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强到可怕的演员,一部压抑到扭曲的电影

右上角关注【否右电影】,专注分享高分冷门片!

大家好,我是小林。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部电影曾获奥斯卡金榈奖提名,叫——《钢琴教师》。

电影的女主角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钢琴教师。

父亲在她小时候就因为精神病死去,那以后女主就一直以处单身的状态跟母亲一起生活。

她的母亲具有极强的占有欲和极端的控制欲,从女儿的生活起居到外界交往,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影片一开头就是女主角进家门就跟母亲吵架。

母亲十分了解女主的行程,一进门就抓着女主逼问“三个小时前学生就离开了,你去了哪?”

女主也在这里交代了,其实自己的生活状态十分不好,和妈妈的生活就像是牢笼。

随后母亲就开始抢夺女主的包包,像是担心女主带了什么违禁物品回家,过安检都没有她严格。

这时女主就像是条件反射似的,赶紧跑进属于自己的小房间查找,果然,自己最喜爱的那条衣服被母亲清理掉了。

母亲在“安检”时,从包里翻出了一件新衣服,接着找支票簿,看到价钱后更是大惊失色。

女主也一气之下出来和母亲理论,结果在抢夺中把女主新买的衣服撕烂了。

女主气急败坏,抓着母亲的头发大骂粗口。

等到冷静下来后,女主和母亲又抱头痛哭,互相反省,最终重归于好。

母亲每天会固定女主必须穿什么衣服,会叮嘱女主不要用化妆品,不要乱花钱,不要接近男人,晚上睡觉前,要把自己的所有想法都要传达一遍。

而想法的传达,在无形中又改变了女主原来的想法。

女主认为她的学生在和她相同的领域表现出色,但是母亲告诉她“女儿,没有人能够比你好”。

而后女主也慢慢改变自己的想法,嫉妒使她竟然私下让那个女生不要再学音乐。

原来女主的成长路上,不能脱离母亲。严格来说,是母亲把女主禁锢住了。

女主每次想晚点回家以此换取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可每次回到家门,都要审视自己是否合母亲的标准再进门。

想想这种生活方式,就让小林觉得压抑。

禁锢住的人还能活这么久,那她一定是有自己的方法宣泄的。

她的宣泄方式就是去看色情片,用刀片割自己的性器官以求快感。

女主又何尝不想摆脱母亲的控制,直到她遇到了男主——华德。她才发现,她早已习惯了母亲的控制。

华德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因为女主弹得一手好琴而爱慕她,也因此受女主折磨。

两人在一次聊天中发现彼此兴趣相投,护增好感。

华德为了成为女主的学生,怠慢学去考女主的钢琴班。

跟女主表明真心后,华德常常出现在女主的视线中,引起女主的注意。

两人关系不断升温,在几次调情中,华德十分热情主动,可每次就要到高潮的时候女主又停下了。

她写信给华德,告诉他自己想要被打的欲望已经好久了,并且提出近乎变态的求虐要求。

华德顿时明白了女主是有精神疾病的。

如此反复,华德自然是吃不消,终于忍不住找女主复仇——满足她想要被打的欲望。

并以强迫的方式给了女主一次暴力的性爱,满足了华德前面几次的压抑。

影片的最后一幕是两人再次在演奏会场的门口相遇,华德看到女主好像是陌生人一般,语气也十分客套。

女主眼看着心爱的人与自己渐行渐远,难以言表的爱恨,纠结缠绵的情思,最终将刀狠狠插入自己的胸口,似乎这样就能忽略失去爱人的痛楚。

电影里不难看出,母亲是十分疼爱自己的女儿的,但是过分的溺爱和严格管制,导致她失去的不仅仅是自己正常的精神状态,更是女儿的一生。

女主曾经这样说“我没有感情,就算有,也不可能战胜理智。”

在母亲强制管制下,在还没遇到爱人之前是一种压抑的状态,即使想逃脱,也不知道逃到哪去。

爱人出现后,更想要摆脱母亲的束缚,却发现习惯已根深蒂固。

小林在此也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爱需要克制。

同时影片也有许多长镜头,充分表现出了人物的心理情绪的变化,是演员技能训练的一部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