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德充符篇:一个有内涵的人是什么样的?

一、他注重的不是外形

首先,涵养属于精神范畴,高于外形的层次。庄子所谓“使其形者”,御使外形的,正是精神。

一个人要是只盯着自己的眼睫毛,他就看不到远方,所谓“一叶障目”是也。所以只盯着你外形的人,他就感受不到你的内在;只看到你外表的人,他就认知不到你的精神。

因此这世上有万般人,在目之可视、耳之可听、足之可涉的方寸之地打转转,而终生也领略不到宇宙的广阔壮美,体会不到精神相交的莫逆会心,如同井底之蛙一般可怜。

庄子用了一个小故事来比较精神与外形之间的区别:话说孔子有一次去楚国出差,路上看到一群小猪在吃奶。但那个母猪其实已经死了,小猪们不知道,还在那里争着吮吸,急得嗷嗷叫喊。

过一会母猪的体温转凉,小猪们一个个瞪大眼,不再叫喊,抛弃母亲的遗体,纷纷逃散。为什么逃散?因为小猪忽然发现,眼前这个东西不再活动,不再温暖,不再分泌乳汁,不再哼哼叫唤,不是咱们猪族的一员,显然属于异类,所以惊惶逃散。

由此可见,小猪爱的不是一堆死母猪肉,不是外形,而是亲爱的猪妈妈,而是内涵。猪都懂得爱内涵,但人却不懂得,世俗看重的就是外形。

郑国的执政官子产与鲁国的教育家孔子都曾看不起受过刑的残疾人。子产与独脚人申徒嘉是同门师兄弟,坐在同一张席子上听课,子产却耻于与他为伍,拒绝与他同进同出。孔子拒绝接收被砍掉脚趾的叔山无趾为弟子,认为他曾经犯过罪受过刑罚,即使有向善之心也难以挽回。

但在这两个残疾人眼里,自己虽然是外形残疾,子产和孔子却是内涵残疾。天无所不盖,地无所不载,子产和孔子却不能容忍一个残疾人,他们的德性不是比天地差远了么?

申徒嘉在老师伯昏无人那里,叔山无趾在老师老子那里,从来都不曾感受到自己是个残疾人,说明他们是在以心相通,以德相交,而子产和孔子却眼中只有外形,他们的德性不是比伯昏无人和老子差远了吗?他们受困于耳目却遗忘心灵,受累于外形却忽视内涵,这是在受老天爷的刑罚啊!谁又能让他们解脱呢?

二、他能感召人

内涵充足的人,就像不蒙尘的明镜,静静高悬,能够吸引众人近前,映照身形。庄子很朴素地说,村姑无铜镜,梳头照水镜。看她急步不停 ,不去溪边照激流,而去池边照静水,自我欣赏一早晨。 只有静止的水,才能使她静止。只有静止的心,才能使众人静止。

所以鲁国有一个独脚人叫王骀的,讲学时从不侃侃而谈语出惊人,也不大发议论抨击时政,但是听讲的学生却达到了三千人,比孔子的学生还要多。奇怪的是,那些学生却都说自己学到了真东西。难道真有不言之教,往来于精神吗?

所以卫国有一个丑陋的隐士叫哀骀它的,男人们拜访他,一个个乐不思归。女人们遇见他,回去就和父母吵架,说与其嫁给张三李四做正妻,还不如嫁给哀骀它先生做小妾!鲁哀公与他相交,初一见容貌吓人,不到一周就生倾慕之心,再不到一年,就想把宰相交给他做了。然而哀骀它竟然逃回卫国去了,让鲁哀公情绪不佳,如同失魂落魄一般。

论才干吧,从未见他出头露面创建任何事业,他一贯是随声附和。论权势吧,他是白丁一个,不可能凭官职救人一命。论财产吧,他是寒士一名,不可能施恩惠赏他人。论学问吧,也谈不上,因为他对外界事物不想研究。无才干,无权势,无财产,无学问,难道这样的四无新人才真正是国之栋梁?无用才真正是大用?

孔子说,这两个才是圣人呀!在圣人看来,世俗所谓智巧,不过是惹麻烦的祸根;世俗所谓约束,不过是补合裂缝的粘胶;世俗所谓品德,不过是招揽朋党的资本;世俗所谓技能,不过是获利的手段。

圣人不去谋划, 要智巧有何用?圣人不去肇事,要约束有何用?圣人不去结党,要品德有何用?圣人不去发财,要技能有何用?圣人受食于天,养生于自然,又哪里用得着刻意人为呢?与人群居而不落于人的是非圈中,伟大啊,浑同于自然!

诋毁与称誉不能进入他们的心灵,日夜与寒暑不能扰乱他们的本性,他们拥有一颗平和安适的心,即使天翻地覆,他们也不会因此毁丧,因为他们通晓的道理并不因为天地而存,因为外物而变迁。他们掌握了宇宙中那个最核心不变的部分,故而可以独立而存,遗世而行。

不变,不动,故而能静止。静止的水最为均平,所以筑楼建房平地基,必须使用水平仪。所以遇到这样的人,人们就好像建房找到了水平的标准一样,而自然归依于他,不召而自来,不言而善应。

所以读书人都朝他们那边跑,围着他的讲座,静止下来。不是他叫他们静止下来,而是他们在他那里找到归宿 ,不再奔波追求了,才静止下来的。树类有松柏,得自然正气,冬夏常青。人类有尧舜, 得人间正气,感召百姓。他们自己能正自身,影响百姓都跟着正,全凭精神感召力,不靠国家下命令。

普通人的灵魂深处,都锁藏着原始的冲动,一旦触发,决不怕死,敢一人冲锋敌阵。难道我们的灵魂深处,就没有锁藏着另一种原始冲动吗?对自然的仰慕和向往,对归宿的追寻和渴望?

三、他能感染人

有某残疾的贤士,游说卫国的国君。卫君见他躯体蜷 俯,颈项缩入看不见了,丑得可怕。多次深谈之后,卫君喜欢他,再看看正常人,总觉得他们的颈项太长了,真难 看。

又有某残疾的贤士,游说齐国的国君。齐君见他脖子 上长了大瘤子,颈项粗得不像样子,丑得可怕。多次深谈 之后,齐君喜欢他,再看看正常人,总觉得他们的颈项太细了,真难看。

人的品德属于内涵,透过言行显露出来, 让朋友饮佩他,久久不忘,倒是他的外形缺陷不再惹眼, 日久终于淡忘了。所以卫君忘掉了缩颈项,所以齐君忘掉了粗颈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