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如何对抗反辐射导弹?

上帝之杖

这里首先要说的是,和可见光一样,雷达波是一种波,只不过这种波能量较低,波的特性比较明显一点而已,反辐射导弹的导引头就好像人的眼睛,和我们看灯塔一样,在空中飞行时寻找这种波的来源。雷达在反辐射导弹的导引头里就像一个灯塔,只要懂得这个原理,躲避反辐射导弹就有办法了。

(雷达)

最简单粗暴,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便是在导弹发射时直接雷达关机,然后瞬间跑路。现代雷达一般都是部署在移动车辆上,从架设到撤退的时间很短,而且早期的反辐射导弹一旦失去了目标,最后结果只能是掉在地上成废铁,然而现代反辐射导弹都具备了记忆的能力,打击最后发射源位置成了通用技能,而且飞行速度越来越快,有些反辐射导弹超过了3马赫,更有甚者,比如“阿拉姆”反辐射导弹,在空中打开降落伞随机待命,有了发射源直接攻击,反应时间短的出奇,还有些反辐射巡航导弹和无人机,比如“哈比”,长期盘旋,对雷达来说简直没法活了。

(哈比)

和人眼一样,导引头是有工作频率的,就像人的眼睛看不到红外线一样,导引头对雷达波束的接收是有一定的频率要求的,而且早期反辐射导弹比如百舌鸟,为了覆盖不同频率的雷达波需要多种导引头,雷达为了不被发现,可以经常变换频率,让导引头看不到,导弹也就没法用了,而现代反辐射导弹的导引头覆盖的频率范围越来越大,雷达只能控制资金的波束指向尽量集中,降低自己的雷达波能量密度,就好像灯塔减小亮度,然后加上灯罩让灯光能照的集中一些。

(百舌鸟)

还有的就是百试不爽的假目标了,可是现代导引头正在变得越来越智能,不但有被动雷达制导,还有主动雷达制导,红外热成像电视啥的都集成在了反辐射导弹上,这场竞争,看来还是无休止。

这几种战术雷达都要同时应用,才能有可能躲过反辐射导弹的打击。

(哈姆)


军情解析

在现代战争中,反辐射导弹对雷达设备威胁很大,可以给雷达设备造成毁灭性的损害。然而,雷达也不是束手无策,反辐射导弹也有其局限性,因此,雷达也能找到方法来应对这种威胁。

一般来讲,雷达是需要发射电磁波的,这样的话,反辐射导弹只要探测到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就能够按图索骥地找到雷达兵摧毁它。然而,有一种雷达是不辐射电磁波的,这就是无源雷达。无源雷达是一种不用发射机发射能量而靠接受温热物体或他源反射的微波能量探测目标的雷达,有天线和灵敏度极高的接受装置,能够接收和处理各种目标的电磁信息。无源雷达不发射照射目标的信号,因此不易被对方感知,反辐射导弹是无法对付这种雷达的。

另外,一般的雷达是发射机和接收机放在一起的,当反辐射导弹循着发射机发射的电磁波就可以把雷达的收发射机一起摧毁。如果把发射机和接收机分开放置,接收机由于不发射电磁波,就不会受到反辐射导弹的攻击,而发射机可以放置在后方或不易被攻击的地方,如预警机、卫星等平台。

还有一种对抗反辐射导弹的雷达-低截获率雷达,它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一种体制雷达,而是多种抗反辐射导弹手段的综合。这种雷达的设计目的完全为了适应电子对抗发展的需要,尽可能不让反辐射导弹导引头去截获和跟踪本雷达所发射的电磁信号从而达到隐蔽的目的。美国空军上世纪7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的边扫描、边跟踪的寂静雷达就是一种低截获概率雷达,它工作在L波段,探测距离为25千米,可以实现对目标的短时间照射,还采用了相位编码和频率捷变技术,具有低峰值功率、超低旁瓣和高分辨率等特点。还有AN/TPS-70(V)和AN/TPS-75等雷达也属于低截获概率雷达范畴。

图注:ANTPS-75低截获概率雷达是一种专门针对反辐射导弹而设计的雷达

任何单一的抗反辐射导弹措施都有一定的缺陷,因此,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有力的对抗措施来对抗反辐射导弹才能见效。


兵工科技

反辐射导弹(Anti-Radiation Missile,ARM),是利用敌方辐射源发射的电磁波,探测、识别、跟踪并对敌方辐射源进行硬摧毁的一种导弹武器。从越南战争以来的历次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来看,反辐射导弹已经成为现代化雷达对抗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军用雷达系统等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各主要军事强国都非常重视研究和应用对抗反辐射导弹的技术和手段。

对抗反辐射导弹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反辐射导弹发射前和反辐射导弹发射后,在反辐射导弹发射之前,主要是采用各种新体制雷达技术或者干扰、欺骗手段,使其的被动雷达导引头无法成功搜索到目标辐射源;在反辐射导弹发射之后,可以采用一些战术或者技术手段进行对抗,对其进行诱偏或者直接拦截。

从目前来看,在反辐射导弹发射前,大量应用新体制雷达技术,使其的被动雷达导引头无法有效发现、识别和探测到己方雷达,是比较可行的反辐射导弹对抗手段之一。从新体制雷达技术来说,就是从空域、时域、频域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在空域方面,己方雷达系统采用窄波束探测目标,尽可能的降低雷达天线的旁瓣电平(-50dB),也就是低可截获概率雷达技术;在时域方面,可以采用宽脉冲发射、闪烁工作、应急关机等控制辐射功率的时间手段;在频域方面,则可以采用频捷变、脉冲压缩、扩频等技术。

此外,在反辐射导弹发射之后,利用反辐射导弹告警系统,对来袭反辐射导弹进行识别,发出自动告警,一方面自动关闭己方雷达系统;一方面启动有源诱偏系统(辐射方向对准反辐射导弹的被动雷达天线的主瓣和旁瓣,发射类似雷达系统的电磁波,导致反辐射导弹需要不断重新瞄准目标,最终导致制导失败,无法命中真实的雷达目标),如果诱偏失败,还可以利用小口径速射炮或者弹炮结合防空武器对反辐射导弹进行拦截,保护己方雷达系统的安全。


虹摄库尔斯克

在“百舌鸟”导弹于1965年刚刚在战场上使用时,由于谁也没见过这种武器,因此被它炸毁了不少雷达天线,其他的雷达也因害怕遭到“百舌鸟”打击而不敢开机。在雷达“歇工”以后,防空导弹和高射炮就等于没了眼睛,只能对空乱射一气,很难再对进攻飞机造成威胁。这样,反辐射导弹胜了第一回合。

但时间不长,雷达一方发现了“百舌鸟”导弹的一些缺点:一是“百舌鸟”导弹的导引头覆盖的雷达频率范围很小,要对付不同种类的雷达就要更换导引头(“百舌鸟”的导引头多达13种,换来换去非常麻烦);二是“百舌鸟”导弹射程近、速度慢,携带它的战斗机在发射前也同时进入对方的防空导弹射程内,使得飞行员心里很紧张,常常没有准备好就急匆匆把“百舌鸟”打出去了;三是“百舌鸟”导弹的战斗部威力小;四是“百舌鸟”导弹没有抵抗雷达关机的能力。

针对“百舌鸟”反辐射导弹的这些缺点,雷达一方对抗反辐射导弹的办法也就出来了,包括不同频率的雷达交替开机、使劲摇摆天线、突然关机、布置假雷达阵地等,其中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就是雷达突然关机。作战时,只要雷达一关机,“百舌鸟”导弹就会马上变成“睁眼瞎”,随后乱飞一气,直到最终落地爆炸。而当攻击方的“百舌鸟”导弹消耗完后,雷达再重新开机搜索目标。60年代后期,当频率捷变雷达(特点是能在瞬间改变雷达工作频率)问世后,“百舌鸟”反辐射导弹的作用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这样,雷达胜了第二回合,同时也赢得了第一轮斗法的最终胜利。

为了对付频率捷变雷达,世界各国又研制出了新的反辐射导弹,包括美国的“标准”、法国的“阿玛特”、前苏联的“王鱼”等,其中以美国的“标准”为典型代表。

“标准”反辐射导弹比“百舌鸟”的先进之处首先在于它的导引头搜索范围比较宽,只用2种就可以覆盖所有防空雷达的工作频率;其次是“标准”反辐射导弹装有目标位置和记忆电路,能够在对方雷达关机后仍按记忆的目标位置继续飞行;第三是“标准”反辐射导弹的战斗部威力比“百舌鸟”大一倍,而且装有为其它飞机指示目标的白磷或红磷等发光物质。

在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战争中,以色列空军战斗机使用“标准”反辐射导弹和其它电子干扰设备将叙利亚部署在贝卡谷地的防空雷达全部摧毁,使以色列空军紧随其后的攻击机如入无人之境,只用了短短6分钟就炸毁了19个萨姆-6防空导弹阵地。此战使“标准”反辐射导弹一举成名。

在“标准”反辐射导弹面前,雷达一方对抗办法没有什么改变,仍然是对付“百舌鸟”导弹的那些老办法。虽然其中一些办法已经不灵(如不同频率雷达交替开机、采用频率捷变技术等),但是雷达关机却是“一招鲜,吃遍天”,照样管用。在80年代中期美国空袭利比亚时,利比亚军队就采取雷达关机使许多“标准”反辐射导弹失去目标而自爆。

前面不是说“标准”反辐射导弹有记忆目标位置的能力吗,为什么还会让雷达关机有效对抗自己呢?原来“标准”反辐射导弹的记忆能力很原始,只是记个大概位置,记不清雷达的准确位置,所以并不能有效打击突然关机的雷达。这样,雷达在第二轮斗法中虽然不再占据优势,但凭借着突然关机这个绝招也还能维持势均力敌的局面。

而美国除发现“标准”反辐射导弹不能对付雷达关机外,还发现“标准”反辐射导弹太贵、太重(达635公斤),限制了使用范围,于是渐渐对它失去了兴趣,转而研制更先进的反辐射导弹。

在前两轮斗法中,雷达对抗反辐射导弹的最大法宝就是关机。那么,要想让雷达这个法宝失灵,除了给反辐射导弹装上更好的记忆电路外,最好是提高速度,大幅缩短反辐射导弹飞到雷达面前的时间,使对方雷达操作员来不及关机。根据这个思路,美国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在80年代研制成功了一种被称为“哈姆”的高速反辐射导弹,其速度比以前的“百舌鸟”、“标准”等反辐射导弹快了近一倍。不仅如此,“哈姆”反辐射导弹的其他本领也大大提高了,如它只用一种导引头就能够覆盖绝大多数雷达的频率范围,从而使频率捷变雷达对抗能力完全失效;重达66公斤的战斗部可以彻底摧毁雷达;最大80公里的有效射程使它可以在对方防空导弹的射程之外发射。显而易见,“哈姆”是一种脱胎换骨的先进反辐射导弹。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到21世纪初的多次战争和武装冲突中,“哈姆”反辐射导弹几乎每战必至,而且作战效果极好,很少失手,摧毁了大量雷达。在“哈姆”面前,雷达关机不再那么有效了。因为“哈姆”导引头的灵敏度和记忆位置能力都要比“标准”好得多,当对方雷达操作员认为通过关机已经让“哈姆”丢失目标而重新开机时,就会马上被“哈姆”导引头捕捉到,随即高速而致命的“哈姆”就会飞到目标雷达面前将它摧毁。这样,在第三轮斗法中,反辐射导弹明显占据了上风,雷达则显得招数穷尽、疲于应付。

虽然到目前为止,以“哈姆”为代表的先进反辐射导弹仍然在与雷达的对抗中处于优势地位,但雷达也没有等死。各国都在加紧研究雷达对抗反辐射导弹的新办法,如发展30-1000兆赫或者毫米波雷达、相控阵雷达、低截获概率雷达(就是雷达信号很难被对方电子侦察机和反辐射导弹截获的雷达,包括宽频带自适应频率捷变技术、提高天线增益、雷达参数随机化等)、运用雷达组网技术(双基地或多基地雷达)、提高雷达的机动能力(就是雷达不能老在一个地方呆,这样容易被对方侦察到阵地位置)、对雷达进行伪装、布置雷达诱饵、提高对反辐射导弹的探测/预警/诱骗能力(美国就研发了AN/TPQ-44反辐射告警雷达)等。

当然,反辐射导弹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如加装毫米波雷达导引头、卫星制导系统,采用新的控制软件和威力更大的战斗部等。由此可见,雷达与反辐射导弹的斗法今后仍会很激烈。


联合防务

属于电子战中电子防御方面的知识。

常见的干扰反辐射导弹的方式有:交叉眼干扰、交叉极化干扰、抛洒箔条干扰弹、空射诱饵、拖曳诱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