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耕地机早已问世,为什么在农村还用牛来犁地?

小吴杂谈

在平原地区用机械耕地当然是效力高很多啦,但是在大山里根本就行不通啊!那么重的机械怎么抗到山上去?尤其是梯田,小小的一丘田,根本都没法容纳。用牛耕地犁地,虽然效率低,但适合山区耕作。


农村还用牛犁地,无非这些原因:


1.小型耕地机价格对于农民来说还是贵的,犁地也就那几天,买了也就那几天能用,如果家里恰好有牛,还不如使用自家的牛犁地。或者借用、租用别人家的牛犁地,价格也比买一辆机械便宜。


2.山区地区不适合用机械,或者根本就无法使用,比如我的家乡,海拔一千米的高山,田地全在大山里,交通非常不便,人行走都困难,更别谈扛着个笨重的机械去了。


3.农民的思想有些还比较保守,习惯了传统的牛耕,一时还不接受新型机器。任何科技的普及和推广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小型耕地机也不例外。


农村很多人家都还养猪养牛,到了耕种的时节,顺便用牛来犁田耕地也没什么不好的,我们家乡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虽然很辛苦,但是那画面真的很美啊!!给大家分享我们犁田耕地的图,欢迎大家来我家乡做客。



暖走

小型耕地机早已问世,为什么在农村还用牛来犂地?

小型耕地机早以在农村使用,方便灵活,操作简单,效力高,省时省工,越来越受到农民朋友的喜爱。那为什么农民还在用牛来犂地呢?其中包含三个原因。

第一,因使用的习惯。现在农村成年强壮劳动力都出外打工,家里只留下老人、妇女和孩子。他们用惯了老办法耕地,对新机械从未接触过,一无资金购买,二无操作技能,使用不习惯,仍用牛来耕地。因牛是自家养的,不用,白浪费资源。所以,还是用牛来耕种。


第二,因贫困买不起。现在牛只有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有。因为那里交通不便,信息也闭塞,经济滞后,农民贫困人口还很多。有的农民还没有脱贫,温饱没有解决,根本没有资金去买耕地机械。所以,没办法,还是用牛来耕地。

第三,没有操作技能。在农村,留守种田的都是老人和妇女,他们都是体弱多病,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使用机械,跑不动,跟不上,无力气使用。牛犂地速度慢,有利于他们劳动。另一方面,他们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尽管机械操作很简单,作为他们还是不可逾越的宏沟。所以还是用牛来耕种。



旭日东升付先

小型耕地机早已问世,为什么在农村还用牛来犁地?这个原因其实是很多的,我来简单的分析一下。

不习惯使用机械

因为现在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小孩,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对于小型耕地机,很多老人并不会使用,他们更习惯以前的耕地方法。另外他们对于机械化耕地也不是特别感冒,认为在效率上虽然提高了,但是质量上却不如以前的耕地方法。

地理环境受限

在平原地区,土地比较集中的区域是比较适合大规模的种植粮食,并使用机械种植的。但是很多地区,土地比较分散,有的甚至是自己开垦的荒地。这样的话,使用大机械种植就存在困难,毕竟牛耕地什么样的地形都能去,多大的地块都能耕。机械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经济账

如果用牛耕地的话,自己养的有牛,牛下拉小牛还可以卖钱。但是机器买回来就是一直烧油的,坏了还要修。牛就很少出问题,对于老农民来说,牛不仅能耕地,还能换钱。所以,也更加喜欢养牛用牛了。

机械化种植在未来会是主流,毕竟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种植。但是在偏远地区,牛耕地短时间还是不会消失的。


农家客

现在,农业机械化已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用牛犁地,应该偏远地区的一种特殊情况吧。

使用畜力,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已逐步被取消,因为机械化完全取代了马、牛、驴、骡子等牲畜。这是我们农业的进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

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确存在着难以使用机械的情况。比如梯田、水田和一些比较特殊的农田,还是需要畜力来完成犁地这样的工作的。

对于这些仅存的农耕文化保留项目,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可以作为乡村旅游的一个体验、观赏项目。


桃花乡记

我觉得农村牛人自制耕牛犁地机好操作便捷,机械进不去的山地使用方便 ,再就是一些家庭困难户无法支出小型设备的钱,一年辛苦攒下的钱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可能只够生活费用,一些年纪大的的老人也不会使用设备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