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提名金马奖最佳导演,他的出现给国产悬疑片带来新曙光

国产电影一直是八妹的心头好。

三年前,一部悬疑烧脑的

《心迷宫》让他瞬间成为焦点。

他醉心于诺兰,奉俊昊,罗宏镇,对《杀人回忆》《黄海》精彩情节如数家珍。

《心迷宫》就是运用多线叙事的烧脑情节,拼起一个中国乡村故事。

用一个环形叙事结构,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乡村的荒诞奇案。

《心迷宫》当年公映迅速获得极高口碑,至今仍在豆瓣top250之内

以170万的低成本拍出《心迷宫》,引来无数影迷的关注。

那年,也是忻钰坤的而立之年。

《心迷宫》是忻钰坤的第一颗棋,很显然他赢得了众人目光和满堂彩。

《心迷宫》前后有很多机会向他抛出橄榄枝,但都被他一一拒绝。

新生代的80后,有着不愿为金钱妥协的一面。

《心迷宫》虽然赢得了很多人的称赞,但那并不是忻钰坤最想拍的。

因为资金问题,小成本可以做到的《心迷宫》成了问路石。

之后蓄势待发的《暴裂无声》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处女作的成功,让忻钰坤有能力考虑烧钱的《暴裂无声》。

电影成本增加了十倍,请到了姜武、宋洋等专业演员出演,得以搭建许多风格化的场景。

把每一分都用在了刀刃上,使影片整体水准有了质的提升。

从影片制作到类型再到格局,《暴裂无声》更大,比《心迷宫》更狠

与中国院线那些五彩斑斓、钱味十足的主流商业片相比,忻钰坤的作品总有着“不合时宜”的粗粝和真实。

但他仍然相信自己的作品与讲述方式可以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观众呼应,毕竟在他的视野里,走在前面的有昆汀和诺兰。

忻钰坤的“不合群”,可能源于少年,那时他就是一个“非常规”的孩子。

常常从现实跳脱出去,活在幻想的电影情节里。

作文总爱写点不一样的东西,有对白,有人物,有戏剧冲突。

老师的认可与鼓励,让他与电影在冥冥中有了联系。

高一暑假,偶然看到西安电影培训学院的招生广告,与母亲商量过后决定:

辍学,学电影

在这个民办院校里,他还是学会了电影的门道,知道了如何将观影感受还原为电影语言。

认识了后来和他一起创作剧本《心迷宫》的朋友冯元良。

毕业后,北影落榜,他跟着舅舅去了南方,虽然考电影学院的念头退了不少,但对电影的热爱丝毫不减。

冯元良在国企工作,业余时间写剧本,忻钰坤则是有什么新片上映都会去看。

不到二十岁的他,不想断了自己与电影的缘,他接着折回西安,学习动画制作。

这时一个在电视台工作的师兄找上他,问他有没有时间写剧本,他接着入了师兄的小剧组。

剧本、摄影、剪辑,他一人全包。

一部非线性叙事的电影,点燃了他学习效仿的火花,但电视台以故事太复杂为由,拒绝接受。

现实就像一张蛛网,软硬兼施,仍冲不破。

2008年,忻钰坤得到去北影进修的机会,学习胶片摄影,想着做不成导演,大不了做幕后。

没想到的是,他毕业后,胶片摄影就被数字技术取代。

“生不逢时”的忻钰坤写了一个剧本,讲的是矿工找儿子,也就是六年后的《暴裂无声》。

他把剧本拿给小影视公司老板任江洲看,虽然得到了肯定,但由于动作戏太多,不是低成本所能支撑的。

任江洲劝他,不如先拍他母亲讲的一个故事,那便是《心迷宫》的雏形。

忻钰坤找来冯元良重新写剧本,采用非线性叙事,增加悬疑的元素。

在一个封闭的村子里,十几个人物轮番上场,戏剧性的巧合让人物在合理的行为逻辑下触发了连锁反应,欲望和人性相互纠缠。

整个写作持续了一年多,资金本就不多,又遇周转问题撤回一半。

这部「原生态」的《心迷宫》几经波折,差点胎死腹中。

拍摄地在任江洲的河南老家,青壮年进城务工,大量农田房屋闲置,仅剩的几个老人,每天晒着太阳,看忻钰坤拍戏。

遇见稍微大一点的场面,就遇到凑不齐人数的问题,需要从十几个村找人来当群众演员。

严重的资金短缺让他无暇旁顾。

后期制作的时候,大家其实有点放弃了,没有钱了,就只好在家自己剪。

片子做完时,正赶上FIRST电影展收片的截止日,他明白:这是他能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第一次参展就获奖,第八届FIRST 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奖、最佳剧情长片奖。

影片精巧的结构和深度的人性呈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在表演和制作方面的遗憾,让很多专业人士看到了忻钰坤的潜力。

沉寂三年后的《暴裂无声》,让曹保平震撼于忻钰坤的“野心”。

给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影片,今天的中国电影需要这样一批人。

《暴裂无声》的出现给国产的悬疑烧脑,暴力美学提上一个新的高度。

在影院我就会不断的想起《老男孩》《黄海》……

当我们说着“我们为何拍不出”时,也许真

有一群“忻钰坤们”在资金困难中挣扎求生。

从《心迷宫》到《暴裂无声》,忻钰坤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认真打磨剧本,自编自导,将自己的极致进行到底。

希望他能保持自己的「野心」,继续自己的「暴力」

用电影让之前质疑嘲讽的人,全都闭嘴。

商务合作:9994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