起了。

换句话也就是说,实质上瑞士已经向纳粹投降了,它并没有保持中立,也完全不符合中立国的定义。而对纳粹来说,面对这样“嘴巴说不要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的中立国,已经没有必要去耗费兵力攻打了,于是也默认了这种关系。


三观粉碎机

瑞士实行全民皆兵的政策,应该说瑞士军队战斗力是相当强的,我们没必要神化瑞士,德国如果真要打瑞士,肯定是可以打下来的,只不过没太大意义,而且得不偿失。瑞士最终也选择了屈从纳粹。纳粹最终放弃了攻打瑞士,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瑞士没有战略资源。

当时德国的扩张,除了要打败主要对手英国和法国,对于其他国家的侵略,主要是为了获取战略资源。德国是一个原材料短缺的国家,除了煤,大量的工业原料都依靠进口,比如石油、橄榄油、铁矿砂、羊毛等等。德军入侵巴尔干地区,主要由于矿产资源丰富。而入侵罗马尼亚,则是为了石油。而瑞士啥都没有,打下来没有意义。

二、瑞士可以提供贸易上的便利。

二战爆发后,德国就陷入了经济封锁,无法通过出口工业品换取外汇,国际融资就更加无从谈起。而瑞士的中立国身份,可以给德国放贷款,出口工业成品。二战爆发没多久,德国从瑞士获得了1.5亿瑞郎贷款,还从瑞士进口了一批防空火炮以及铝制品。瑞士的表厂一直在向德国供应精密零件,而零件的加工材料则是通过外贸获取。这是德国无法做到的。

三、瑞士的中立国身份可以帮助纳粹洗钱。

战争期间的硬通货是黄金,纳粹从占领国榨取了大量黄金,将这些黄金通过瑞士银行进行交易,获取外汇,用来在国际市场上采购军用物资。而瑞士的银行根本不问这些黄金的来路,照收不误。当时的德国帝国银行副行长曾经说过:

“瑞士允许自由的外汇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是我们至今仍然让他保持独立的一个基本原则。”

瑞士银行从中捞取了大量好处,从黄金交易中赚钱了大量差价。另外,被迫害致死的犹太人,在瑞士银行开了5万多账户,存有60亿美元的资金。这些钱都被瑞士银行黑了。


竹林孤琴

当纳粹德国在欧洲以闪电战迅速侵略欧洲各国时,作为一个欧洲的小国家,为什么瑞士能躲过纳粹侵略?

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当时德国以闪电战为主的战略思维对侵略瑞典并不适合,瑞典多山的地形并不适合装甲作战。


二、瑞士典型的全民皆,兵军事实力并不低,加上瑞士的多山地形,易守难攻,占领瑞士得不偿失。影响其全面战略部署。

三、瑞士的军工实力很强,战时德国许多精密零件还有武器也是是瑞士在供应。


四、瑞士的经济实力也很强,二战中交战各方,德国、意大利等国都有向瑞士银行贷款。


城市历史小小刚

瑞士联邦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291年旧瑞士邦联的建立。起初的领土只包含三个州,之后逐步扩大,直到1815年才基本形成现今的疆域。

瑞士一开始有雇佣兵制度,后来才改采武装中立,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从未卷入过国际战争。


虽然瑞士是中立国,不过德国不管这套。二次大战期间,德国已策划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准备入侵瑞士。

1942年8月,德国元首希特勒将瑞士形容为“欧洲脸上的一颗粉刺”,声称该国已没有权利继续存在,并公然抨击瑞士人是“德意志民族的私生子分支”,为入侵瑞士做舆论准备。

在法国投降后,希特勒开始亲自准备入侵瑞士的计划。

(德意志国防军入侵瑞士的计划原本——代号圣诞树行动)


但瑞士也不是好惹的主儿!为保安全,自一战之后,瑞士实行“全民皆兵”的普遍义务民兵制,凡年满20周岁至42周岁的男性公民必须服兵役。让瑞士的武装力量成为一种介于民兵与正规军之间的体制,拥有强大的军事动员能力。

瑞士能在48小时之内动员50万人参战,这些都不得不让希特勒为之忌惮。

而且在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之后,瑞士大幅将国防预算提高至9000万法郎/每年。军队全面更换了性能更好的K31步枪。

加之瑞士全境都位于高耸绵延的阿尔卑斯山脉内,地形险峻,易守难攻。不适合大规模装甲集团作战,德军的机械化优势也展现不出来。





当然,如果德军死磕的话,瑞士也是扛不住的,毕竟级别上差着好几个重量级呢!

为此,瑞士政府给了德国经济上大量优待,希望能够避免战争。

得了好处的希特勒权衡利弊,迟迟未对瑞士发起进攻,以致最后计划流畅。至于希特勒为什么放弃进攻瑞士,其原因至今不明。

(二战期间,瑞士幸免于德国在1940到1944年间的扩张)


千佛山车神

二战期间瑞士没有受到纳粹的侵略,原因有二:1,瑞士的理智;2,希特勒的偏执

1,瑞士的理智:

瑞士是一个有大智慧的国家。看到看到欧洲列强互相征战,作为小国他知道只有保持中立才是王道。

但是,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瑞士也会调整自己的政策。一战后,瑞士曾一度放弃了他所宣称的绝对中立,以有条件中立代替!有条件中立会让瑞士在面对战争的时候偏向于英法一方,这是迫于强大的英法做出的妥协。

进入30年代后,纳粹德国崛起,瑞士发现英法等国不靠谱,靠他们不如靠自己。于是又改有条件中立为绝对中立!这让瑞士在法理上允许对德输出武器和精密仪器。

同时,瑞士开始了国家总动员,规定65岁一下成年男子都要随时响应国家号召进入军队服役。并且在1939年通过了一项决议:紧急情况下,政府可以不通过议会直接动员全国军队!

2,希特勒的偏执

瑞士不管怎么准备,在军事上也无法和德国对抗。德国甚至不需要直接出兵就可以困死瑞士。因为,作为一个资源小国,瑞士难以做到自给自足。以粮食为例,一旦被封锁,瑞士将会在两个月之后被迫执行粮食配给制,以维持最基本的生存!

所以,只需要封锁瑞士对外联系,就可以轻易逼降瑞士。到时候,整个瑞士就可以为希特勒所用了!

之所以没这么做,是因为希特勒的极端偏执。1944年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希特勒决定占领他的同盟国匈牙利,同时匈牙利执政米克罗斯受邀访问德国。在会见希特勒的时候,米克罗斯曾经想将希特勒杀掉,因为他的武器并没有被希特勒的卫士收走。后来有人解释,这是因为希特勒是一个偏执狂。当时,匈牙利和德国还是表面上的同盟国,所以希特勒没有用对付敌人的方式对待他。

(米克罗斯和希特勒)

同样,虽然希特勒能轻易征服瑞士,只要瑞士严守绝对中立原则,就不会找到德国入侵!


游者走天下



首先,瑞士国土虽小,但是和卢森堡、比利时那些小国不一样,国内山脉湖泊众多,地形险要,易守难攻,非常不利于德国最精锐的机械化装甲部队作战。而卢森堡、比利时完全是平原地带,完全经不起纳粹的几次进攻。但是,纳粹想要攻下瑞士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而且有可能损失很多兵力。既然瑞士完全不对自己构成威胁,又比较有实力,而此时纳粹德国还有英法美苏诸多大敌,完全没有必要将主要力量消耗在这个方向上。



其次,瑞士是欧洲金融资本的聚集地,虽然瑞士在二战中表面中立,但是金融资本集团暗暗地在背后支持和配合希特勒。瑞士实际上也为纳粹德国的战争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和支持,就如同西班牙一样,当然表面上依然严守中立。既然瑞士如此识相,纳粹德国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去侵略瑞士了。



也许有人要问瑞士战后为什么没有被盟军反攻倒算呢?因为当时这样的国家多了去了。事实上,跟随德国的国家除了日本之外都没有受到什么惩罚,其中就有意大利这样的盟友。至于西班牙,瑞士,瑞典这一类疑似帮凶就更不会有多大事情来了。

综上所述,由于种种原因,纳粹德国最终尊重了瑞士的中立,没有出兵去侵略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