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著名的古代送别诗词?

玩的就心机

我把送别分为壮别、惜别、凄别、恋别、阔别,就按照这个分类来答。

壮别

《别离》

李龟年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仗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疾解腕。

所思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其实也不用说别的,起头一句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就已经为整首诗定调了。这就是男人之间的别离,我们有胸怀、有梦想,这一别是为了梦想而别,自然不会洒泪,自然是壮别。

惜别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写得特别清新,也没有离别之泪。只是最后一句,点出西出阳关,再无故人,甚至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再见面。我对你的不舍之情,尽在这杯酒中。向《西游记》演的那样,太宗送唐僧离别之时,大概就是这种惜别之情。

阔别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整首诗就在讲一个阔字,山阔、江阔、月阔、天阔、云阔、海阔。

在离开故乡之际,李白为自己送行,飘逸的谪仙儿,自然不会儿女情长,只有豪迈之阔气,连故乡之水,都会送他万里。

仙的境界就是不同哈。

凄别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凄别,如果从字面意义来理解的话,凄凉、凄惨。

再看诗中所写:相见难、百花残、春已死、蜡已干、鬓已白、月光寒。相见无路,只能拜托青鸟探看。

岂不凄凉?

恋别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永远是这样。他擅长用这样婉约的手法揪住读者的心。

明明是一对恋人吧,偏偏被银河相隔。每年只有一次机会相见,而仅这一面,便胜却人间无数。你我的爱情亘古不变,我们对待彼此柔情似水,即使一年一面,又有何遗憾?虽然没有朝朝暮暮,但我们有一万年,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也可自话

送别诗在古代诗词主题中占比较高,因为古代交通不便,如果一个亲友远去异地,说不定这辈子就很难再想见,因此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离别伤感之情。推荐一本书,《古代送别诗词三百首》,这是现代人集合送别这个主题而成的书,有注释也有题解,想深入了解的话,可以一读。举例几首。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古代送别诗中的名作。“西出阳关无故人”,是说朋友去的地方是陌生之地而人烟稀少。又表达了不舍之情。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也是一个名篇,成了一个表达与心爱之人伤感离别之情的经典作品。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此诗中的“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已经成为千古名句了。

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最后这一首可能最为熟知,记得初中还是高中课本学过。


例外状态

送别诗很多,出过书,如《历朝送别忆旧诗》《历代送别诗选注》《唐人送别诗选》。

我们不妨找一个主题吧,比如说,有一类送别诗总要提到“青草”,还有“王孙”。为什么?

最出名的送别诗当然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什么意思?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通常用在命题作文的场合。也就是说,未必像中学教科书里讲的那样,白居易送了友人,回来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一首送别诗。不是的。不如说当时的情况更像是,白居易拿到一个题目硬写。但奇怪的是,这首诗却千古流传了。

另一首王维写的送别诗: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其实,上面两首诗中的“青草”与“王孙”来自《楚辞》中的《招隐士》

作者不是屈原,是汉代的淮南小山: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山气巄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
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

说法很多。简单讲一种,深山老林非常险恶。大家思念远游的淮南王刘安。刘安是刘邦的孙子。正宗的王孙。唐代的白居易和王维在诗中提到青草与王孙,至少有致敬淮南小山的意思。此后的古诗中,这种致敬不绝如缕:

《平凉》
(明)李攀龙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王孙游》
(齐)谢朓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古人有一种修辞习惯被滥用之后不太好,“桂华流瓦”美不美?美。桂华指的是月光。桂华为何是月光?因为月亮里有棵桂花树。月光就是桂华。听上去还行?但后来一提到月光就用“桂华”,陈词滥调了。送别的诗歌,后来“王孙草”就成了陈词滥调。没什么意思了。

唐李颀 《题少府监李丞山池》诗:“窗外王孙草,牀头中散琴。清风多仰慕,吾亦尔知音。” 宋穆修 《寒食》诗:“江边又寒食,伧客奈离襟。恨满王孙草,愁多望帝禽。” 元丁鹤年 《兵后还武昌》诗之一:“归期实误王孙草,远信虚凭驿使梅。” 清朱鹤龄 《哭叶中翰元礼》诗:“远道王孙草,羁愁少妇词。”

神州袖手人

人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真诚的友情,朋友之间深切的友谊,如同幽香的兰花开在深谷,又仿佛天上的浮云伴身漂泊。

挚友同事离别,就要天各一方,不知何时相见,这时,你是否应该给你的朋友说一些离别赠言,祝他一路顺风友谊长存呢?在这方面,重情侠义的古代中国人为我们现代人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我们知道,儒家思想核心是“仁、义、礼、智、信”。作为古代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这五字成为古代志士仁人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



《战国策·燕策三》,曾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塑造了英雄荆轲重义轻生、勇于牺牲的侠义精神。

公元前227年,荆轲依计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河边为荆轲送行。送别场面异忽凄悲,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拍节高声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悲壮激昂。送别的众人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荆轲歌罢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这首离别的诗句是何等的慷慨悲凉!

送别的诗词并非都是这样大气磅礴,我们最为熟知的诗仙李白就利用诗歌抒写出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所载:唐天宝年间,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南下旅过,欣喜万分,写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到了泾县,李白问汪伦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是潭水的名字,并无桃花。万家是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汪伦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把酒论诗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到了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绸缎,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下此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此送别诗有明显的民歌之风,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仙太白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写出了与之真切的友情。

当然,古代的离别诗并非总是友谊的颂歌扬词, 男女之间的离别在诗词上的表现更加深切婉转。据《能改斋漫录》记载,宋徽宗宣和年间,有人题词于陕州府驿壁云:“幼卿少与表兄同砚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缔姻。父母以兄未禄,难其请,遂适武弁公。明年,兄登甲科,职教洮房,而良人统兵陕右,相与邂逅于此。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

目送楚云空,前事无踪。

漫留遗恨锁眉峰。

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

扬鞭那忍骤花骢。

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这首词上片笔墨集中写两个有情人驿馆偶遇而又倏然而别感人的一幕。青梅竹马多年不见的表兄,突然出现眼前,勾引起自己多少相思恨。可是人眼前,词人却不能对他面诉衷情;顷刻间情人又策马而去,又只好忍看他匆匆离去,只能徒然远远地“目送楚云”,心中有多少凄楚,多少怅惘,大有往事不堪回首之慨。女主人公幼卿发出一声轻轻叹息:“前事无踪!”“前事”,自然是指那段共度的美好的时光,然而,往事如烟消渺无迹,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痛楚。作者空有遗恨,不能明言,但是又难以排遣。于是她转而自怨自艾,归咎于命运:“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荷花的借喻隐约其辞,暗示自己命运多舛。

接着幼卿便着重写这次重逢带给她的悲痛。“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这两句充满了多少人生的感慨和谓叹,人生就象随风飘的蓬草,谁料想两个离别多年的恋人,会突然他乡相遇?然而相见却又立刻相别,人生的离合、聚散,为何如此匆匆!“于是幼卿便写出这短暂的扣人心弦的一幕:”扬鞭那忍骤花骢“。这一幕也就是《能改斋漫录》记述的情景:两人”相与邂逅于此,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可以想见,面对此情此景,这一刹那间,内心翻腾何等剧烈的痛苦。也许因为他对幼卿有误解,有怨气,即所说的”前憾未平“所以才给马儿狠狠一鞭。然而这狠狠一鞭,看似无情却有情啊!最后,幼卿只好独自默默地吞咽下这人生的苦果,心中痛楚永远难逝。由才挥笔而成这篇千古离别之词留金于世,这样我们现代人才有机会赏析古代的送别诗词。


清瘦客

古代文人墨客多喜爱外出游玩,所以在外面也会碰到的机会比较多,相互小聚之后又匆匆分别,故此关于送别的诗词佳作流传甚多。李白作为唐代资深的旅游达人,在送别这方面的体会是非一般诗人可以比拟的,信手拈来就是一篇佳作。

1.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李 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3.李白《宣州谢月(左)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4.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7.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毕丹丹30602725

有一首著名的送别诗,但大部分人只知道前四句,这是白居易的《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有一首告别恋人的词,写尽缠绵悱恻,作者自称“奉旨填词”,这是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有一首送别壮士的诗,今人读来依然感怀悲壮,这是骆宾王的《于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有一首送给妻子的词,写尽依恋之情,却也饱含义无反顾,这是毛·主席的《贺新郎·别友》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离别,有告别友人的,有告别爱人的,也有送别壮士的,但所有离别,私以为都不如告别爱人,奔赴未知的革命之路,为理想抛头颅、洒人血。

在伟人壮怀激烈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热泪、看到的是不舍,一句“人有病,天知否”,写尽了人世间的悲凉。


司徒伯雷



在古代社会,交通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有时候,一次离别可能就会是一生,所以这就使得人们在离别时格外的不舍,也因此留下了许多著名篇章。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一、《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三、《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五、《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此外,关于送别题材的诗还有好多好多,要是都这出来的话,怕是能天明写到天黑!没有列出的,欢迎大家进行补充!


逗号先生

古代送别古诗: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 李白[朝代] 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 王维[朝代] 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 王昌龄[朝代] 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 杨万里[朝代] 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赠汪伦

[作者] 李白[朝代] 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送灵澈上人

[作者] 刘长卿[朝代] 唐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三七姑娘

最著名的难道不是苏李赠别诗吗?就是辛弃疾词中说的「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起初,李陵与苏武曾经一同担任过侍中。苏武被扣留后的第二年,李陵降了匈奴,不敢去见苏武。过了很长时间,单于派遣李陵去看望苏武。李陵劝苏武说:“即使在这里守节也不会有人知晓。你的两位兄弟已死,母亲也去世了,妻子已经改嫁,十几年过去了,妹妹和子女也不知是死是活。人生就如同早上的露珠一样短促,何必在这里长时间的折磨自己!况且汉武帝年事已高恩威无常,大臣无罪被杀的已有十几家。”苏武表示自家历代受国家恩养,必当不辱使命效忠国家,自己对于汉武帝的忠诚就如同儿子对父亲的忠诚一样不需要回报。李陵被苏武的坚贞不屈所感动,长叹:“唉!真是义士!我和卫律的罪过简直比天还高。”然后流泪与苏武告别。因为他自己没脸送苏武礼物,便让妻子出面赐送牛羊。

后来,李陵又去见苏武,带去了汉武帝已死的消息,苏武闻后对南哭拜,悲哀过度以至吐血。

苏武在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返回汉朝,李陵摆酒宴送别他时说:“假使汉朝不诛杀我的家人,我或许能像曹沫那样立功赎罪。但皇上杀了我全家,这是世上最大的侮辱,我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你我一分手,再没有相见之日了。”并亲自作起舞唱道:“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催,士众灭兮名已溃。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苏武李陵的赠别诗,在钟嵘的《诗品》中被列为上品,也是旧文学史观中,五言诗之鼻祖。甚至唐代大诗人杜甫都说「李陵苏武是吾师」(《解闷十二首》)。

《文选》所载七首分别是:

李陵与苏武诗三首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踯蹰。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苏武与李陵诗四首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商。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芳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吴季玄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著名的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也是送别诗。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慘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杜甫的《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州上,相思愁白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