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偶像的 30 年之70后

朱莉,70 后,荣迷


我是广州人,我成长的八九十年代是比较开放的。


因为身在珠三角地区的关系,和港澳的联系特别多,一般家庭都能收到香港的电台和电视,那时候接触的明星也都是香港明星。


那个时代乐坛最引人注目的事件要算「谭张之争」了。


我和偶像的 30 年之70后

■ 张国荣与谭咏麟 图/来自网络


张国荣虽然是后辈,但短短数年间声望直追谭咏麟。两派歌迷经常恶意对抗,再加上传媒的煽动,最终演变成势同水火的局面。


「谭张争霸」我没有经历到,那个时候才上小学低年级。高年级的学长姐比较参与其中,还曾为他们两个大打出手。


等我念中学的时候,知道追星是怎么一回事了,张国荣已经退出歌坛了,那个时候成了「四大天王」的时代,班上都是黎明和刘德华的粉丝在「打架」。


我和偶像的 30 年之70后

■ 「四大天王」:刘德华、郭富城、张学友和黎明 图/来自网络


我那个时候已经开始听欧美音乐了,所以哪派都不站。


1994 年还是 1995 年,我和一个好朋友,坐在学校操场上看人打篮球,然后就随便聊聊喜欢哪个明星,小孩子也没什么可聊的。


他说,「讲出来你可不要笑我。我喜欢张国荣,从 8 岁开始我就喜欢他了。」


我当时一听,两眼一翻,你怎么会喜欢他呢?


80 年代的张国荣形象太模范了,穿西装打领带,没有什么特别的,我觉得很老土。


后来等我自己也喜欢上张国荣,去这位朋友家一看,不得了:他家的收藏可以从地板一直堆到天花板,都是香港的亲戚帮他带的。


你现在看到肯定会很惊叹,但当时这就是一个粉丝应该做的事情。


我和偶像的 30 年之70后

■ 朱莉收藏的张国荣各种类型的作品


1995 年张国荣复出歌坛,第二年发行了专辑《红》。


这张专辑在当时其实引起了不小的讨论,现在看来都有一些些踩界。当时专辑的宣传广告不能在黄金时段播出,里面有一些画面出现了针筒、鲜血,表演也特别大胆。


我看到立刻觉得不一样了,特别想知道唱片里到底有什么。


90 年代资讯真的很匮乏,追星的方式和现在比起来又笨拙又低效。


那个时候一盘正版 CD 可能要上百块,根本买不起,只能去音像店摸一摸专辑,然后把歌曲名都记住。


只要在家,就听电台。一听到前奏很熟悉,或者是我喜欢的歌,马上用空白卡带录下来。


我和偶像的 30 年之70后

■ 当时在中国家庭非常流行的「燕舞」牌双卡录音机,广告词「一曲歌来一片情」也广为人知


那时候想要见到明星,可以说是难如登天。


不过好在香港明星大多影视歌多栖发展,今天听了他的歌,明天说不定就能在电视或者电影院看到他。


八九十年代,也是传媒和艺人相对融洽的黄金岁月,社会容忍度也比现在要高,对艺人的表达或者表演留有一定的空间。


就算偶像带头做了一些踩界的事情,只要是有艺术上的创新,粉丝还是会想办法跟上,不会反感。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当时喜欢的明星有很多,但只有张国荣的作品无论过了多久,我还是会沉浸其中。


他永远是我心中的第 1 位。


我和偶像的 30 年之70后

■ 张国荣,热·情演唱会 图/来自网络


1995 年,张国荣复出的时候,恰逢香港传媒被「狗仔」文化全面攻陷的年代,客观专业的评论被猎奇报道所替代。而张国荣当时前卫、野性的风格正好成为低俗文化的祭品。

长期受到隐私侵害和抑郁症的折磨,2003 年 4月 1日,张国荣从中环文华东方酒店 24 楼跃下身亡。

但张国荣生前引起的争论,并没有因为他的亡故而消失,反而激发了更多的抨击和不实报道。

而张国荣的粉丝们,默默守护着和偶像的约定,珍惜他留下的声誉和美德 。

像朱莉一样的荣迷,习惯了在作品中一遍遍追忆,即使遇到误解和诽谤,她们也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娱乐史小贴士


我当时和一个北方的朋友一起去香港办事,那天正好是 2012 年 3 月 31 日。


他肯定是不了解张国荣的。应该只看过他的一些电影,不知道他的生命是怎么结束的,也完全不了解他的同性伴侣和他是怎么回事。


突然就和我说起了张国荣,反正讲的没有一个字是对的。


我没想要反驳他,因为每个人接受的东西不一样,这是他的理解,我不可能每个人都去纠正。


我们办完事以后,我和他说,我正好要去一下港岛,你要不要一起过海?


然后差不多到文华酒店的时候,我又和他说,我要去做一件事。


他觉得很奇怪,因为他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


到了以后,隔了很远就看到好多好多的花牌、花束,上面写着「纪念张国荣」「想念哥哥」类似的文字,每一束上面都有写。


我和偶像的 30 年之70后

■ 某一年文华酒店的纪念花束


他就站在那里问我,「你来这里干什么?」


我说,「我来给我的偶像献花。」


从他脸上我能看到他内心的变化,非常震惊,大概有 20 分钟,他就一直站在那儿。


等他缓过神来,问我,「这张国荣到底是怎么回事?这都多少年了?」


我说,「整整 9 年了。」


他说,「你能不能重新介绍张国荣给我认识?」


去年我还问他,经我介绍以后有没有去听他的歌?他说听了,但有一些真的欣赏不了,不过对这个人的看法完全改变了,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我心里觉得很安慰。


2003年,张国荣去世后,属于香港巨星的时代,正式走向历史。

新千年的到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一阵韩流开始吹向中国大地。

电视剧像《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电影《我的野蛮女友》,还有综艺节目《情书》《X-man》都给当时的 80 一代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文化冲击。

2003 年,对于很多韩流粉丝来说,同样是一个载入历史的年份。

这一年的年末,韩国著名偶像制作公司 SM 推出了一个五人男子组合,东方神起,以超群的唱跳技术和酷炫的曲风,受到了全亚洲少女的喜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