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哪些顶级工业产品是中国造不出来的?

武器正能量

随便说一个吧。

八位半数字万用表,Hewlett-Packard 3458A,这是发布于1989年4月的老货,历史已经接近30年,但是国内没有做出这样产品的能力,连综合性能接近它的简化版,1992年发布六位半数字万用表34401A的都没有。从大学公司到科研院所,真正要求高精度的地方,是没有国产数字万用表什么位置的。

Hewlett-Packard最早是做电子测试设备,准确来说是可调信号发生器起家的。他们1943年就开始卖还是电子管设计的电压表400A,之后在1989年推出了破天荒的3458A。这款数字万用表不仅具有极高的精度,而且通过巧妙的多重斜率积分设计解决了测量精度和速度之间的矛盾,和当时的竞争产品相比从25秒一次的测量提高到了每秒6次测量,直接打出了两个数量级的差距。

后续的简化版34401A在精度略微降低之外基本保持了这些特色,并且由于出色的工业设计极大减轻了组装调试和校准维修的工作量,在价格上缩减到了对手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超过一半的台式万用表厂商在这两款产品推出以后玩完了。更便宜的34401A卖出了将近100万台,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仪表之一,至今也代表着台式万用表的最高设计制造水平。

后来Hewlett-Packard的测试部门在1999年独立成Agilent,2014年电子测试部门又分拆成Keysight,但每个认真一些的电子实验室必备的3458A和34401A一直是它们的看家花旦。现在还打着当年Hewlett-Packard标记,少说也有十几年历史的二手老旧3458A依然可以卖出几万块的高价,而更多的二手翻修HP 34401A依旧在各地默默服役,一点不输给那些它们年轻十几岁,便宜一大半的全新国产万用表。


海边椰子

在很多人眼中中国的工业发展是迅速的,我们的龙门吊走向全球,曾经用十几吨黄金进口的盾构机我们也自己造的出来了,南海填岛我们有让世界都羡慕的天鲲号,但是不得不说,有些高端工业技术,我们还在摸索和学习中。大家都清楚之前讨论的很热的圆珠笔珠的新闻,其实那个不是我们造不出来,我们有技术的,但是技术成本和市场销售不能达到匹配和平衡,进口的成本明显比自己制造的造价低,我们干嘛还要多花那么多冤枉钱呢。

但铁血君今天说的一样东西,个头虽小但却栖身与高端工业技术领域,中国还造不出来,只靠进口,那就是螺栓。

大家不要小看这个螺栓,他用在不同的地方需要不同的规格、精度和抗拉强度,而且作为紧固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对一个设备或者机械的附加价值是不可想象的。你想想飞机上的一个小螺栓如果出了什么问题,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啊?

那么我们国家为什么没有技术造一个小小的螺栓而要从德国进口呢?

第一、我国其实是紧固件生产和需求大国,但我们都是只生产低强度低档次的产品,国家机器所需要的规格我们的市场还不达标,这可能也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进口,从而形成了自身的短处,2011年以来,我国钢铁紧固件进口额已高达年均30亿美元。依赖形成的技术落后。

第二,说说技术落后,我们落后在哪儿。我国普遍进口的螺栓和螺钉都是抗拉强度≥800兆帕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技术很难达到这个标准。这其中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低碳合金钢和中碳钢的热处理技术。我国现在虽然钢材产量不是问题了,但钢材品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存在严重,我国是近些年才把开发低合金钢列入发展战略的,之前根本没意识到这种钢材机构对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的关键性。可以说是无知造成的技术落后。

第三,说说国内市场,一些中小型企业都习惯于大量制造普通标件,中低档螺栓,甚至以次充好。在一个都是中低档次产品充斥的行业市场,无法发展起来,无法形成行业核心竞争力,并且在这个同时,大家还都在限制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就好比他家是小作坊,我也是小作坊,大家都是小作坊看似公平竞争,但其实毫无竞争意识,无形中拉低了市场的存活率和发展空间。但当越来越多的外企涌入中国时,大家看到了高端的螺母,才发现自己原来做的有多渣,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成本也好,技术也好,短时间都赶超不上。

但铁血君相信,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从低碳合金钢列入发展战略起,我们就已经迈开了追赶西方国家高端工业技术的脚步,铁血君相信中国工业能再次带给世界惊喜,带给国人福祉。

以上就是铁血君关于小小螺栓的浅显分析,有何不足之处,欢迎各位看官指点。


铁血视角

中国工业目前发展形势喜人,但是仍有很多短板,比如在航空发动机、先进数控机床和芯片。

航空发动机领域,中国长期使用俄罗斯或乌克兰提供的发动机,用于中国的战斗机或轰炸机,尽管近年来发展了太行系列发动机,也开始换装到中国现役战斗机上,但是性能与俄罗斯产品还有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而美国空军,已经开始研发自适应发动机,目前,空军研究实验室已经启动了“自适应多用途发动机技术(ADVENT)”项目和“自适应发动机技术发展(AETD)项目。自适应发动机可以改变使飞机的通风压力比,飞行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节油巡逻飞行模式,或是高超音速飞行

目前,中国还需要进口日本的民用数控机床,中国拿它用于军用,比如核潜艇尾部的螺旋桨和很多精密设备的制造。如此依赖进口日本的数控机床,表明中国连日本的民用数控机床制造水平都没有。可以说, 现阶段我国数控机床先进技术的来源多数是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总体还处于技术跟踪状态,对消化、吸收和改进的投入远远不够。

在芯片技术方面,三维芯片是高新技术是将不同电路单元制作在多个平面晶片上,并通过硅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s, TSVs)层间垂直互连技术将多个晶片( Die)在垂直方向进行堆叠互连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芯片结构,具有集成度高、功耗低、带宽高、面积小、互连线短、支持异构集成等特点。美军已经在研究三维芯片的高级冷却技术,从而将芯片制造得更小,更高效。而从公开消息来挖掘,中国还没有这类技术公布,可以看作是技术还达不到。


利刃军事

其实,中国现在的工业水平能制造出很多东西了。但是能达到顶级工业水平的东西却有限。

真的是我们国家无法生产出这些设备吗?其实也不是。我们国家的模仿能力绝对世界一流的。所以,这些设备中,有些国内比较高端的研发企业可以小范围量产。但是,工艺水平达不到最高的水平。

对于手机和PC芯片,其实我国在算法和研发上,发展很快。比如寒武纪的芯片、华为的麒麟、地平线这个月新出的AI芯片等,可以说在算法和研发上都是高水平的。但是在量产时,仍然需要和国外的公司合作,用国外的工艺进行设计、制作、量产。所以说,我国在芯片的算法研发上,水平已经有所提高,但是在芯片设计和制作上还比较落后。当然,目前芯片设计和制作,例如CPU的生产,在技术上有两大阵营,一是Intel为首的Bulk Si FinFET技术,另一个就是IBM为首的SOI Si技术。

在很多制作工艺或技术上,我国的起步都是很晚的,初期只能去模仿,但是模仿的多了,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新的,就会为技术加入新的自己的东西,慢慢形成自己的产品。我们需要时间,更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政府政策,去提供一个拥有“工匠”精神的公平严谨的制造环境。


镁客网

我说一个最实际的例子,我公司的一个设备,一盘轴承用国产的,设备运转最长不超过7天,轴承必定坏掉,用日本的能用一个月,最后用德国的3个月,价格分别是150元,900元,1200元,差距怎么这么大。


龙行天下500000000000

我以前干采购,一个耐高温轴承咱们所谓的四大轴承厂装一个坏一个。高温导致润滑油干了,轴承没有润滑就直接爆了。结果空运一个日本的,轴承要价7000,空运费就好几万,那次我是真正感受到了国货当自强啊。


Black-Nberry


马小纯

我来说一个,大学学的GIS专业,有测绘工程科目,经常用到测绘仪器,有一个全站仪,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与光学经纬仪比较电子经纬仪将光学度盘换为光电扫描度盘,将人工光学测微读数代之以自动记录和显示读数,使测角操作简单化,且可避免读数误差的产生。按照测量精读可以分为0·5″ 1″ 2″ 3″ 5″ 7″等级,能达到最高零度0.5″的全球只有三家公司:瑞士徕卡、美国天宝、日本拓普康,这是测绘行业的尖端技术,国内一些大的工程需要前期测绘采集数据时,要用到高端仪器必须是这三家,才能保证测得的数据误差达到最小。

0.5″全站仪最贵的30几万,便宜点的也要20万上下,没办法国内的厂家根本造不出这个精度的仪器,瑞士徕卡质量最好也最贵,国内牛逼的单位基本都会采购徕卡的仪器,比如国土局,测绘院,有测绘专业的高校等,休高铁和隧道必须用到0.5″的全站仪,不然误差误差大了,返工成本太高。

好像索佳也能达到这个精度了,不知道真假。


小小罗罗蛛

首先,这个问题我觉的正面回答没啥必要,我想侧面的分析一下。

第一,在过去的几年,或者相对准确一点说大概在2013年以前,有谁会问这种问题?那个时候大多数的言论是:"这十几亿国民怎么就研究不出个好东西,一旦到了关键部位都要靠进口"。"你看看德国,你看看日本,弹丸之地竟然各个领域都压我们一头"。"美国就更不用说了,咱们照人家美国起码还要差个几十年"……这是为什么?

第二,从2013年以后,我们无论从官媒,头条,微博还是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闲谈我们更多的声音是:"咱们国家能生产盾构机了(本人工程狗,有时候会聊一些工程有关的事)","咱们的高铁世界最牛逼了","别人求着用我们的龙门吊","老美又有啥整不了,来求咱们了"……这又是为什么?


第三,其实早在2004年,壕国迪拜建造哈利法塔的时候,总承包虽然是三星物产,但是土建施工和幕墙施工都是中国企业,用的设备也大多是中国本土企业研发生产的。这个世界之最的落成早在2010年就已经奠定了中国基建强国的地位了。京津城铁在更早的2008年就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等等诸如此类耀眼的成绩都是很久以前就有了的,为什么近几年大家才开始感到自豪?

第四,《战狼2》为什么票房这么高?高到离谱。高到大家都感觉震惊,但却又有一种说不出的合理性存在。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

我觉得,这种种疑惑的答案就是“政府导向”。我国政府从改革开放以来,最先解决的问题是温饱、教育等问题,这些都是地地道道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而且先富带动后富的方针也不是针对老百姓说的。国家需要宏观调控,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了,然后统一调配资源去帮助落后的地区。例如现在贵阳和五年前的贵阳对比,即使不能说天壤之别,也算是突飞猛进。国家调配资源给贵州省,首先发展贵阳市,部分地区享受扶贫政策,鼓励企业在贵州发展等等(一不小心扯远了)。那么回到刚才的问题,我们解决基本问题后,需要做的就是继续向前发展。所以我们要搞航母,搞航母就要搞龙门吊。我们还要搞大数据,要搞北斗,要搞龙芯,要搞空间站,同时也在搞圆珠笔。我们国家当年的四万亿让我们成为了基建狂魔。搞基建让我们有了最多的公路,最多的高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所以才有了如此方便的快捷支付、共享经济。这十几年来,我国政府励精图治,从各个方面为发展提供便利,也以各种方式谋求发展。我们需要什么就自己做,自己研发,自己生产。局座那句话说的很恰当“中国配套”。

终于,在近几年,政府拿到了比较满意的成绩单,可以拿给人民来看了,可以好好宣扬一下我国的综合实力了,可以让国民为祖国感到自豪了,可以离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进一步了。这个时候,谁不想好好晒一晒成绩单呢?所以就有了近几年大家经常会看到的“中国智造”。

然而老百姓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富强,这是一个国民最基本的爱国情怀,看到无数诸如此类的宣传,当然感到无比自豪:终于不用再受气了,终于别人来求咱们了,终于我们也扬眉吐气了。

这个时候的国民自信心空前高涨,近百年来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受到过太多的委屈和侮辱,他们需要宣泄,需要一些激情澎湃的东西。《战狼2》无疑是一部应运而生的电影,既符合了主旋律,又宣泄了人们的心声,而且又的确是良心制作。此片不火,天理难容。


kuatoo

中国世界第一,大飞机,高铁,轮船,桥梁,都是高精尖。小到圆珠笔钢珠,中国工业没法说,中国的法律越来越健全,特别是劳动法,那是专门保护老百姓的。民工每天8小时五险一金。工资每月打卡。比公务员强多了。